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胡定(1709—1789),字敬醇,號靜園。其父胡子開,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由江西泰和縣遷來南雄城定居,以縫紉為業(yè),家境清貧。胡定小時性聰敏,六歲得曹□(忄+賓)先生賞識,收為門生,就學于凌江書院,“閱七月,背誦四書、毛詩。稍長,博通群書,陰陽卜筮推算,無不淹貫”,人稱神童。十五歲考取秀才,名列榜首。十八歲鄉(xiāng)試中舉,名列第二。二十二歲登進士第。雍正十一年,二十五歲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元年,廿八歲授檢討,充《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官。乾隆三年,三十歲主試廣西,預(yù)修《八旗通譜》。乾隆五年,三十二歲任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協(xié)理山東道事,可謂一路順風,青云直上。
人物經(jīng)歷
乾隆五年七月,胡定本著他那秉直的性格,上疏奏陳湖南巡撫許容誣陷糧道謝濟世一案,揭發(fā)湖廣總督孫嘉淦以及布政使、按察使、長沙知府、衡州通判、善化知縣等朋比傾陷謝濟世情狀。經(jīng)朝廷派員勘察,雪謝濟世枉,奪孫嘉淦、許容等職。此案攪動了太平盛世的一潭死水,牽涉官員位高面廣,朝廷上下震動。乾隆帝親自過問此案,特下諭旨“諸督撫當深自儆省,以嘉淦、容為戒!焙ㄒ嘁虼硕摫备已灾曌u,轉(zhuǎn)兵科給事中,巡視北京西城。
胡定上任后,盡職盡責,訪得善良與惡棍姓名,于街道各立一榜,公之于眾,以示昭戒。民有訟者,即時傳訊判結(jié)。有御史貴戚誣告臥佛寺僧為盜,系入獄中。胡定秉公審案,查獲真盜,僧冤得雪,御史降官,貴戚除籍。京城人皆側(cè)目。
后來,胡定以母老乞歸養(yǎng)。服除,復(fù)授福建道御史。到任即參奏臺防同知不法行為,風烈如故。旋以劾內(nèi)務(wù)部郎中剝削傷民事,軍機大臣責胡所奏不實,奪職下獄,久之案定,罷歸。
個人成就
胡定為官廿多年,從切身的經(jīng)歷中深知直道難行,有幸保命歸來,欣然而語日:“書生之魂來歸舊壤,射聲之鬼無恨他鄉(xiāng),是我今日之謂夫!”胡定歸來時,兩袖清風,殘牖破壁,生活淡泊,以教書謀生。他曾掌教于瑞州鳳儀書院,又先后主教韶陽、道南書院。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胡定往杭州接駕,得以復(fù)職。有人勸其再圖仕進,胡定淡然不應(yīng)。筑室雙柏廬,安度晚年,卒年七十九歲。著有《雙柏廬文集》《御纂通鑒綱目測議》,編纂《南雄府志》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