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莊希泉

    莊希泉

    莊希泉(1888-1988),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安溪縣龍門鎮(zhèn))人。1911年在海外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4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2年經(jīng)中共中央直接批準,以95歲的高齡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中共正式黨員。為此,立下了終生的諾言“永愛中華,此志不渝!”是中國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實業(yè)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僑務工作主要領導人之一。

    人物簡介

      莊希泉(1888-1988),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安溪縣龍門鎮(zhèn))人。早年參加同盟會,為新成立的民國政府三下南洋籌款,后在新加坡經(jīng)營實業(yè)、興辦教育。又曾奔走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從事反蔣、抗日等革命進步工作,并因此三次被反動當局拘捕下獄。新中國成立后,他作為中僑委副主任,與何香凝、陳嘉庚、廖承志等一道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僑務工作的新局面。1955年莊希泉協(xié)助陳嘉庚創(chuàng)辦全國僑聯(lián),任副主席,陳嘉庚病逝后受命擔任第一屆全國僑聯(lián)代主席,當選為第二屆中國僑聯(lián)主席,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1988年因病在京逝世。莊希泉在海內(nèi)外華人華僑界享有崇高聲譽,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活動年表

      1911年莊希泉在海外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4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2年經(jīng)中共中央直接批準,以95歲的高齡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中共正式黨員。為此,立下了終生的諾言“永愛中華,此志不渝!”是中國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實業(yè)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僑務工作主要領導人之一。

      

    民主革命時期

      莊希泉早年就讀于廈門東亞書院和前清舉人辦的學館。1906年到上海經(jīng)商。追隨孫中山從事實業(yè)救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受上海軍政府委托組織南洋募餉隊,三下南洋為民主革命籌款。1912年任中華實業(yè)銀行南洋總分行協(xié)理。1916年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中華國貨公司。1917年創(chuàng)辦南洋女校,探索“教育救國”的道路。在新加坡發(fā)動、組織華僑反對英國殖民當局迫害華僑的教育苛例,因而入獄。1921年被驅(qū)逐出境,回國后在廈門創(chuàng)辦廈南女子師范學校。

      

    莊希泉

    大革命時期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莊希泉和夫人余佩皋以國共合作的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的身份,組織成立“廈門國民外交后援會”,發(fā)動罷工、罷課,積極推進國共合作,開展抵制日貨運動。日本駐廈門領事館借口其父曾在臺北設有商號,稱為日本“屬民”,將其非法關押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的地下監(jiān)獄,進行威逼利誘,要他悔過,但始終寧死不屈,堅決拒絕,后被押送到臺灣囚禁了9個多月。經(jīng)閩臺各界多方營救獲釋后,設法返回內(nèi)地繼續(xù)參加大革命,并在上!缎侣剤蟆飞瞎_聲明:“我是中國人,不是什么日本屬民!”還特地改名“莊一中”,寓意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后,莊希泉在上海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在菲律賓與愛國華僑王雨亭創(chuàng)辦《前驅(qū)日報》宣傳抗日反蔣。為此,1934年莊希泉在廈門再次被捕入日本領事館的地下監(jiān)獄,遭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后又曾遭國民黨特務拘捕。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莊希泉在香港主持閩臺抗日救亡同志會,救濟難民、籌集款項,聯(lián)系、介紹海外進步青年到延安參加抗日戰(zhàn)爭。1938年在香港主持福建救亡同志會,救濟難民,刨辦建光學校、立華女中,并協(xié)助臺灣革命同盟出版《戰(zhàn)時日本》雜志。1942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安排下從香港轉(zhuǎn)到廣西桂林。組織閩臺協(xié)會和閩臺建設協(xié)進會,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堅持斗爭。當廣西中共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面臨危難之際,莊希泉冒險設法將在香港的全部家產(chǎn)搶運變賣,將款項悉數(shù)交給黨組織作為抗日活動經(jīng)費。在重慶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織布廠和建光行,藉以掩護革命同志,支援抗日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抗戰(zhàn)勝利后莊希泉返回香港、新加坡,經(jīng)營進步電影和進出口貿(mào)易。1947年任香港工商委員會委員,積極協(xié)助中共做海外僑胞統(tǒng)戰(zhàn)工作。1949年受中共委托專程飛往新加坡,邀請陳嘉庚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50年莊希泉任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1年兼任中央僑委生產(chǎn)救濟司司長、難僑處理委員會主任,國務院華僑事務辦公室副主任。1956年被選為中華全國華僑聯(lián)合會委員會副主席、代理主席,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78年后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二屆全國僑聯(lián)主席、第三屆全國僑聯(lián)名譽主席,并兼任華僑大學董事長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等職。在安置歸國華僑,發(fā)展僑鄉(xiāng)生產(chǎn),維護僑胞、歸僑合法權(quán)益,加強僑胞團結(jié)和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88年因病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歲月中,為華僑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民族的獨立解放和祖國繁榮昌盛,莊希泉奉獻了畢生精力,在海內(nèi)外享有崇高聲譽。

    人物歷程

      正義的斗爭和一場別有用心的陰謀

      莊希泉祖籍福建安溪,1888年生于廈門并在此長大。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一衣帶水,因此很早他就對臺灣歷史與現(xiàn)狀有所了解。1922年初,莊希泉為殖民教育問題為民請命,在南洋告敗英屬馬來亞當局總督,大長華人志氣,成為轟動英國殖民當局和南洋社會的重大新聞。他因此被殖民當局視為眼中釘,強行將他驅(qū)逐出境。他返回廈門不久,和妻子、新加坡南洋女校首任校長余佩皋創(chuàng)辦廈南女子學校,請來周蕪君、林云影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共同打理教學事務,宣傳進步思想。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后,莊希泉、余佩皋雙雙入黨,雙雙被吸收為國民黨福建省臨時黨部執(zhí)委。 1925年5月15日,上海“五卅慘案”消息傳至廈門后,各界反響強烈,掀起“反日”高潮。在這場斗爭中,也存在一股“媚日”的逆流。圍繞是“媚日”還是“反日”,廈門各色人物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斗爭。對進步運動滿腔熱情的莊希泉也卷入這一斗爭漩渦之中。 為了籌備抵制日貨、推動罷工的廈門外交協(xié)會,莊希泉一干人四處奔走呼吁。但他不知道,一張陰謀之網(wǎng)正悄悄向他撒來。 1925年7月4日下午,莊希泉被一伙日本浪人挾持至鼓浪嶼的日本領事館。 在領事館莊希泉和日本領事井上庚二郎進行了第一次交鋒。 “莊希泉君,久仰,久仰!本细蓾M臉堆笑地伸出右手做握手狀,作為有名的“中國通”,他的華語說得極為流利。 “領事先生找我來,有何貴干?”莊希泉卻不與之握手,雙手在胸口一抱拳,算是禮節(jié)。 “不要叫我領事先生,咱們都是自己人嘛。”井上庚二郎徐徐放下手來,掩飾臉上的不悅,皮笑肉不笑地說。 “領事先生錯了,你我國籍不同,所負責任相異,緣何成自己人?”莊希泉警覺地看著對方。 “沒有錯的,你我一直就是大日本帝國的子民,從今往后,你我可以合力為帝國開疆拓土、建功立業(yè)了。恭喜莊君呀! “這是為何?我乃堂堂中華民族炎黃子孫,中華民國一分子,怎成了你日本子民!鼻f希泉提高聲調(diào)說。 井上庚二郎笑了笑,繼續(xù)說:“莊君真是健忘呀,多年前,令尊在我臺灣經(jīng)營商業(yè),成了大日本帝國臺灣籍民,至今貴府還懸掛著籍民牌,受我帝國保護。作為貴府家庭成員,莊君自然也是日僑,是我帝國一分子! 聽到井上庚二郎這番強詞奪理的言論,莊希泉不禁火上心頭,大聲道:“我父親是廈門人,不是日本籍民,就算他是,我也不是。如果兒子必須與父親同籍,我明天就登報宣布脫離日本籍”。 井上庚二郎干咳兩聲:“莊君本來盡可忙于商務、操持教務,卻何苦來帶頭抵制日貨,組織會黨反日,你已然破壞了中日兩國親善,只要你認錯,并公開發(fā)表聲明退出國民黨,即可予以釋放! 莊希泉嚴詞峻拒:“關心國事,我何錯之有?你們?nèi)毡救嗽趶B門無法無天,敲詐勒索,搶劫綁票,逼良為娼,任意蹂躪中國人,何來親善之意?我要正告你,你們?nèi)毡镜蹏髁x在我中華土地上犯下了嚴重的罪行,作為領事,你必須反省謝罪!” 井上庚二郎本以為威脅一下,就能收降莊希泉,沒想到反被他一通搶白,批駁得無言可答。他一反原先氣定神閑、彬彬有禮的風度,氣急敗壞、色厲內(nèi)荏地吼道:“你的,不撞南墻不回頭! 隨著井上一個手勢,兇神惡煞般站立兩旁的一群浪人立即一擁而上,將莊希泉扭住。莊希泉被押進日本領事館地下室的秘密囚室里,“哐啷”一聲,門戶緊閉。 夜色已深,廈南女中的同事們見莊希泉遲遲沒有歸來,心情十分焦急。他們知道,莊希泉此行是兇多吉少。 余佩皋尤其心焦,她幾番提著馬燈外出探看,馬路上空無一人,她感到,丈夫一定是被日本領事館扣押了。她決定先將情況告訴公公婆婆,他們是廈門本地人,有關系,也許用得上場。 莊希泉父親莊有理得知兒子被捕,十分擔心,連夜找廈門商會主席洪曉春等人商議,請求疏通。 很快就傳來日本領事的回話:只要莊希泉出具悔過書,聲明退出國民黨,即可釋放,否則,將予以懲辦。 莊有理擔心莊希泉有生命危險,要余佩皋速至日本領事館相見,勸說莊希泉憐其年老不堪驚嚇,答應日本領事所提條件。翌日一早,余佩皋把兒子托給周蕪君,自己與本校教師林云影先往國民黨福建臨時黨部辦事處,找江董琴商量對策。江董琴聽了莊有理的意思后,一時無計可施,認為救人要緊,三人一起先到日本領事館了解情況。 在日本領事館見到井上庚二郎后,余佩皋厲聲質(zhì)問:“莊君與你們素無往來,為何無緣無故抓人?” 井上庚二郎將其荒謬的理由又說了一遍,林云影怒斥:“你這是強詞奪理,你們不放人,難道還要制造u2018滬案u2019嗎?” 無論他們?nèi)绾卫碚,井上庚二郎一口咬定莊希泉是日本統(tǒng)治的臺灣籍民,犯了“臺灣籍民參加外國政治結(jié)社”罪,要提交日方司法部門處理。眾人覺得與之口舌爭斗沒作用,遂提出面見莊希泉。 在秘密囚室見到莊希泉,余佩皋不禁傷心垂淚。聽了妻子轉(zhuǎn)述的老父主張,莊希泉表示難于從命,自己寧死也不會向小日本屈服。江董琴大受感動,告訴莊希泉,黨部將盡快設法營救。 三人坐船回到廈門,把莊希泉受日本領事館無理拘押的消息公諸于眾!皽浮敝螅珖鞯胤慈辗从⒍窢幷幐叱敝,廈門各界也正在籌劃不合作運動。因此,這一消息立即引爆了廈門廣大市民、學生、工人的神經(jīng),紛紛強烈抗議,要求日本領事館放人。廈門80多個愛國團體,還聯(lián)名向日方提出嚴重交涉。 井上庚二郎害怕這股浪潮要把他和日本領事館吞沒。廈門民眾的反日斗爭,他并不陌生。馬關條約簽訂后,占有臺灣的日本變本加厲,為便利其對福建的侵略與掠奪,又脅逼要在廈門設立日本專管租界,因遭廈門人民強烈反對而不得馬上實施,直到1899年才迫使清廷簽訂《廈門日本專管租界條約》。 莊希泉是廈門乃至全國、南洋僑界有影響的人物,把他關押在領事館,終究是一枚定時炸彈,弄不好就要惹出事端。為了預防萬一,井上決定轉(zhuǎn)移目標,于7月14日以日本屬民非法參加外國政治結(jié)社罪,將莊希泉押往臺灣審理。 消息傳出,余佩皋肝膽俱裂,廈門民眾也是悲憤異常,有人憤慨地說:“堂堂一名中國人,竟被日本帝國主義硬生生地指認為日本臣民,真是強權(quán)之下,焉有公理?!” 得知莊希泉在新加坡與殖民主義者有過的不屈斗爭和被驅(qū)逐回國經(jīng)歷,廈門民眾深為這位鄉(xiāng)賢而驕傲,紛紛表示要前往碼頭恭送莊希泉,向日本顯示中國人團結(jié)一心、一致對敵的精神。 是日中午,莊希泉被押上開往臺灣的船只,廈南女中師生和數(shù)千群眾自發(fā)環(huán)繞碼頭送別,打著“恭送莊希泉”,“我們是中國人”、“嚴懲幕后人物”等條幅,表示對莊希泉的尊崇,和對日本領事館的強烈抗議。不少漁民、船民還搖著大小不一的漁船、小舢板,將押送船團團圍住。據(jù)當時的目擊者、莊希泉的小女兒莊令昭稱,那天民眾所駕大小船只,竟將海港中的日本輪船與岸邊碼頭連成一片。 下午2時許,輪船離港起航了,碼頭和大小船只上,群眾的呼聲一遍又一遍。莊希泉的心情,有郁悶,有悲憤,也有感動。群眾與其說是“恭送”他,莫不如說是自發(fā)組織反抗帝國主義勢力,有這股民族正氣在胸,中國就不會滅亡,日本即便再強大,也必將被正義的力量打敗。想到這里,他忽然感到渾身有著無窮的力量,在被強押進艙那刻,不顧武裝憲警的阻攔,掙扎著面向群眾,高聲疾呼:“各位鄉(xiāng)親,各位同胞,我莊希泉和大家一樣,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是日本臣民!我們要堅決與帝國主義丑惡勢力斗爭到底,你們不要因我被捕而有所顧慮!” 海風起兮,站在甲板上的莊希泉衣袂飄飄,鏗鏘語氣傳之十里。

      在臺灣身陷囹圄,心憂天下

      閩南移民中有句俗語:“第一好過番,第二好過臺灣!睂Α斑^番”的艱辛,莊希泉深有體會,他沒想到的是,第一次過臺灣,竟是這樣的身不由己,而且竟是前去坐牢。 莊希泉被押解到臺北后,即被關進日本殖民當局設在郊外的監(jiān)獄。隨后來到臺灣的余佩皋、林云影在外頭活動,以期營救。 監(jiān)獄里關押的,都是不服日本“管教”的臺灣籍民――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為臺灣的民主、自由和回歸祖國而斗爭的“政治犯”。正因為如此,日本殖民當局對這些“犯人”格外對待,讓他們吃發(fā)了霉的爛芋糙米飯,住陰冷潮濕的黑暗小屋,不僅如此,還動輒毒打。 一次開飯時間,莊希泉沒有理會送飯的看守,看守破口即罵:“聾了耳朵,支那豬,給你做籍民還不要……” 刻毒的謾罵刺痛了莊希泉的心,他立馬回敬:“狗日的,誰做你日本人!”邊說邊將腳穿過鐵欄檻,猛地向看守踹將過去。這家伙“嗵”的一聲,摔倒在老遠的一個角落,痛得齜牙咧嘴。 莊希泉的反擊立即遭到了日本人的報復。幾名日本獄警聞聲趕來,將他雙手反綁在鐵檻上,皮靴、拳頭、包著鋼絲的皮鞭雨點般地向他飛來。鮮血從他的頭上、身上滲出,染紅了他的襯衫,但他倔強地咬緊牙關,一聲不吭,直到昏倒在地上。 不知過了多久,莊希泉才醒過來,耳邊傳來一個聲音,似乎在叫他:“老兄,有你的,有沒有事?” 莊希泉慢慢地睜開眼睛,說話的是隔壁監(jiān)牢的一位難友。他艱難地坐起來,面對著他,咬緊牙關說:“不礙事。” 難友一邊打量莊希泉,一邊關切地問:“老兄因何事來此?” 莊希泉語帶憤懣地將此前經(jīng)歷,簡略地說了一遍。 通過交談,莊希泉才知道,此人乃是臺灣有名的社會活動家,姓蔣,名渭水,祖籍福建漳州,1891年生于臺灣宜蘭。因為反對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tǒng)治,曾多次被日據(jù)當局以違反治安法而拘押,此次又因“治警事件”被判入獄。 莊希泉了解蔣渭水的身世后,問:“蔣兄談吐不凡,出口成章,深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陶冶,可為何卻選擇了學醫(yī)?” 這一問,就引發(fā)了蔣渭水對日本殖民當局的聲討:“為了扼殺臺民的民主自由思想,殖民當局對臺籍學生接受中等、高等教育強行設卡:只能選農(nóng)、醫(yī)科為專業(yè),歷史、政治、思想、法律等容易導致思想不穩(wěn)的敏感學科,非中國人所能就讀! 比之新加坡英國殖民當局的教育體制,日據(jù)下的臺灣教育有過之而無不及。莊希泉大發(fā)感慨:“日本當局的做法,歧視性不說,還是十足的奴化教育,是露骨的愚民教育!” 蔣渭水點點頭,繼而道:“臺灣人比住在臺灣的日本人,受著賤價教育的事實,已實行了30年。殖民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企圖在政治上、社會上堵塞臺灣人的嘴巴,不許我們有個性的存在,最終讓我們的語言也無所用之!所以我們要反抗!” 兩人年齡相近,莊希泉38歲,蔣渭水35歲!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彼此了解對方反殖民統(tǒng)治的經(jīng)歷后,莊希泉和蔣渭水更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成了無話不說的獄中好友。 一天,蔣渭水告訴莊希泉,他此次被“象征性”判監(jiān)禁4個月,不久就可望出獄,出獄后定當設法營救。 莊希泉對此表示感謝,隨后將此情告訴了前來探監(jiān)的余佩皋和林云影。 蔣渭水出獄時,臺灣民眾自發(fā)到獄外相迎,大放鞭炮,以示敬意。 重獲自由的蔣渭水很快就買來最好的食物前來探監(jiān)。他不忘諾言,努力奔走,發(fā)動臺灣文化協(xié)會等多個進步組織積極呼吁,要求殖民當局釋放莊希泉。余佩皋、林云影也奔走呼號,督促日本殖民當局了結(jié)此案。臺灣殖民當局迫于壓力,向莊希泉下了傳票,通知開庭日期。 1925年9月14日,莊希泉從牢獄走到法庭。余佩皋和林云影早已站在法庭門口等候開庭,蔣渭水和一些不認識的臺灣人士也來到現(xiàn)場,站成一排。 原告方是當局委托的日本檢察官上龍泛。此人洋洋萬言,歷數(shù)莊海涵(莊希泉別名)自1911年加入“支那”同盟會以來的條條“罪狀”,可謂證據(jù)確鑿。莊希泉大義凜然,滔滔不絕地講了一番,對自己在廈門的所作所為毫不隱瞞。 接下來,法官開始問話:“莊希泉,你可知罪?” “我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你觸犯了大日本帝國的法律! “我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做事,竟也會觸犯你們?nèi)毡镜姆,豈不荒唐?” “胡說,你是臺灣籍民,也就是大日本帝國子民!泵鎸ηf希泉的質(zhì)問,這位法官有點失態(tài)。 莊希泉義正辭嚴地說:“法官先生,凡是尊重事實的人都知道我是中國人。我再一次告訴你,我是中華民國公民,你們根本就沒有審判我的資格。今天的被告,應該是你們,首先應該是日本駐廈門領事井上庚二郎!” 莊希泉的辯駁,讓日本裁判長鈴木英男、判官高嶺方美等惱羞成怒,也顧不了那么多程序,胡亂審判一番后,即不由分說地以“外國政治結(jié)社”(指參加國民黨)的罪名,判處莊希泉監(jiān)禁6個月。 這起荒唐的審判,讓莊希泉以及在場旁聽的余佩皋、林云影等倍感悲憤,不僅僅是為個人的命運,更為國家、民族的積貧積弱,正因為國家落后,日本帝國主義才會如此猖狂。 判令已下,莊希泉仍被監(jiān)禁在臺北監(jiān)獄里。他放心不下廈南女中和臨時省黨部的事務,叮囑余佩皋、林云影先行回廈門,做實事要緊,他在獄中會照顧好自己,何況蔣渭水等臺灣志士也經(jīng)常會來探監(jiān)。 余佩皋見丈夫說得有理,而6個月監(jiān)禁已成定局、眼下營救無望,乃一掬清淚作別臺北,和林云影乘船返回廈門。

      出獄“叛逃”,海峽兩岸中華情

      1925年的冬天,對莊希泉來說,顯得特別寒冷。自被臺灣殖民當局羈押以來,他終日與鐵窗為伍,苦等自由的那一天。對平常人來說,6個月在一生中也許并不算長,但對一個只爭朝夕的革命者而言,這6個月不僅耽擱了奮斗的事業(yè),而且直接關系著人格、國格。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抗爭移到獄中。 冬去春來,1926年4月,殖民當局宣布:莊希泉“刑滿”出獄。 花兒開了,樹兒綠了,天氣暖和了,陽光也明媚起來,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在臺北前后坐了9個來月牢獄的莊希泉,重獲自由后,像出籠的鳥兒,歡快地欣賞著周圍的一切。但他知道,這是在臺灣,這是在被日本竊據(jù)的土地上,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大好河山,可都是中華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一想到這些,莊希泉又哪里能真正快樂起來?何況殖民當局還派人專門盯梢,規(guī)定他三年內(nèi)只準在臺灣和日本范圍活動,而不得返回中國大陸。 莊希泉不得不暫時在臺灣住下,但他無時不在掛念祖國家鄉(xiāng),懷念著海峽那頭的妻兒。 獄中難友蔣渭水常相看望,介紹他認識林獻堂、連橫等一批志同道合的臺灣友人,并邀請他參加臺灣文化協(xié)會等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 大名鼎鼎的臺灣文化協(xié)會,是蔣渭水和臺灣另一位民眾運動領導人林獻堂等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的,以提高文化、啟發(fā)民智、喚醒臺胞的民族意識、擺脫日本殖民統(tǒng)治、改革社會為宗旨。文協(xié)成立后,發(fā)行會報、文化叢書,開設大小書店及讀報所,陳列各地包括祖國出版的報紙雜志,舉辦各種學術講座、講習會,組織劇團到各地巡回演出。它以各種形式傳播中華文化,傳遞來自祖國的信息,抗拒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增強臺灣同胞對祖國和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莊希泉了解到,日本自1895年占據(jù)臺灣伊始,強行實施一系列措施,軟硬兼施,引誘拉攏,以“同化”臺灣民眾為目的。普通臺灣人怎樣看待“同化”問題,他們到底被“同化”得怎樣了?帶著這個疑問,莊希泉曾關切地問起臺灣文化協(xié)會的會員們。 臺灣文化協(xié)會總理林獻堂的秘書不假思索地說:“我們臺灣人系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漢民族,且有輝煌的文化。臺灣總督府妄想使我們漢民族同化于大和民族,這恰如水與油,絕對不可能! 莊希泉又問:“你們怎樣對待總督府的壓迫?” 一位負責聯(lián)絡會議的會員答:“壓迫愈強,我們的抵抗愈烈,惟有達成最后目的而已! “你們的最后目的是什么?” “復歸中國。” 通過多次與臺灣民眾接觸,莊希泉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臺灣雖然被日本殖民統(tǒng)治了31年,但絕大多數(shù)臺灣民眾,仍然徜徉在心向祖國的民族主義大海中,真正如日本殖民當局所愿、被“同化”的臺灣人,并不多見。日本人蔑稱中國為“支那”,但許多臺灣人卻總稱“祖國”或“我們的祖國”。 蔣渭水告訴莊希泉:“我臺胞平時對祖國的觀念特別強烈,所以辛亥革命勃發(fā),我臺胞便私下募款捐助革命軍,袁世凱竊國,又有人要去北京行刺……” 由辛亥革命談起,蔣渭水滿懷崇敬之情地談起了孫中山。他告訴莊希泉,1913年孫中山來臺灣,他極想前往拜謁,因日警戒備森嚴而無法成行,他只好給孫中山寫了一封信,孫中山不僅回了信,還贈送給他一枚民國開國紀念章,他視為珍寶收藏。 蔣渭水對孫中山的崇敬之情是無以言表的。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的消息傳到臺灣,5000多臺人冒雨在臺北文化協(xié)會舉行追悼大會。二周年時,臺灣各界再次隆重舉會,蔣渭水激情澎湃地說:“孫先生臨終時,猶連呼和平、奮斗、救中國數(shù)十聲,希望今夜出席的各位,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后的呼聲:和平、奮斗、救中國!” 蔣渭水身體力行地接納孫中山最后的呼聲,和平、奮斗、救中國,成了他不改的志向。他先后組織臺灣文化協(xié)會、臺灣工友總聯(lián)盟等組織,領導工農(nóng)運動,反對殖民統(tǒng)治,以其卓越影響,而被譽為“臺灣的孫中山”、“臺灣民主運動之父”。 時光像流水一樣不著痕跡地逝去,莊希泉對海峽西岸的思念愈發(fā)強烈。得想法回到大陸去,與妻子和同志們一同并肩為理想奮斗!他的想法得到蔣渭水及臺灣文化協(xié)會一幫友人的理解和支持。經(jīng)過周密商量,一個逃離臺灣殖民當局監(jiān)視、返回大陸的金蟬脫殼計劃形成了。 聽罷莊希泉前往日本的申請,總督府官員顯然感到突兀,問:“你為何想去日本?” 莊希泉答:“你們老說大和文化比中華文化優(yōu)秀,日本教育比中國教育發(fā)達,我想實地考察考察,感受一下,看看是不是服膺大和文化。” 他答得有理有據(jù),不卑不亢?偠礁粫r找不到破綻,何況他們?yōu)榱诉_到“同化”臺灣人的目的,一直不忘拉攏腐蝕,時不時組織臺灣人士到東京觀光旅游?偠礁(jīng)一番計議,批準了莊希泉的申請,并派專人一路監(jiān)督。 1926年初夏,莊希泉離開臺灣,乘船前往日本。在和蔣渭水等友人相擁握別時,他以孫中山的遺言相砥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到日本后,莊希泉不動聲色地參觀了一些地方,隨后以經(jīng)商的名義在日本活動,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 在日期間,莊希泉結(jié)交了一些僑胞。僑領周召南聽說莊希泉的愛國壯舉后,內(nèi)心十分推崇,曾接納他在日本神戶山道十九番家中避難,生活上多有幫助。周父周起博也欽佩莊希泉,專門設宴款待,并邀請當?shù)赜忻娜A僑作陪,莊希泉也借機向眾人宣傳政治主張。莊希泉不忘周家雪中送炭之恩,新中國成立后,還與周家多有聯(lián)系。 日子不急不慢地走著。這年冬,莊希泉又從日本回到臺灣,過著閑云野鶴般的生活。翌年仲春,表面上對大和文化心悅誠服的莊希泉,向日本總督府提出,要赴日本處理生意上的事。獲得批準后,他在兩位專人陪同(實為監(jiān)視)下,坐上了一艘由臺北經(jīng)上海開往日本的輪船。 一天下午,當老態(tài)龍鐘的太古輪船喘著粗氣,緩緩馳進上海港加煤時,看著似曾相識的景物,莊希泉的心狂跳不已,期待的時刻終于來到了! 輪船徐徐靠岸,莊希泉以上廁所為名,客氣地請兩位同船監(jiān)視的日本人幫助照看行李什物。騙過這兩位愚蠢的看守后,莊希泉快速沖下甲板,只身跳船上岸,潛入市區(qū)。待兩位監(jiān)視者情知不妙,下船追截時,莊希泉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莊希泉的“叛逃”,讓日本當局惱怒萬分,日本當局馬上向上海有關方面交涉,要求緝拿莊希泉歸案。但要在偌大的上海尋人,無異是大海撈針,何況莊希泉早年在上海打磨了多年,情況極為熟悉,哪里會讓日本人發(fā)現(xiàn)? 當然,出于慎重,莊希泉沒有立即趕回設在上海的“莊春成商號”,而是暫住南洋歸僑王雨亭(同盟會員)家。 兩天后,上!缎侣剤蟆飞弦俗⒛靠橇艘粍t署名莊海涵的啟事,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聲明“我是中國人,并非日本籍民”。報紙聲明欄之下,還印上了一枚取名“莊一中”的印章。這個名字此后也就成了莊希泉的別名,新中國成立后,在干部登記表的“曾用名”一欄,他總要填上“莊一中”。 莊希泉虎口逃生后特地辦理中國國籍以及登報聲明這一行動,既抗議了日本殖民當局的非法行徑,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同時也暗示,只有一個中國,決不承認將臺灣劃為他國。這枚1.3厘米見方的珍貴印章,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向后人訴說著一個中國人頑強與列強斗爭的故事,也成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見證。 從廈門到臺灣,從臺灣到日本,從日本到上海,莊希泉以他表里如一的言行,走著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僅是莊希泉矢志不渝、心向中華的見證,也彰顯出閩臺志士為祖國獨立自由殫精竭慮的精神。它永遠激勵著海峽兩岸炎黃子孫追隨效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教育事業(yè),影響遍及桂柳昆渝的閩臺同鄉(xiāng),經(jīng)王雨亭和曾參加十九路軍“福建事變”的陳碧笙向吳石推薦,莊希泉以閩臺協(xié)會發(fā)起人之一的身份參加座談會。 新中國成立后,正在新加坡的莊希泉被中央政府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赌蟽S日報》把莊希泉作為“新聞人物”介紹,并配發(fā)近照,其中提到:“五卅事件發(fā)生后,在廈參加反日工作,抵制日貨,致被日本誘捕至臺灣監(jiān)禁九個月!谔窖髴(zhàn)爭中,香港淪陷即逃至桂林,與臺灣革命同志等組織閩臺協(xié)會,協(xié)助政府準備收復臺灣工作! 1956年,新加坡首次組織工商經(jīng)濟代表團訪華,成員中有莊希泉的堂弟莊惠泉。經(jīng)莊希泉介紹,周恩來還在百忙之中接見了這位在新馬地區(qū)和英國殖民當局頗有影響的華僑人物。周恩來在會見時說:新中國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也有不足,我們是一家人,歡迎莊惠泉先生對我們的問題提出批評。我們政府就是需要群眾的監(jiān)督嘛。在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興旺發(fā)達的。 莊惠泉表示:海外華僑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希望有個偉大的祖國和繁榮的家鄉(xiāng),我們?nèi)A僑有責任來盡一份力量,共同建設祖國和家鄉(xiāng)。 周恩來知道莊惠泉曾是親國民黨的,卻毫無芥蒂地說:我給你一把鑰匙,隨時歡迎你回國。也希望你經(jīng)常到臺灣跑跑,和臺灣方面隨時溝通,為臺灣回歸祖國作出努力。 這次大陸行,對莊惠泉的影響很大,他的思想觀念大有轉(zhuǎn)變。回新加坡后,他專門寫了篇大陸印象記,如實向海外介紹自己在新中國的所見所聞,客觀地評價共產(chǎn)黨領導下新中國的建設成就。在此以前,新加坡(還未獨立)對紅色大陸的宣傳大多是扭曲的,在新加坡素有“莊大炮”之稱的莊惠泉的這篇文章,對新馬社會的震動不言而喻,臺灣媒體還轉(zhuǎn)發(fā)了這篇文章。莊惠泉本人也還真的前往臺灣,想著做溝通工作。只是臺灣當局對他的言行甚為惱火,莊惠泉一下碼頭就被臺灣當局找碴子抓去關押。后經(jīng)新加坡當局交涉,才得釋放。 “文革”期間,莊希泉受到周恩來的保護,免遭大的沖擊。他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外調(diào),即其他單位為了檢查某人的歷史向莊希泉來人來函求證或征求意見。外調(diào)數(shù)量繁多,其時莊希泉已是八旬高齡,很多東西難以記起來,手又不利索,故而很是困難。但他仍然不敢馬虎,實事求是地完成了數(shù)以百計人員的外調(diào)任務。 在調(diào)查中,有人為了達到打擊、陷害別人的骯臟目的,有意要莊希泉做偽證,有的造反派還多次要他揭發(fā)誣蔑一些中央領導人的材料。莊希泉對此斷然拒絕,體現(xiàn)了一個“大寫的人”高風亮節(jié)、剛正不阿的秉性。 在人人自危的“文革”期間,莊希泉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國家的命運、其他同志的處境。他頂逆流而上,反對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禍國殃民和迫害歸僑、僑眷的行徑。他敢于主持正義,為許多華僑及其子女作證,使他們在“文革”中免遭迫害。 撥亂反正后,許多臺胞和老華僑的子女紛紛說:“如果當初沒有莊伯伯作證,我們的命在u2018文革u2019中就被革掉了!

      和臺灣至死未泯的情感

      1981年元旦,莊希泉以全國僑聯(lián)主席身份,發(fā)表致海內(nèi)外僑胞的元旦祝辭。他說: 1981年是辛亥革命70周年。過去,從孫中山到陳嘉庚,千千萬萬華僑及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對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曾經(jīng)做出巨大的、特殊的貢獻。今天,無論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僑胞們都在期望中國的統(tǒng)一、繁榮、昌盛。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在海外的僑胞,特別是臺灣省籍和大陸省籍的僑胞,進一步加強團結(jié),發(fā)揚同僑相助和愛國愛鄉(xiāng)的光榮傳統(tǒng),為祖國的四化建設,為增進中國人民和你們所在國人民的友誼,為實現(xiàn)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而共同努力。 彼時,福建在項南主政下,把“僑牌”和“臺球”打得有聲有色,僑務工作、對臺工作和發(fā)展經(jīng)濟并列,成為福建省80年代的三大任務。莊希泉從報上、電臺,從探視他的家鄉(xiāng)人那里知道了這些情況后,十分高興,他甚至喜歡上了80年代流行的新歌:“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涌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就是我故鄉(xiāng)。登上日光巖眺望,只見云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當年在臺灣和海外的那段傳奇經(jīng)歷,讓莊希泉擁有不少臺灣朋友,并與他們的后人保持著親近的聯(lián)系。蔣渭水的后人便是其中一族,每逢春節(jié),便要攜婦將雛到莊希泉家拜年。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闡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建議舉行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10月2日,莊希泉以全國僑聯(lián)主席身份發(fā)表談話,指出愛國華僑熱望祖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 1982年7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致函國民黨主席蔣經(jīng)國,殷切期望臺灣當局捐棄前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當機立斷,共謀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這封信發(fā)表后,在海內(nèi)外引起強烈反響。7月27日,旅居紐約的宋希濂等一些前國民黨高級將領,稱此信“遣詞懇切,意義重大”,祖國統(tǒng)一乃大勢所趨。香港一些報紙發(fā)表評論,希望蔣經(jīng)國“最好捐棄前嫌,共圖振興中華大業(yè)”。 7月28日,莊希泉就廖承志致蔣經(jīng)國信發(fā)表書面談話《愿蔣經(jīng)國先生在青史能留芳名》,文中最后一段話是: 蔣經(jīng)國先生以“求名當求萬世名”自勉。我以為所謂“萬世名”有截然不同的兩種:一種是芳名;另一種則相反,不言自明。文天祥的詩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說明留在青史上的最好是光輝的名字,不要為后世所詬病。蔣先生為個人千古的聲譽著想,也應該抓緊時機,作出有利于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抉擇,為國家民族建立一個大功,在青史上留個芳名。 廖承志的信和莊希泉的書面談話,先后在7月25日和7月28日的《人民日報》刊發(fā),在海內(nèi)外華僑華人中影響深遠。8月4日,紐約中文報紙紛紛載文呼吁蔣經(jīng)國莫失良機,為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貢獻;同日,泰國華文報紙認為臺灣當局應以民意為依歸進行和談。9月12日,紐約“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成立,潘維疆、宋希濂等呼吁國共和談和平統(tǒng)一祖國。 為了更多地了解臺灣,莊希泉晚年最喜歡收聽對臺廣播電臺和福建電視臺開辦的《海峽同樂》節(jié)目。一次在與全國臺盟負責人談話時,莊希泉情真意切地說:“我年輕時到過美麗的基隆港,但現(xiàn)在一晃半個世紀,心盼碎,眼望穿,竟不得見。真希望有生之年還能到臺灣看一看。  莊希泉想見的,還有在臺灣的弟弟莊朝俊、妹妹莊似真等親人。 1988年,百歲高齡的莊希泉安然辭世。莊希泉最大的遺憾,是生前未能看到祖國統(tǒng)一。

    TAGS: 人物 廈門人 僑務領導人
    名人推薦
    • 一條兼良
      一條兼良(いちじょう かねら 応永9年5月7日(1402年6月7日) - 文明13年4月2日(1481年4月30日))は、室町時代の公卿?摂政関白で古典學者である...
    • 和田惟政
      和田惟政1532-1571 足利家臣。義輝死后為義昭效力,暗中支持其就任將軍。保護天主教,向織田信長介紹傳教士路易斯(即弗洛伊斯)。天文四年(一五三五...
    • 筑紫廣門
      筑紫廣門(1556-1623) ,父親為筑后上妻郡的豪族筑紫惟門,正室為齋藤長實之女,筑紫氏本是大宰少貳氏的一族,但是由于筑紫系圖并不只有一本,因此其...
    • 久住小春
      久住小春(1992年7月15日-),為歌手、聲優(yōu)。日本人氣女子組合早安少女組,第七期成員,隸屬于藝能事務所Up-Front Agency。出身于新潟縣三島郡和島...
    • 保羅·西蒙
      保羅·西蒙(Paul Simon),1941年10月13日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從小崇拜歌星普萊斯利,十一、二歲時開始學習唱歌和彈吉它,16歲時與中學...
    • 曾詩梅
      曾詩梅(Priscelia Chan),新加坡女藝人,1978年11月6日出生。由于她在1999年《才華橫溢出新秀》的比賽中表現(xiàn)突出,獲得電視臺的一紙合約。處女作...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