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孝康敬皇后張氏(1471—1541年),明孝宗皇后,興濟人,父國子監(jiān)生張巒。生明武宗朱厚照、蔚悼王 朱厚煒和 太康公主 朱秀榮。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選為 太子妃。弘治明孝宗 朱祐樘即位,冊立為皇后。 明武宗登基,尊為 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 尊號“慈壽皇太后”。 明世宗嘉靖帝入繼大統(tǒng),稱“圣母”,加尊號“昭圣慈壽”。嘉靖三年(1524年),加“昭圣康惠慈壽”,改稱“伯母”,十五年(1536年),復加上“昭圣恭 安康惠慈壽”。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謚“孝康端肅莊慈哲懿翊天贊圣敬皇后”,十月九日葬 泰陵。
張皇后,興濟(今河北 滄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選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張氏的父親 張巒,原只是一個 秀才,以鄉(xiāng)貢的名義進入 國子監(jiān),也就是說從地方學校保送進了國立最高學府讀書,成為國子監(jiān)生。張氏出身于這樣的讀書人家庭,家教自然還可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張氏與時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張氏被正式立為皇后。
身處粉黛成群的后宮中,孝宗這樣的情形的確讓人費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張后本人的性格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史稱張后“驕妒”,從后來她在政治斗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后確實絕非庸常之輩。
第二,大臣謝遷的勸諫。本來,皇帝廣納嬪妃是極正常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臣也不會反對。例如,成化朝的時候,群臣因為憲宗二十八九歲還沒有兒子,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廣納嬪妃。那么,謝遷何以會多此一舉呢?事情是這樣的。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 御馬監(jiān)左少監(jiān) 郭鏞請預選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 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shù)。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么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曾經(jīng)定下了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因此,謝遷既有這么一說,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
雖然明孝宗朱佑樘對張皇后非常好,但她的結(jié)局非常悲慘,她的兒子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為沒有子嗣,奸臣 江彬等心懷不軌,太后與大學士 楊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 朱厚熜為帝,史稱 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繼,稱 張?zhí)鬄槭ツ福?尊號曰“昭圣慈壽 皇太后”,也同時尊他的親祖母邵氏為壽安太后。日子一久,世宗對張?zhí)蟮牡B(tài)度就慢慢展露出來,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對張?zhí)蟛⒉皇侄Y遇,如有臣子上奏還降罪,又改稱圣母為伯母。張?zhí)蟮艿芊缸,張(zhí)罂喙蚯笄椴还,一病不起。終于,晚景凄涼的張?zhí)笥?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謚號為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圣敬皇后。而她剛剛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處死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乙卯朔丙寅(十二日),改謚張氏曰孝成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圣敬皇后,蓋后本謚“孝康”,與興宗常皇后謚號“孝康”字相犯而改也。
史籍記載
分三部分介紹
六宮虛設
弘治元年。太監(jiān)郭鏞。請選女子于宮中。或諸王館。以待上服闋。冊封二妃。廣衍儲嗣。左庶子謝遷諫止。謂六宮當備。而三年未終。山陵未畢。諒陰猶痛。不宜遽及此事。焦泌陽秉史筆。謂謝進此諛詞獻諂。以誤孝宗繼嗣之不廣。
王弇州考誤中駁焦云。此泌陽懟筆。蓋陰刺中宮之擅夕。而譏謝公之從臾。時上圣齡甫十九。中宮何以有擅夕之聲耶。謝疏議甚正。焦乃小人無忌憚耳。此說固不謬。
然次年禮科右給事韓鼎。又以 皇嗣未廣為憂。上言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以廣儲嗣。重大本也。今舍是弗圖。乃信邪說。徒建設齋醮以徼福。不亦惑乎。上感其言。優(yōu)詔答之。次月。鼎又言。臣有立天下大本之言。仰承溫詔。今幾五十日。而圣斷杳然。伏望慎選良家以充六宮。為宗廟長久計。上曰。立大本之言誠有理。但未宜遽行耳。
按韓之疏。正與謝牴牾。但據(jù)韓疏細味之。則是時中宮已擅寵。專以祈禱為求嗣法。上雖是鼎言。終不別廣恩澤。蓋為后所制也。以故后自再舉蔚悼王后。孝宗更無他子。泌陽之譏謝文正。誠屬無稽。
然而謝之為圣孝計。韓之為宗祧慮。俱憂國讜言。未可偏廢也。至弘治三年。荊王見潚。亦請上博選良家女。以廣胤嗣。而上終不從。蓋中宮之擅夕。已著聞于宗藩矣。
至弘治四年。 吏部聽選監(jiān)生丁巘者。又疏言內(nèi)庭妃嬪之選。上用諭德謝遷言而止。所以保護圣躬者至矣。今恐左右讒巧之人;蛞 皇儲未建為言。移上初意。乞慎終如始云云。是時去謝疏時已閱四歲。且上亦從無采擇之詔。其意不過迎合中宮。結(jié)歡張氏。為進用地也。然時武宗已在孕矣。
昵愛皇后
【蒹葭堂雜著摘抄 明· 陸楫】
孝康敬皇后張氏,孝皇配也。孝皇平生無別幸,與后相得甚歡。后二弟俱封爵,勢傾中外。有仇家奏其侵民業(yè)為莊田者,上命司禮太監(jiān)蕭敬、刑部侍郎屠勛、大理寺丞某往勘之。敬與勛等俱秉公將二張家奴數(shù)人依律問處,敬復命于內(nèi)廷。適當上與后方對膳,后聞甚怒曰:“外邊官人每無狀,猶可。汝狗奴亦若是耶?”上亦佯怒且罵。及后退,呼敬曰:“才所言非我本意,汝得無泄此語耶?恐外邊官人每聞之驚破膽也。”敬力辨未嘗聞于外,上猶不信。即遣人各以白金五十兩賞二勘官。且云:“偶與后有怒言,特戲耳?譅柕润@怖,以此為壓驚!
張后嘗患口瘡,太醫(yī)院進藥,宮人無敢傳者。院使劉文泰方受孝宗寵顧,忽得密旨選一女醫(yī)入視。帝親率登御榻傳藥,又親持漱水與后。宮人扶后起坐,瞪目視帝。少頃,帝趨下榻。蓋將咳,恐驚后也。其厚倫篤愛若此。
張后母金夫人至宮中。既設燕,帝后二席在正殿,夫人席在旁殿。帝與后親往視之,所用器皆銀。帝問內(nèi)豎曰:何故器用銀?對曰:舊制也。帝欲特用金器。燕畢,盡賜之。后曰:母已領恩賜,吾父則未嘗君食也。帝命即撤后膳一席賜之。令張氏世世為美談也。
舊制,帝與后無通宵宿者,預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執(zhí)火炬擁后以回,云避寒氣。惟孝廟最寵愛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間夫婦。
王問曰: “皇帝視朝, 有早晩乎? 處綸啟: “皇帝視朝, 或平明、或日高, 早晩無節(jié)。中朝人有云。 u2018昵愛皇后, 視朝常晏。u2019”
子女愛重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只有一個老婆(張皇后)的皇帝。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 朝夕與共。孝宗和張皇后有一個獨子就是后來荒唐透頂?shù)奈渥谥旌裾。孝宗先天不足,身體積弱,晚年曾想革除積弊,暢導新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孝宗臨死前曾嘆到,再給我?guī)啄晏泳湍艹墒炝,可惜他這個獨子太愛玩了,給明朝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長子 明武宗朱厚照
次子 朱厚煒(1495年1月1日-1496年3月9日),孝宗次子,生母為孝康敬皇后張氏。是明武宗 正德帝 朱厚燳唯一的弟弟。早夭折,孝宗追封為蔚悼王
女: 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滿2歲,未下嫁。
母為孝康敬皇后張氏
太康公主朱秀榮,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時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時薨。公主聰慧娟秀,以上所鍾愛,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為太康公主,凡諸恩典皆從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
一門父子皆侯爵
弘治五年三月
○封壽寧伯張巒為壽寧侯
弘治五年六月
○甲子 升授壽寧侯張巒勛階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歲加 祿米二百石,封號仍舊賜 誥券,并三代妻室封贈。
弘治五年十二月
○丙辰 命故壽寧侯張巒之子鶴齡襲封壽寧侯,并升通政使司經(jīng)歷。高祿為本司右參議,祿,巒妹壻也。
○復升故壽寧侯張巒次子延齡為都督同知中軍都督府,帶俸。并升張嶙為正千戶、張岳張麒俱為副千戶、張倫張純張恪俱為百戶錦衣衛(wèi),帶俸。嶙,巒義兄、岳從弟、倫從侄、純餋子、恪義侄。麒之妻則巒妻夫人金氏之妹也。
弘治八年四月
○乙丑 敕封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張延齡為建昌伯
弘治十六年九月
○加太保慶云侯周壽太傅、瑞安侯王源、壽寧侯張鶴齡、長寧伯周彧俱太保。進封建昌伯張延齡為建昌侯。
夫逝子亡冷深宮
《明史 列傳 第二》
孝宗 孝康皇后張氏,興濟人。父巒,以 鄉(xiāng)貢入 太學。母金氏,夢月入懷而生后。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帝頗優(yōu)禮外家,追封巒昌國公,封后弟鶴齡壽寧侯,延齡建昌伯,為后立家廟于興濟,工作壯麗,數(shù)年始畢。鶴齡、延齡并 注籍宮禁,縱家人為奸利,中外諸臣多以為言,帝以后故不問。
武宗即位,尊為皇太后。五年十二月,以 寘鐇平,上 尊號曰慈壽皇太后。
世宗入繼,稱圣母,加上尊號曰昭圣慈壽。嘉靖三年加上昭圣康惠慈壽。已,改稱伯母。十五年復加上昭圣恭 安康惠慈壽。二十年八月崩,謚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圣敬皇后,合葬泰陵, 祔廟。
武宗之崩也, 江彬等懷 不軌。賴后與大學士 楊廷和定策 禁中,迎立世宗,而世宗事后顧日益薄。元年 大婚,初傳昭圣懿旨,既復改壽安太后。壽安者,憲宗妃,興獻帝生母也。廷和爭之,乃止。三年,興國太后誕節(jié),敕 命婦朝賀,燕賚倍常。及后誕日,敕免賀。修撰 舒芬疏諫,奪俸。御史 朱淛、 馬明衡、 陳逅、 季本, 員外郎林惟聰?shù)认群笱,皆得罪。竟罷 朝賀。
初,興國太后以藩妃入,太后猶以故事遇之,帝頗不悅。及帝朝,太后待之又 倨。會太后弟延齡為人所告,帝坐延齡謀逆論死,太后窘迫無所出。哀沖太子( 朱載基)生,請入賀,帝謝不見。使人請,不許。大學士 張孚敬亦為延齡請,帝手 敕曰:“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法。卿慮傷伯母心,豈不慮傷高、孝二廟心耶?”孚敬復奏曰:“陛下 嗣位時,用臣言,稱伯母皇太后,朝臣歸過 陛下,至今未已。茲者大小臣工默無一言,誠幸太后不得令終,以重陛下過耳。夫謀逆之罪,獄成當坐族 誅,昭圣獨非張氏乎?陛下何以處此!”冬月慮囚,帝又欲殺延齡,復以孚敬言而止。亡何,奸人 劉東山者告變,并逮鶴齡下詔獄。太后至衣敝襦 席藁為請,亦不聽。久之,鶴齡瘐死。及太后崩,帝竟殺延齡,事詳《外戚傳》。
《彤管拾遺》
張皇后,孝宗后也。興濟人,父巒,母 金夫人夢月入懷,生后。后當適人,其所當適者,忽大病。及選為太子妃,則前所當適者病已。孝宗即位,立為后。篤愛,宮中同起居,無所別寵,有如民間伉儷然者。巒自 都督同知封壽寧伯,其卒也,加贈昌國公,子鶴齡嗣,而鶴齡弟延齡亦從都督同知,進封建昌伯并加保傅。其他群從以后故,受 中書舍人及錦衣百戶諸官者不可勝數(shù)。
帝又為后立家廟于興濟,土木閎麗。明世外戚之盛,無過張氏者。后知大體,不干預政事,而外家稍盛,多側(cè)目,帝陰為之解。山東副使 楊茂元,以河決論事,言水陰象失職以后故。后怒甚,必殺茂元。上為后徼茂元至,薄謫之。而御史 胡獻論延齡、鶴齡上,下之獄竟解。戶部主事 李夢陽言二齡,二齡奏夢陽謗訕母后當斬。金夫人入泣訴上,下夢陽詔獄。他日上與后夜游南宮,二齡侍酒半,上召鶴膝前解之曰:“毋使我以外戚殺諫臣!柄Q齡免冠謝,乃已。帝之所以內(nèi)應后而外處群臣若此。后生武宗及蔚王厚煒。至武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正德五年,加慈圣皇太后。武宗崩,太后委政楊廷和,散豹房,收江彬、神周下獄,罷威武團練官軍,革皇?校,而遣各邊鎮(zhèn)守。太監(jiān)之在京者,凡喇嘛、 哈密諸屬國留侍者,皆使還國。一切政務皆整飭儲備,以侍世宗。世宗入嗣,加稱圣母昭圣慈壽皇太后。已而復進圣帝昭圣康惠慈壽皇太后。上初母太后已用璁議,母本生太后,而以后為皇伯母,居仁壽宮。
十五年,進昭圣恭 安康惠慈壽皇太后。二十年八月辛巳崩,謚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圣敬皇后,合葬泰陵,主?廟。后正位中宮,侍孝宗者十八年,歷武宗朝為太后十六年,及世宗嗣位,又二十年。其長年享尊,宮中比之孝誠張?zhí)。獨太后定策,迎立世宗,而世宗事之不以禮。
初興國太后迎入宮,后尚以藩妃相視,稍抑之。及上入朝后,后頗倨,上以此銜后。當大婚時初傳昭圣旨,而即以壽安易之。及三年二月,興國太后誕期,敕命婦朝賀。燕賚倍常,至后誕,獨免賀。修撰舒芬具疏言:“昭圣誕節(jié),乃陛下承歡之會。所當聚天下歡心,以奉事其親者也。今處傳免賀,遠近驚疑。宜別降綸音,以彰至孝!彪穵Z俸三月。御史朱浙言:“昭圣手攜神器,親授陛下母子至恩,天日昭見,幸值千秋,義應請賀?v母后固辭,陛下猶宜敦請,豈可以傳免之旨,出自陛下!泵ㄔt獄。又御史馬明衡言:“暫免朝賀,在平時則可。
當此議禮紛更之時,忽聞報罷,安得無疑。使此旨出自太后,則必有因事拂郁,生今昔之感,此不可不有以慰之。若出圣意,則母后在宮,恩同一體。豈可以本生嗣統(tǒng)分等殺哉!跋卤辨(zhèn)撫 拷訊。已而御史陳逅季木、員外郎林惟聰又言:”陛下以宮闈之故,罷及言官。其于本生正統(tǒng)之義,軒輊已極。忠臣義士,尚敢慷慨言天下事乎!安⒋嵵。會后遞延齡為人上變以殺人謀逆坐族誅,(原評曰:世宗隱仁,大不可問。此篇芝芝具良史筆意)刑部尚書 聶賢覆言:”無左證,即有謀,亦未成。“世宗怒曰:”論謀逆者,謀不謀耳。以成否耶?“詰責賢等使急促窮治,太后惶恐無所出。會哀沖太子生,太后請入賀。上知太后欲有言,謝不見。太后使人請,亦不許。 閣臣張孚敬乃上奏曰:”延齡,過惡有之, 顧實未反。且孝宗皇帝,獻皇帝兄也。延齡其懿親,陛下宜推獻皇帝友愛之情,以 全椒房之義,毋傷伯母心。“世宗降手書曰:”親不過同姓。同姓為逆,其能免乎?
天下者,高皇帝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之法者。卿慮傷皇伯母心,亦慮傷高孝二廟心耶!版诰磸妥嘣唬骸背己胃覟檠育g游說,但臣受恩重,不敢不對。當陛下嗣統(tǒng)時,昭圣太后欲子陛下。在朝諸臣,亦曾多設謬妄惑誤太后。陛下獨用臣言,排破眾議,孝隆所生始尊太后曰伯母,然而朝士歸過陛下,至今未已。茲者延齡被罪,大小臣工,嘿無一言。豈以為延齡果可誅,太后不足顧哉?誠幸太后一旦不得所安,以深陛下之過耳。夫謀逆之罪,滅人種類。必欲成獄,當坐族誅。
昭圣皇太后,獨非張氏人乎?臣又不審陛下可以處此。“世宗乃第坐延齡殺人罪絞,降鶴齡南京 錦衣衛(wèi)指揮。會冬月慮囚,上欲即誅之,令考問漢 薄昭故事,孚敬又奏曰:” 明律:皇家袒免以上親, 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親,皇后小工以上親,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犯罪當議,公侯誓券有免死文。延齡戚,則皇太后親也,爵則侯也,宜緩與否,似應議!吧显唬骸鼻覟榍湟。“既而有男子班明者,奏鶴齡私通益莊王,造符咒壓帝星。上逮鶴齡道死。而市人劉東山者,陰賊人也。以他事系獄,與延齡居。延齡久系怨望,時采擴故事寫成帙,題其端曰”君道不明“,東山竊取之。他日,牢吏弛延齡鉗,系紲東山。東山不受紲,吏笞焉。東山忿,因挾延齡手書上奏。奏及吏,上復大怒曰:”死革無君果矣!
召赦東山,加延齡罪斬,而罰諸刑部官前后弛系者。東山出,益?zhèn)螐埵璨,持喝延齡家。日鮮衣怒馬,恣行長安中,百官畏之。大學士 夏言曰:“誰能治此。”
御史陳讓曰:“讓能。”一日東山怨其父,彎弓射之不中。父告讓,讓窮捕東山。
東山急,反誣讓諸子與延齡通,并為壓星圖壓鎮(zhèn)圣母皇上。其圖凡五十,向年班明所言皆實。延齡家人往來仁壽宮,盜內(nèi)藏,伺上動靜,皆御史讓陰主之。上大怒,逮讓等與延齡俱移系詔獄。東山因益株引所不快,定國、 京山諸公侯俱坐系。
太后至衣敝襦席藁為延齡請, 上猶不許。陳讓從 獄中上書曰:“東山等結(jié)構奸黨,瀆毀圣躬,妄連宮禁。陛下有帝堯既睦之德,而東山敢言漢武 巫蠱之禍。陛下有帝舜底豫之孝,而東山敢言暴秦遷母之事。若復赦不誅,則將睚眥殺人如 郭解,離間骨肉如 江充矣。且天下未有忍于弒父,而可以預人家國事者,唯陛下詳察!
書奏不省,會按詔獄者指揮 王佐,謬與東山知。次第饣舌之得其情,牘上反坐。
乃始械死東山,出讓等,而延齡竟長系不釋。暨后 崩,而延齡誅矣。始巒故宦族鄉(xiāng),貢入太學。父為夔州守有聲。從兄歧為都御史負侃侃名。獨二齡以外戚故,墮其家,聞者悲之。
后世評價
明孝宗張皇后性格活潑,一生得到孝宗的寵愛,和孝宗是古代社會下的一夫一妻制,但張皇后晚景也凄涼。
影視形象
2005年《 正德演義》郝洋飾張皇后
2005年《天下第一》唐群飾張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