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石起宗[宋]字似之,其先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徒晉江(今福建晉江)。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第二人,為尚書吏部員外郎。善字畫,備數(shù)家體。秘書省汁青軒碑為其所書。工詩賦,好學不倦,余俸悉市書。嘗言藏書數(shù)千卷,勝良田萬頃。著經史管窺!度莞尽
補充:
石起宗(1140-1200年),字似之,宋泉州晉江人(其先祖從同安徙居安海),有故居在安海下板石舍頭,古稱 榜眼第 。石起宗在少年時候,讀書于晉江靈秀山海潮庵 。宋孝宗乾道五年己丑(1169年),中鄭橋榜及第榜眼進士。對此,在泉州當知府的王十朋有詩,其題目叫新第先歸者五人在黃堂。故事酒半啜茶于忠獻堂,持杯以勸,即席贈詩說:四海英才入網羅,清源龍虎姓名多。經魁蘭省得人杰,策射楓庭收甲科?蕹氏榍拔匆,緯星還舍首相過。一杯忠獻堂中酒,名節(jié)相期要不磨。王十朋詩興大發(fā),特地寫了一首《贈第二人石察判起宗》詩中末句當時第二人,即指唐朝歐陽詹和宋朝曾會、韓琦皆中第二人。也指石起宗是今天的第二人 。王十朋對泉州舉子在這次考試中得到這種罕見的優(yōu)異成績,確實興奮至極,除宴請賦詩外,還有《答石察判起宗》文,藉為寄以希望,錄之于下 巍中亞魁,榮歸故里。大策聳傳于多士,長牋寵及于故人。科第之事甚盛而可觀,喜欲言而不盡。歐陽之官家傳萬石,譽擅七閩。志雅在于奪標,射果聞于中目。詳觀切直之對,深得茂明之宜。雖策勛有蕭一曹稍之遜色,然而清泉紫帽,遽改觀于溫陵。綠水紅蓮,聊宦游于閩絕越景。佇自賓幕,即登道山。某幸茲分符,叨與勸駕。果遂郊迎之語,薄攄簪盍之誠。式遄其歸,榮親之樂如此隆重。不負所學,對國之忠其自古至今。見《王十朋全集》卷二十一石起宗初授敕局刪定官。淳熙二年乙未(1175年)召試館職,其條對時務,辭義卓著,深有獨見,孝宗皇帝看完他的奏折,龍顏大開,非常欣賞,授予秘書省正字。不久,遷權倉部郎官。淳熙五年戊戌(1178年),兼國史院編修。那個時候,孝宗皇帝倒想有所作為,努力想辦法多多傾聽朝臣對治理國家的看法與建議,舉行面對面輪對。石起宗針對當時朝廷內外的種種弊端,力言:“君子小人之情狀與天下治亂安危之機”。他認為一個人的作為畢竟是有限的,只有上下職僚大家團結一致,兢兢業(yè)業(yè),杜絕互相扯皮,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石起宗還從當時的國力和百姓的生產生活出發(fā),對邊防的戰(zhàn)略策略提出明確的意見,認為 妄啟邊釁,以開兵端,不可不戒。之后,石起宗歷任徽州知州,提舉浙西常平。當升遷尚書吏部員外郎的時候,耿耿于臣職,大膽奏言:“德雖圣人所能躬修,治非圣人所能獨致,愿詔大臣盡公任責,以破群臣狗私媮惰之習”。并奏請孝宗皇帝 乞取《仁宗洪范政鑒》與《敬天圖》列置座右,以便時刻深省。孝宗皇帝深深贊嘆其忠心,詔命秘書省抄錄以進。石起宗為官,能夠關心百姓疾苦,政尚寬厚。在出任漳州通判的時候,勇于進行一系列的革舊鼎新措施。諸如寬鹽禁,讓鹽民買賣自由一點;又如在繳交錢糧上,讓戶主自己衡量,以示對百姓的信任;再如嚴禁士卒在市上以強暴手段侮辱或危害百姓,一旦發(fā)現(xiàn),按照其情狀輕重,嚴厲進行治罪。有此諸端,讓百姓非常感動,當他被調任時,漳州老百姓為他畫像、建廟奉祀。石起宗嗜好多方面。他不但善書畫,還工于詩賦。平時好學不倦,所有的俸錢,大部分都用于買書,他經常這樣說:藏書數(shù)千卷,勝良田萬頃。南安慶元六年十月卒。其著作有《經史管窺》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