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群杰(1912~2008),其書法藝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重大展覽,被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宋慶齡等紀念館收藏;翰園、三蘇祠、嚴子陵釣臺、南僑機工紀念碑等碑林、紀念碑、園林名勝等地鐫刻。部分作品已收入《毛主席紀念堂珍藏書法集》、《國際當代書法篆刻大觀》等二十余部典籍中,還有不少作品流傳到美、德、日、瑞士、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
人物生平
他的童年、青年時期,還處在祖國大地戰(zhàn)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他憂國憂民,壯懷激烈。17歲時懷著十分強烈的求知欲望,離開麗江考進東陸大學讀書。1930年,考進北京平民國學院,初修哲學,后攻政治學。他有機會接觸許多著名學者、教授,與中共黨員教師黃松嶺交往密切,閱讀馬列著作,思想產(chǎn)生了質的飛躍。
1932年,經(jīng)黃松嶺介紹到廣州中山大學政治系學習,參加廣東地下黨組織的"中山大學馬列主義行動團",潛心攻讀馬列著作,并廣泛涉獵孔子、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從事中西社會的比較研究。先后發(fā)表《國家論》、《儒家思想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我國重農(nóng)抑商思想批判》、《論太平天國政治思想》、《清代的政治組織論略》、《柏拉圖理想國家的研究》等一系列有份量的著作。同時不斷為抗日救亡奔走吶喊,在當時地下黨刊物《新宇宙》、《民主周報》和中山大學?段拿髦贰飞希l(fā)表了不少抨擊國民黨反動派和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文章。
1936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10月他接受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的派遣,到香港"華南救國會"工作。
1937年5月,李群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麗江納西族中最早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員之一。他以香港《港報》社《經(jīng)濟年鑒》編輯的身份為黨工作。針對國際國內(nèi)激劇變幻的政治風云,用他那支犀利的筆,寫了大量宣傳抗日的文章。
1937年5月,為重建遭受嚴重破壞的云南地下黨組織,中共中央長江局委派李群杰回云南開展工作。在這風雨如晦的艱難歲月,他四處奔走,秘密發(fā)展黨員,充分顯示了他的組織才能和斗爭藝術。
1938年,昆明各大中學、廠礦、社會團體,昆明附近的10余縣相繼成立了黨支部或黨小組,黨組織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立中共云南省工委后,任省工委書記,成為云南省早期地下黨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9年4月,因白區(qū)地下工作的需要,李群杰通過省秘書長袁丕佑的關系,打入省政府,負責統(tǒng)戰(zhàn)情報工作,在省政府法規(guī)處任秘書,秘書科長,黨、政、軍聯(lián)席匯報會秘書。在敵人的心臟他時時冒著生命危險,為黨提供了許多重大情報。特別在"皖南事變"之后,為轉移暴露的共產(chǎn)黨員,挫敗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云南地下黨陰謀、保護黨的組織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8月,李群杰任昆陽縣縣長,1946年任鄧川縣縣長。他利用國民黨縣長的公開身份,為黨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支持地下黨領導人黃平到劍川開展革命活動;
1948年爭取洱源縣縣長甘舜起義并吸收入黨;安排許多黨員及進步人士到各地任職任教;把黨員安插到縣常備隊掌握武裝,為滇西北準備武裝斗爭等,他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種子撒播到那里。
擔任國民黨縣長期間,他以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情懷關心群眾冷暖,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當?shù)厝嗣窨诒d道為"一身輕騎而來,兩袖清風而去"的清官。
新中國成立后,他任第一屆省人民政府委員,先后主持省文化廳、省民委工作,還擔任第一屆省政協(xié)秘書長,正當他風華正茂可以為黨為人民進一步貢獻聰明才智之時,極左的政治風暴給他帶來了厄運,度過了二十年的監(jiān)獄生活。重見天日的時候,他已成為兩鬢斑白的老人。
個人成就
他以"百年人物存公論,四海虛名只汗顏"、"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寬闊胸懷,樂觀豁達,一如既往為黨為人民勤奮工作。
李群杰自幼酷愛書法藝術,不論順境、逆境矻矻以求苦苦磨礪,終成大器。他的書法開展峭拔、雄健古樸,通篇氣韻生動,神融筆暢,如端正士。其正書靈動瀟灑,用筆勁爽,藏頭護尾,筆筆入紙,中參篆意,無飄浮輕佻之弊,行書在恣肆中見逸氣,一行之中時如壯士斗力筋骨涌現(xiàn);時又似銜杯勒馬,意態(tài)超然,筆畫斷續(xù)行止純?nèi)巫匀,一氣呵成。云南眾多名勝碑、匾、楹?lián),多出其手。他的書法遠傳臺灣、香港、日本、美國、瑞士、德國、新加坡等地區(qū)和國家。毛主席紀念堂、中央民族文化宮、國家文物局、炎黃陵文史館等收藏有他的作品。江南碑林、三蘇祠碑林、翰園碑林、黃河碑林、圣泉碑林均有作品刻為石碑。他是中國著名書法家,蜚聲海內(nèi)外,國內(nèi)對他的作品予以很高評價,國內(nèi)外10家權威機構授予他"當代書畫名人"榮譽證書。晚年還任云南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書協(xié)理事。
奉獻愛心
11月26日,92歲的革命老人、納西族當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李群杰向云南民族博物館捐贈了一批書法力作。同日,《樹老根彌壯——李群杰書法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館開幕。李群杰先生1912年出生于麗江古城。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任中共云南特別委員會書記,后長期從事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省文教廳副廳長、省民委副主任、省政協(xié)秘書長。1958年蒙冤入獄。1982年平反后任省政協(xié)專職常委。1986年離休后又相繼擔任省文史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名譽主席,云南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國云南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職務。李群杰先生自幼酷愛書法,80余年的翰墨生涯,錘煉出“鐵腕精神顏柳質,傾心巧運蘇黃姿”的個性風格,其作品在國內(nèi)外重要展覽中獲得大獎,被國家有關部門評選為“德藝雙馨”、“道德文章并重”的藝術家和“當今云南最具知名度的藝術家”。 (中國文物信息網(wǎng))
魂歸故里
金沙嗚咽,玉龍含悲。10月4日,李群杰同志魂歸故里骨灰安撒暨追思儀式在黑龍?zhí)洞箝T前隆重舉行;省政協(xié)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郭秀文,我市和自興、王洪富、李世碧、楊廷仁、和炳壽、顧智樂、和向紅、楊忠義、賴京鑒、楊一奔、楊靜全、奚麗宏、趙紅、李群育等市領導,老領導木榮相、楊國清、和家修,以及古城區(qū)、玉龍縣黨政領導,李群杰同志親屬及生前好友,社會各界人士、離退休老干部等代表參加儀式。
上午9時許,在警車的護送下,承載著李群杰同志骨灰的靈車緩緩駛入追思儀式現(xiàn)場。省、市領導和前來追思迎接李群杰同志骨灰的我市各界數(shù)千名干部群眾紛紛簇擁在現(xiàn)場兩側,懷著無比崇敬、無限懷念的心情和深切的哀思,莊重迎接李群杰同志英靈回歸故里,F(xiàn)場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簡潔凝重,正中央懸掛著李群杰同志的遺像,整齊的花圈簇擁在遺像下方,兩旁對聯(lián)寫著:“風雨連天,滇海翻騰,志士獻身已盡瘁;英靈何處,金川召喚,玉龍翹首盼歸來!北磉_了麗江各族各界群眾對這位儒雅老人的無盡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儀式上,古城區(qū)區(qū)長金光閃在致詞中高度評價了李群杰同志堅守革命理想、堅守革命信念,已奉菲薄,始終保持著革命者的高風亮節(jié)和藝術家的高尚情操。他說,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原中共云南地下黨特委、工委書記,政協(xié)云南省第一屆委員會秘書長。第一屆云南省政協(xié)常委、第四、五屆云南省政協(xié)專職常委,原云南省文史館名譽館長、云南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云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納西人民的好兒子李群杰同志于2008年5月30日下午14時45分在昆明與世長辭,享年96歲。今天,李群杰同志魂歸故里,并將長眠于圣潔的玉龍雪山下,與家鄉(xiāng)的人民共生,與家鄉(xiāng)的山水永存。他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價的精神財富。他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風范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音容笑貌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將發(fā)揚李群杰同志為黨盡忠、為國分憂的革命精神,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的優(yōu)秀品質,坦蕩做人、淡泊名利的崇高風范,解放思想、奮勇爭先,為全面推進和諧文明小康麗江而不懈奮斗;儀式結束后,按照李群杰同志的遺愿,李群杰同志骨灰安撒在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