基本內(nèi)容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國意識流作家,全名為瓦倫坦·路易·喬治·歐仁·馬塞爾·普魯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馬塞爾·普魯斯特,法國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小說大師。1984年6月,法國《讀書》雜志公布了中法國、西班牙、聯(lián)邦德國、英國、意大利王國報刊據(jù)讀者評選歐洲十名“最偉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魯斯特名列第六。
普魯斯特生于法國奧特伊(Auteuil)市拉封丹街96號,為長子。父親是名醫(yī),母親是猶太人。信仰羅馬天主教。九歲時初次氣喘發(fā)作,因此常缺課,但到青年時期修讀哲學,文采漸漸散發(fā)出來。1889年入伍,1890年退伍之后開始替雜志撰稿,大學畢業(yè),當上圖書館員,但因健康轉壞,患有嚴重氣喘,不能接觸屋外的空氣,足不出戶,開始撰寫小說。
中學時開始寫詩,為報紙寫專欄文章。后入巴黎大學和政治科學學校鉆研修辭和哲學,對柏格森直覺主義的潛意識理論進行研究,嘗試將其運用到小說創(chuàng)作中,可以說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藝創(chuàng)作的導師。他和同窗好友創(chuàng)辦雜志《宴會》,從1892年起,在該雜志發(fā)表短篇小說和隨筆。1896年他將已發(fā)表過的10多篇作品收集成冊以《歡樂與時日》為題出版,法朗士為之作序。
1896~1940年,他撰寫了長篇自傳體小說《讓·桑特依》,寫的是童年時代的回憶,但直到1952年才出版。他還翻譯了英國美學家約翰·羅斯金的著作《亞眠人的圣經(jīng)》(1904)、《芝麻和百合花》(1906)。1903~1905年普魯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閉門寫作,除寫了闡述美學觀點的論文《駁圣·勃夫》,并開始了文學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的創(chuàng)作。自此,他的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將小說前三部交給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費出版了第1部《斯萬之家》,反應冷淡。1919年,小說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們身旁》由卡里瑪出版社出版,并獲龔古爾文學獎,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發(fā)表小說第3部《蓋爾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發(fā)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蹤的阿爾貝蒂娜》(1925)和第7部《過去韶光的重現(xiàn)》(1927),是在作者去世后發(fā)表的。這部小說的故事沒有連貫性,中間經(jīng)常插入各種感想、議論、倒敘,語言具有獨特風格,令人回味無窮。這部作品改變了對小說的傳統(tǒng)觀念,革新了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普魯斯特作為意識流小說流派的開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學史上留名。
普魯斯特的氣質內(nèi)向而敏感,對母親十分依戀,青年時代經(jīng)常出入上流社會沙龍,巴黎貴婦沙龍中一出手豪闊的?,熟悉上流社會人物的形形色色。他在寫作時認為題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觀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觀意念”中。透過他特殊的敘事風格,營造出一個獨特的個人世界。他的敘述時時中斷,小說中夾雜了大量的議論、聯(lián)想、心理分析,一個失眠的夜可以花40頁來描述,一個三小時的聚會可以用掉190頁的篇幅。時間可以做無限的鋪陳,自然也可以隨意壓縮;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可以在意識流中顛倒、交疊、相互滲透。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歡樂與時日》(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1903年父親去世,1905年母親去世。雙親的去世促使他以文字來追尋童年,一般學者認為他是在此時構思寫作《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年年底出版了《追憶逝水年華》的第一部“去斯萬家那邊”(Du Côté de chez Swann),隔年又出版第二部。1919年10月遷入阿姆蘭街44號,在此直住至逝世。1922年秋天,普魯斯特因肺炎病危,他拒絕了醫(yī)生的治療,自行饑餓療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淇淋。據(jù)說普魯斯特11月18日彌留之際,曾派司機去麗茲酒店買他最喜歡的冰啤酒。他將最后的精力花在《女囚》(La Prisonnière)草稿的校改。在1922年普魯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三部!杜簟、《女逃亡者》以《阿爾貝蒂娜不知去向》、《重現(xiàn)的時光》(Le Temps Retrouvé)陸續(xù)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齊,共15冊3200頁。這本書被譽為法國文學的代表作。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Á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1918年出版)曾獲得了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
普魯斯特的特色在于他精細的描寫每一個感知,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寓言,而且在他的書中你能感覺到那流動的真實感,從他的童年開始一直追尋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蹤的痕跡。一般認為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對他的影響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覺串流寫作思緒的基礎。其根據(jù)意識寫出的著名問卷《普魯斯特問卷》,寫出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后人影響甚大。
普魯斯特的好友,阿爾封斯·都德(Alfonse Daudet)作家父子在壟古爾文學獎中力挺“在少女花影下”(Á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這部作品,使得他能以6比4的票數(shù)得到獎項,讓出版商有信心出版這部巨著。
普魯斯特年表:
1871年 7月10日 馬塞爾·普魯斯特生于巴黎位于布洛尼林園與塞納河之間的奧德伊市拉封丹街96號其外叔祖父路易·韋伊家。馬塞爾為其父母的長子。其父阿德里安·普魯斯特通過學銜考試,任醫(yī)學院教授,其母讓娜·韋伊,較教授年輕十五歲。馬塞爾的父母住在巴黎羅瓦街8號。
1873年 5月24日 馬塞爾的弟弟羅貝·普魯斯特出生。
8月1日 普魯斯特教授一家自魯瓦街遷至馬爾澤爾布路9號。
自1878年起 馬塞爾每年隨其父母前往厄爾-盧瓦爾省他父親的出生地伊利耶度復活節(jié)假。他們住在教授的姐姐儒勒·阿米納夫人家。伊利耶為普魯斯特作品中貢布雷的原型,自1971年起改名為伊利耶—貢布雷。
約1881年 馬塞爾首次患哮喘。
1882年 10月2日 馬塞爾入豐塔納中學五年級(中學最低年級),四個月后,該;謴涂锥嗳袑W名稱。由于健康關系,馬塞爾缺課頗多。
約1887年 馬塞爾在香榭麗舍大街與政治家,后于1895年任第三共和國總統(tǒng)的費利克斯·富爾及瑪麗·貝納達基兩夫婦的女兒們相識。
1887—1888年 在修辭班受業(yè)于馬克西姆·戈謝。按當時法國中學生在讀完五、四、三、二、一年級后,按文理科分班,文科再讀修辭班一年,哲學班一年。
1888—1889年 在哲學班受業(yè)于阿爾封期·達爾呂。得“法文作文”(哲學論述)比賽第一名。
1889年 6月 通過中學畢業(yè)會考,獲文學業(yè)士學位。馬塞爾在孔多塞中學與雅克·比才日后成為劇作家并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的羅貝·德·弗萊、后來成為史學家的達尼埃爾·阿萊維結識,并為校內(nèi)刊物(《綠色評論》、《丁香評論》)撰稿。他開始出入于馬德萊娜·勒梅爾、阿芒·德·加亞維夫人、斯特勞斯夫人的沙龍。加亞維夫人將他介紹給大作家阿納托爾·法朗士;斯特勞斯夫人娘家姓阿萊維,為著名作曲家喬治·比才的遺孀,馬塞爾在她家中結識花花公子夏爾·阿斯,后來成為其作品中夏爾·斯萬的原型。
1889年 11月15日 普魯斯特自愿在奧爾良步兵第76團入伍,與羅貝·德·利里結識。
1890年 11月15日 作為二等兵退伍。在法學院及政治科學自由學院注冊入學。
1891年 9月 在芒什省岡市附近的卡堡度假。此處有海濱浴場,即普魯斯特作品中的巴爾貝克。
1892年 3月 《宴會》雜志創(chuàng)刊,普魯斯特為之撰稿。該刊于1893年3月停刊。
1893年 為《白色評論》撰稿。開始與詩人、藝術評論家、審美家、花花公子羅貝·德·蒙代斯吉烏交往。
1894年 準備文學士學位考試。在卡爾瓦多斯省特魯維爾度暑假。
1895年 3月 取得文學士學位。
6月 經(jīng)考試被馬扎然圖書館錄用為館員。
7月 暫調國民教育部。12月獲準長假,普魯斯特從此不再擔任公務員。
9月 與其友作曲家雷納爾多·阿恩同游布列塔尼。
自1895年9月至1900年初 普魯斯特撰寫其第一部長篇小說,終未完成,直至1952年始以《讓·桑德伊》之名發(fā)表。
1896年 6月12日 普魯斯特的第一部作為《歡樂與時日》在加爾曼—雷維出版社出版,由法朗士作序,馬德萊娜·勒梅爾作水彩插圖,雷納爾多·阿恩作與音樂有關的評注。這部作品的許多片段在此之前已在《白色雜志》、《每周評論》及《高盧人報》上發(fā)表。
1894年 2月 與讓·洛蘭決斗。
1898年 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普魯斯特力主重審。
1900年 1月20日 英國藝術評論家兼社會學家約翰·拉斯金逝世。普魯斯特在《藝術與珍品專欄》(1月27日)中撰文悼念。不久在《費加羅報》發(fā)表題為《拉斯金在法國的巡禮》的文章,4月又在《法蘭西信使》上發(fā)表論文《拉斯金在亞眠圣母院》(該論文后來又重刊于拉斯金所著《亞眠的圣經(jīng)》的法譯本序中)。普魯斯特在其母及雷納爾多的英籍表姐瑪麗·諾林格的幫助下從事拉斯金作品的法譯工作。
5月 與母同游意大利。在威尼斯與瑪麗·諾林格相逢。
10月 普魯斯特全家遷居古塞爾街45號。
1903年 11月26日 父亡。
1904年 在《法蘭西信使》中刊載拉斯金所著《亞眠的圣經(jīng)》的法譯本。
1905年 9月26日 母亡。
12月 普魯斯特神經(jīng)深受刺激,不得不在塞納河上的布洛尼住院六周。
1906年 在凡爾賽小住一段時間后,普魯斯特遷居奧斯曼路102號。失眠日益嚴重,為隔絕一切噪音,普魯斯特于1910年請人將他臥室的墻壁全部加上軟木貼面!凇斗ㄌm西信使》中發(fā)表拉斯金另一部著作《芝麻與百合》的法譯本,并冠以1905年6月15日已在《拉丁文藝復興》雜志上發(fā)表過的一篇長序;此序日后稍加修改,在《什錦與雜記》中以《讀書日》之名重新發(fā)表。
1907年 在卡堡度暑假;普魯斯特以后每年都來此間,直至1914年。同年,乘汽車游覽,由阿戈斯蒂耐里為其開車,參觀了諾曼底諸教堂。
1908—1909年 在《費加羅報》發(fā)表一系列雜文,其題材為當時被揭露的冒險家勒穆瓦納的種種騙局。
1909年 6月 普魯斯特草擬論文一篇,反對圣伯夫所用批評方法,他久已有意通過這一途徑來闡述他個人的美學原則。這篇論文終未完成,因為他多年間念念不忘重操小說舊業(yè),他寫的那篇《讓·桑德伊》不過是這部巨著的一個梗概。
1912年 阿戈斯蒂耐里當上他的秘書。
1913年 寫畢《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三部,即《在斯萬家那邊》、《蓋爾芒特家那邊》、《重現(xiàn)的時光》,但無出版商愿意接受。貝爾納·格拉塞后來同意出版,但應由作者出資;且不顧普魯斯特的愿望,僅同意先出第一部,《蓋爾芒特家那邊》須在1914年,《重現(xiàn)的時光》則須在1915年始能問世。
11月8日 《在斯萬家那邊》印畢出版。
1914年 5月30日 阿戈斯蒂耐里在此之前已與普魯斯特分手,學習駕駛飛機,是日駕一架單翼機在海濱阿爾卑斯省的昂蒂布海岸上空遇難身亡。
6月1日 《新法蘭西評論》發(fā)表《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卷摘錄,該卷即將在貝爾納·格拉塞出版社出版。這些摘錄屬于《在少女們身旁》。
7月1日 《新法蘭西評論》再次發(fā)表《追憶似水年華》的摘錄,系《蓋爾芒特家那邊》的第一卷中的梗概。
8月 貝爾納·格拉塞應征入伍,《追憶似水年華》的出版工作中斷。自1915年起,普魯斯特改寫小說的第二及第三部分,作了大量增補。1916年與格拉塞斷絕交往,自此其作品即由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
1918年 11月30日 《在少女們身旁》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印畢。
1919年 3月28日 《什錦與雜記》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印畢。
6月 因原住所由銀行收買,被迫遷出奧斯曼路,在洛朗—畢夏街8號甲女演員萊雅納擁有的一所房子中覓得一暫時棲息之所。
10月 遷入阿姆蘭街44號,在此直住至逝世。
12月10日 《在少女們的身旁》以6∶4票通過獲龔古爾獎。羅朗·多熱萊斯的《木十字架》落選。阿爾封斯·都德之子、新聞記者與作家萊翁·都德在票選中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 8月7日 《蓋爾芒特家那邊》的第一卷在新法蘭西評論印畢。
11月 在《巴黎評論》上發(fā)表《致友人(論風格)》。這是普魯斯特為保爾·莫朗的中篇小說《細弱的儲備》所作的序。
1921年 1月 在《新法蘭西評論》中發(fā)表《談福樓拜的風格》。
4月30日 《蓋爾芒特家那邊》第二卷及《索多姆和戈摩爾》的第一卷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印畢。
5月 在網(wǎng)球場博物館參觀荷蘭畫展時,普魯斯特突感不適。
6月 在《新法蘭西評論》上發(fā)表《談波特萊爾》一文。
1922年 4月3日 《索多姆和戈摩爾》的第二卷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印畢。
11月18日 馬塞爾·普魯斯特與世長辭。
1923年 《女囚》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
1925年 《女逃亡者》以《阿爾貝蒂娜不知去向》為名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
1927年 《重現(xiàn)的時光》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
自1950年起 “馬塞爾·普魯斯特與貢布雷之友協(xié)會”通訊出版。
1952年 《讓·桑德伊》在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
1954年 《駁圣伯夫》,附《新雜記》,由新法蘭西評論社出版!蹲窇浰扑耆A》評注本三卷,由伽里瑪出版社在《七星叢書》中出版。
1970年 普魯斯特《通信集》注釋本第一卷在普隆出版社出版,由菲力普·戈爾勃評介。
1971年 普魯斯特其他作品的評注本在《七星叢書》中出版,其中包括《讓·桑德伊》一卷(附《歡樂與時日》)、《駁圣伯夫》一卷(附《什錦與雜記》及《隨筆和文章》)。
附:著名的《普魯斯特問卷》
普魯斯特問卷
普魯斯特問卷:著名的Proust Questionnaire(普魯斯特問卷)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觀及人生經(jīng)驗等。因著作《追憶逝水年華》而聞名的Marcel Proust并不是這份問卷的發(fā)明者,但這份問卷因為他特別的答案而出名,并在當年時髦的巴黎人沙龍中頗為流行。因此后人將這份問卷命名為“Proust Questionnaire”。
人物名言
1、我們在無生命的物體內(nèi)所發(fā)現(xiàn)的秘密,在人的大腦中也可以觀察到,這是醫(yī)生講過的話。——— 普魯斯特
2、就讓料峭春風為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彩蝶吹開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 普魯斯特
3、我覺得克爾特人的信仰很有道理,他們相信我們失去的親人的靈魂,被囚禁在某個低等物種,比如說一頭野獸、一株植物或一件沒有生命的東西里面,對我們來說,它們真的就此消逝了! 普魯斯特
除非等到某一天,許多人也許永遠等不到這一天,我們碰巧經(jīng)過那棵囚禁著它們的大樹,或者拿到它們寄寓的那件東西,這時它們會顫動,會呼喚我們,一旦我們認出了它們,魔法也就破除了。經(jīng)我們解救,這些親人的靈魂就戰(zhàn)勝了死亡,重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普魯斯特
4、黑暗、寧靜與孤獨,如披風壓著我的肩頭,迫使我用筆去創(chuàng)造光明! 普魯斯特
5、不可,就像某些人那樣,走遍天下也要親眼見見他們心目里的洞天仙府,總以為現(xiàn)實中能消受到夢境里的迷人景象。——— 普魯斯特
6、我現(xiàn)在才明白,凡屬嚴重錯誤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那就是沒有克制感情的沖動。——— 普魯斯特
7、我們總是把未來想象成虛無空間對現(xiàn)實的一種折射,其實未來的出現(xiàn)是有原因的,只是大部分原因我們不了解而已! 普魯斯特
8、真正的天堂是已經(jīng)失去了的天堂。——— 普魯斯特
9、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jīng)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于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里,因為重游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 普魯斯特
10、日積月累保存在記憶中的,是所有這一系列并不準確的表述,其中唯獨沒有我們的真實感受,對我們而言,這些表述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生活,就是現(xiàn)實;正是從這些有違真實的表述中,產(chǎn)生了一種所謂“真實”的藝術——— 普魯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