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斐迪南大公 (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1863年12月18日生于奧地利帝國格拉茨(Graz)-1914年6月28日卒于奧匈帝國薩拉熱窩(Sarajevo),終年50歲),奧匈帝國皇儲,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 皇太子 魯?shù)婪蜃詺ⅲ涣?哈布斯堡王朝皇儲。
環(huán)球旅行
1892年12月,時年28歲的斐迪南乘“伊麗莎白皇后”號裝甲巡洋艦,從地中海的里雅斯特起航,經(jīng)印度前往北美。他的陪同人員超過400人。在航行中,斐迪南寫了2000多頁日記,從對亞丁狹窄街道的描繪,到感嘆南太平洋的魅力,再到攀爬加爾各答的垃圾堆,哀嘆西方列強的殖民剝削制度,這段經(jīng)歷可謂豐 富多彩。
斐迪南酷愛打獵。當(dāng)他靠近印度海岸時,他拿起一把獵槍向水中射擊,殺死鰩魚和鰭魚。之后,他獵殺禿鷹、大象、樹袋熊,甚至還有臭鼬、鸛。他這樣形容在斯里蘭卡對付一只蜥蜴的情景:“我走近蜥蜴就如同圣喬治走近龍!
在印度,斐迪南發(fā)現(xiàn)了吸引人的“靶場”。他的搬運工們攜帶87頂帳篷進入新德里附近的叢林中。不久,英國駐尼泊爾總督安排203頭大象列陣,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獵虎,用這種方式歡迎斐迪南。當(dāng)印度海得拉巴的土邦君主請他吃飯時,桌上擺滿異國風(fēng)味的佳肴,在蛋糕被切開后,一群色彩艷麗的鳥飛了出來。接著,他們又在叢林中喝香檳酒。只有音樂不符合斐迪南的口味,他挑剔地寫道,印度樂團“發(fā)出刺耳的單簧管和長笛聲音”。
在印尼摩鹿加群島,一群孩子圍在他周圍,用荷蘭語不停地唱著“祝愿他長命百歲”。在雅加達,斐迪南射殺了一條鱷魚,還有機會見到漂亮的身穿擰花裙的荷蘭女人。不過,他沒有對西方殖民者在那里進行的殘忍屠殺與統(tǒng)治進行掩飾。接下來試圖對暹羅(泰國的舊稱)展開短暫訪問時,正患腹瀉和熱帶病的斐迪南險些見證一場海戰(zhàn):法國炮艦封鎖了曼谷沿海,迫使暹羅國王割讓老撾的控制權(quán)。為避免被傷及,這位旅行者不得不改變路線。
在澳大利亞,斐迪南再度目睹暴力事件:澳洲土著居民剛剛殺死了31名殖民者。讓外人驚訝的是,斐迪南竟然對土著居民的行動表示同情。他分析說,這場襲擊只是為了報復(fù)殖民者的“殘忍”,澳洲土著“被迫離開他們祖先的土地,并被清除”。但斐迪南沒有讓這些破壞他的狩獵樂趣,在眾多莊園主的邀請下,他乘上一列特殊的火車進入澳洲內(nèi)地,參加射殺袋鼠的活動。稍后,他乘巡洋艦來到悉尼港,舉辦了一場奢華宴會,同時也注意到了悉尼的黑暗面:污穢的監(jiān)獄、鴉片窩點、屠宰場和刑場。
1893年6月,斐迪南前往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目的地——新喀里多尼亞島,那里是一個巨大的監(jiān)獄,大約有8000名囚犯生活在島上。抵達港口時,斐迪南凝視著囚犯們陰冷的面孔,這些人正在碼頭和礦山辛苦勞作。結(jié)束訪問前,監(jiān)獄主管說他們還在使用斷頭臺。
更冒險的還在后面:1893年6月7日,斐迪南一行在所羅門群島上的奧瓦拉哈島拋錨,在那里,他們見到了用狗牙制成的項鏈和龜甲制作的鼻圈,還有當(dāng)?shù)厝说氖橙藘x式。這個奧地利旅行團武裝起來,進入島嶼腹地。在灌木叢中,斐迪南同一個“黑膚色的食人族女人”為一包檳榔討價還價,他還拿出兩根香煙換來一支矛。返回船上的旅程有些驚險,部分成員迷路,被“野蠻人”所包圍,船上的少尉直接向人群開了一槍。
接著,斐迪南前往日本。他目睹了一個正處于改革陣痛中的國家。他寫道:“我們的眼光不再掃向理想,而是關(guān)注工廠的煙囪!比毡痉矫鎸车夏线M行嚴(yán)密保護,甚至在海上巡邏,因為兩年前俄國皇太子訪日時曾遭一名日本警察襲擊。
結(jié)束日本之行后,斐迪南和一個規(guī)?s小的隨從團前往北美洲。這場環(huán)球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他們眼中的“新世界”。抵達溫哥華后不久,斐迪南被森林大規(guī)模遭砍伐的景象所震驚,然后開始橫跨“西部荒原”的鐵路旅行。但這變成了“失望之旅”,“期待獵獲的灰熊不愿出現(xiàn)在他的槍前,牛仔們傲慢地把腳放在他的桌前,而且任何地方都禁止吸煙”。
荒原遭到破壞也使斐迪南感到惱火,他這樣記述溫哥華:“那里正在進行殘忍的滅絕戰(zhàn)爭……到處都能聽到砍伐的聲音”。斐迪南還去了紐約,漫步在第五大道和百老匯,體驗時尚氣息。他這樣評論美國:這個國家擁有“英雄氣質(zhì)、進取精神”,但“通常伴隨著前所未有的冷酷”。
經(jīng)過10個月的旅行,斐迪南最終回到他深愛的維也納。他稱維也納“永遠年輕”,他錯了,20年后奧匈帝國的毀滅將同他糾纏在一起。據(jù)統(tǒng)計,斐迪南一生中僅射殺的牡鹿就超過5000只,癡迷打獵可能對他的耳膜造成永久性損傷,這也是他在1914年對暗殺反應(yīng)遲緩的因素之一。
軍事斗爭
1898年任奧軍副總司令。19世紀(jì)末至20世紀(jì)初, 歐洲列強對 巴爾干半島的擴張,激起 塞爾維亞族的極力反抗,塞爾維亞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被奧匈占領(lǐng)的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企圖擺脫奧匈控制,同 塞爾維亞合并,組成 南斯拉夫,對此奧匈帝國力圖阻止。1908年,奧匈帝國乘 土耳其革命之際,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該兩地長期在 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1878年該兩地被奧占領(lǐng),但名義上仍屬土耳其),激起塞爾維亞的極大憤怒。塞爾維亞在邊境部署力量, 俄國支持塞爾維亞。奧匈帝國也在邊境集結(jié)軍隊,雙方劍拔弩張,戰(zhàn)爭有一觸即發(fā)之勢。 德國支持奧國,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國發(fā)出通牒,并威脅說,俄國干涉不僅意味著要對奧匈作戰(zhàn),還要對德國作戰(zhàn);德國還要求俄國承認(rèn)奧匈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地的吞并,否則就對塞爾維亞開戰(zhàn)。俄國由于 日俄戰(zhàn)爭(1904~1905)中戰(zhàn)敗,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無力同德、奧匈抗衡,不得不暫時讓步,承認(rèn)奧匈對上述兩地的占領(lǐng)。1912~1913年和1913年,曾發(fā)生過兩次 巴爾干戰(zhàn)爭,推動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它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并,建立大塞爾維亞國。奧匈帝國反對塞爾維亞擴大,圖謀吞并塞爾維亞。奧塞沖突成為兩大軍事集團斗爭的焦點,巴爾干成為歐洲火藥庫。
刺殺事件
1913年,奧斯卡·博迪奧雷克將軍作為奧地利派駐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總督,為了對付正在發(fā)展之中的 塞爾維亞民主主義者而采取了暫時延緩省一級議會,對新聞進行審查,并增加了警察的措施。他然后邀請了大公 ,也是哈普斯堡皇室的繼承人、奧地利軍隊的檢查長,在1914年6月28日訪問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并在一天的訪問中參觀閱兵儀式。其所選擇的日子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天,因為在1389年的那一天,在科索沃戰(zhàn)役中,塞爾維亞人在被土耳其人大敗后喪失了近五百年的獨立地位。
由于從來沒有就大公的刺殺事件成立專門的調(diào)查委員會,恐怕很多關(guān)鍵的問題永遠都不能得到回答了。圣維塔日的訪問是否本身就是有意挑起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的事端?那些激進主義分子當(dāng)然是這樣認(rèn)為的。那么博迪奧雷克在發(fā)出邀請時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呢?他當(dāng)然有理由憎恨大公,因為大公曾經(jīng)兩次拒絕給他升職。至少博迪奧雷克未能在如此不穩(wěn)定的局勢下提供充分的保衛(wèi)就足以夠成犯罪了。
報上大公將要來訪的消息提示了年輕的波斯尼亞- 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加夫里洛·普林齊普是時候采取行動了。他決定刺殺大公,并且邀請內(nèi)德利克·查布里諾維奇加入。當(dāng)時他們是在 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普林齊普和第三個謀反者特里夫科·格拉貝日都是在被他們的波斯尼亞學(xué)校趕出來以后到那里去學(xué)習(xí)的,而查布里諾維奇則是由于參與了印刷工人的罷工而從薩拉熱窩被驅(qū)逐出來的。 這三個人從黑手會(其通常的名字是“聯(lián)合或死亡”,是一個秘密的 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組織)那里得到了手槍和炸彈,接受了使用方法的訓(xùn)練,并且?guī)椭鷮⑽淦骺缇尺\到波斯尼亞或是通過中介機構(gòu)運回薩拉熱窩。這個激進的 塞爾維亞恐怖組織是由陸軍上校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維奇領(lǐng)導(dǎo)的,他的塞爾維亞同謀們稱呼他的代號為“蜜蜂”,他是當(dāng)時塞爾維亞軍隊情報部門的頭。當(dāng)普林齊普得到武器后,他寫信給達尼洛·伊里克,以期在薩拉熱窩再找到幾位同伙。伊里克是一個激進知識分子,具有民族主義、俄羅斯革命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者方面的興趣,又幫助他們招募了另外三個人:穆罕默德·巴斯克(一個穆斯林木匠,曾經(jīng)密謀殺害博迪奧雷克)、瓦索·丘布里 洛維奇和茨維特克·波波維奇,都是高中學(xué)生。
當(dāng)時間臨近的時候,伊里克作為首席技術(shù)負(fù)責(zé)人,開始對刺殺計劃表示懷疑,并且試圖勸阻普林齊普和格拉貝日,但是沒有成功!懊鄯洹币才汕擦艘粋代表試圖阻止這個計劃。伊里克形成了最終的計劃。 有一份報紙公布了大公訪問的行程,伊里克將密謀者們安排在河邊的一條叫作艾普爾碼頭的路上,皇室的軍隊將兩次經(jīng)過那里。前面兩個年輕人將用他們的炸彈襲擊;如果他們失敗,接下來的兩個就將采取行動;如果他們也失敗了,最后的兩個就會一試身手。伊里克分發(fā)了手槍和炸彈,同時還指導(dǎo)他們?nèi)绾问褂。密謀者們混進了等候的人群,但是前面的兩個:穆罕默德巴斯克和丘布里 洛維奇在車隊經(jīng)過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做,普林齊普和格拉貝日也沒有襲擊車隊。只有查布里諾維奇行動了,他向大公的車投擲了一顆炸彈,但是只炸到了折疊起來的后檐上,然后在后面的車下爆炸了,炸傷了12個人。大公的車立即離開了現(xiàn)場。查布里諾維奇試圖用一個氰化物的藥丸結(jié)果了自己,卻沒有成功,他又跳進河里,并在那里被抓住了。所有其他密謀者都逃跑了,除了普林齊普,他決定留下來等待第二次機會。
在訪問了城市禮堂后,大公和他的妻子出發(fā)到醫(yī)院看望被炸彈炸傷的一個副官。在路上,領(lǐng)頭的車拐錯了一個彎,不得不慢下來在艾普爾碼頭調(diào)頭,而普林齊普仍然等在那里。這樣一來,第二輛車就在普林齊普面前停了下來,他立即舉起手槍向大公和他的妻子開槍。兩個人都很快死去了。普林齊普當(dāng)即被抓住。
大戰(zhàn)爆發(fā)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立即以此作為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事件遂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dǎo)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發(fā)生后,奧匈決定以此為借口挑起戰(zhàn)爭,吞并 塞爾維亞。德國堅 決支持奧匈的行動,俄國表示支持 塞爾維亞。1914年7月23日,奧匈向 塞爾維亞發(fā)出最后通牒,限48小時答復(fù)。通牒內(nèi)容極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奧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由奧匈派員共同審判薩拉熱窩事件的“兇手”等。7月25日, 塞爾維亞復(fù)文,除拒絕會審?fù),全部接受其余條件,但奧匈仍不滿。當(dāng)天奧匈即與 塞爾維亞斷交。7月28日對塞宣戰(zhàn)。7月30日,俄國宣布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zhàn),8月3日,又對 法國宣戰(zhàn)。8月4日, 英國借口德軍破壞了 比利時中立,對德宣戰(zhàn)。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zhàn)。歐洲主要 帝國主義國家都卷入了戰(zhàn)爭。 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戰(zhàn)爭初期宣布中立,后來又轉(zhuǎn)向 協(xié)約國方面,對德奧宣戰(zhàn)。 日本為了奪取德國在 亞洲的 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國發(fā)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國宣戰(zhàn)。土耳其于11月參加到 同盟國方面作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
子女后代
因為斐迪南的婚姻屬于貴賤通婚,他們的子女沒有皇位繼承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