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在 鴉片戰(zhàn)爭期間,全國各地凡是 英國侵略者足跡所到的地方,無不發(fā)生人民的反抗斗爭,其中尤以 廣東沿海地區(qū)為突出。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那些窮兇極惡的暴行,可恥的鴉片貿(mào)易以及其他政治經(jīng)濟的侵略行為,激起了廣東各階層人民特別是勞動群眾的無比憤怒。為了衛(wèi)國保家鄉(xiāng),他們揭起了反抗侵略,反對暴行的大旗,進行了正義的戰(zhàn)斗,譜寫下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其中尤以廣州北郊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事跡更為膾炙人口。但是由于勞動人民在當時的封建壓迫下處于無權(quán)的低下地位,也由于缺少文化,他們沒有留下什么文獻記載,封建文人們又多鄙視勞動者,不曾為他們立傳。
三元里抗英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1841年5月29日)晨,占踞廣州城北 四方炮臺的十余個英兵,竄到 三元里村東華里搶劫騷擾,并企圖強奸韋紹光的妻子李喜,激起了村民的義憤,他和村民們奮起抗擊,當場打死幾名侵略軍,其余的狼狽逃竄。事后,為防止侵略軍前來報復(fù),他們迅速將老弱疏散并組織起來,聚集于三元古廟(北帝廟),以廟中的七星旗為令旗,各執(zhí)刀槍棍棒和斧頭等物,以迎擊再次來犯的敵軍。韋紹光在本村和附近村莊廣泛進行自衛(wèi)抗敵宣傳,得到肖岡、唐夏等各地村民的熱烈響應(yīng)。第二天(四月初十,5月30日), 三元里周圍一百零三鄉(xiāng)民眾在 牛欄崗集合圍殲進撲的英軍,給侵略者以狠狠的打擊。韋紹光在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得積極勇敢,成為 三元里抗英斗爭的英雄人物。
三元里抗英斗爭后,韋紹光并沒有得到官府的任何獎賞,仍在村里從事耕種兼看山管墓,直至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