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黨員
何承華,陜西長安人,1919年12月27日出生于陜西省長安縣大兆鄉(xiāng)西曹村,于2005年5月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歲。
何承華同志于1936年12月參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秘書長、陜甘寧邊區(qū)《關中報》主編、西北野戰(zhàn)軍政治部民運科科長、中共中央西北局統(tǒng)戰(zhàn)部秘書、中共西安市委秘書長、蘭州軍管會秘書長。建國后,歷任中共甘肅省委秘書長、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委常委、革委會主任,石油工業(yè)部石油管道局黨委書記,國務院管道辦公室副主任,中共陜西省委常委、副省長,中共西安市委第一書記等職。1984年5月當選為省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5月任省顧問委員會常委。1991年離職休養(yǎng)。是黨的八大、十二大代表。
印象
何承華同志一九四九年蘭州解放后,即在中共甘肅省委擔任領導工作。因為在“大躍進”運動中執(zhí)行“左”的錯誤路線,1960年西北局“蘭州會議”上,和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被作為批判對象,但未作正式處理。1961年,以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的身份,被下放到禮縣擔任縣委第一書記。因是帶職下放,所以仍有私人秘書,有專車。這樣一位身份特殊的同志,在禮縣工作了兩年半時間(1961年上半年到1963年下半年),為時雖然不長,卻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省委書記當縣委書記,就象一個挑過千斤擔子的人,一下子擔了百斤擔子,工作起來非常輕松自如。每當縣委召開全縣性的幾百人或幾千人大會,無論過去現(xiàn)在,會前都要有一批工作人員,忙忙碌碌地準備一番,特別是搞材料的,不開幾個夜車是交不了差的。何承華當書記時,我常是準備材料的人之一,但我們從未開過夜車。我說這話的意思,決不是說為開好會議忙碌、開夜車不對,而是說這和領導人的組織才能、領導藝術是分不開的。承華同志剛到禮縣,縣委召開全縣三千多人的四級干部大會,會前他先召開常委擴大會,研究會議的開法、內(nèi)容和要解決的問題,讓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他聽取別人意見十分虛心,對每個人的發(fā)言,不但聽得十分認真,還不時插話詢問,并作筆記,最后他總結時,對每個人的發(fā)言,對的,不對的,都能總結進去;對的采納,不對的一一加以說明。他在常委會上的總結,實際上就是在大會上作報告的提綱。提綱有了,秘書蔡適生同志(何承華同志由省上帶來的秘書)一個半天加一個晚上,大報告就成了。試想一個大報告,沒有一定的組織才能和政治、文化水平是拿不出來的。這次三千人會上的大報告就這樣很容易地拿出來了。三千多人的大會上,按議程先由縣委副書記邢應侖同志講話,與會人員紛紛反映聽不懂,會場一下亂了起來。何承華同志看見情況不好,當機立斷,又很幽默地說:“邢書記的u2018山西梆子u2019大家聽不懂,我給大家來段u2018秦腔u2019!边@是何書記來禮縣后第一次在大會上講話。這一折“秦腔”確實唱得很好,一下把會議推向了高潮。原先帶情緒的、發(fā)牢騷的、一言不發(fā)的,一下子變成了出謀獻計的、表決心的、團結奮進的。五天時間,把全縣3000多四級干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會后不到一年時間,全縣形勢大為好轉,糧食豐收了,群眾吃飽了,干部情緒穩(wěn)定了。從這一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全縣政治、經(jīng)濟形勢最好的幾年。
我的第二個印象是:凡是有利于人民群眾的事,他可以“毫不利己,專為別人”,“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地敢做敢為。前面已講了,何承華同志是西北局“蘭州會議”上受批判的干部。一般來講,一個犯了錯誤的人,身上有包袱,工作起來總是畏首畏尾,很不大膽。承華同志卻不是這樣,他一到縣上,不論大會小會,都要先檢查一番自己的錯誤,表明自己是個接受改造的人。記得在全縣三千人大會前,他表示要在大會上向全縣干部、群眾檢查自己在省上工作中的錯誤,縣上許多領導不同意,他說服大家堅持要講。他說:我不向大家講清這個問題,今后我還有什么資格領導大家工作。”他錯誤歸錯誤,工作歸工作,從不背包袱,在實際工作中,他又是該怎么搞就怎么搞,對了堅持,錯了就改。
個人事跡
2005年5月1日,陜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何承華同志,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之路,安詳?shù)仉x開了我們。
何承華從小好學上進,在14歲的時候考入了西安師范學校,他在這里受到了進步思想的熏陶,在l936年通過地下黨組織的領導走上了革命道路,于1937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他回到家鄉(xiāng)西安,歷任陜西省副省長,西安市委第一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省顧問委員會常委等職務。l991年4月,何承華同志經(jīng)黨中央批準離職休養(yǎng),雖然離開了領導崗位,但他仍然關心著黨和國家大事,關注著我省各方面工作的發(fā)展。
1990年9月,陜西省委批準成立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并決定由何承華同志擔任委員會主任。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初期,他親自座談調研,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提出了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和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網(wǎng)絡建設的設想,并充分調動發(fā)揮了許多老同志們的積極作用,不僅使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也對全省各地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建設起到了模范作用,為使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有更大的發(fā)展,他從工作委員會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多次調查研究,總結各類典型經(jīng)驗,進行多方分類指導,使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整體推進和全面發(fā)展,這里無不凝聚著何承華同志的心血。
長安區(qū)大兆鄉(xiāng)西曹村是何承華同志的故鄉(xiāng),他一直有這樣一個愿望,當他離開這個世界后,委托老伴拿出家中的積蓄,捐贈給家鄉(xiāng)的學校,為發(fā)展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再盡一點綿薄之力。當他的孩子們得知了他的心愿后,一致表示要在父親生前實現(xiàn)這個愿望,讓父親放心。在孩子們的積極籌措下,他湊齊了6萬元人民幣,于1995年6月,捐贈給了長安區(qū)大兆中學,并設立了何承華獎助學基金。之后,他又將在扶貧基金會多年未領的1.7萬元人民幣的工作補貼,全部捐贈給了家鄉(xiāng)長安區(qū)西井小學。他捐資助學的事跡,在家鄉(xiāng)引起了強烈反響。
他除了捐資助學外,還積極參加并支持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省級機關、大專院校和軍隊干休所老同志捐贈圖書和捐款的活動,為革命老區(qū)耀縣照金鎮(zhèn)希望小學建立了育才圖書室,并設立了獎勵基金。同時,他又通過多方聯(lián)系捐資單位,為陜北子洲縣曹河希望小學,籌措資金l0萬元人民幣,并不辭辛苦來到距西安500多公里外的希望小學,參加學校的落成典禮,使全校師生倍受鼓舞。
何承華同志在擔任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領導期間,“禮賢下士”,重視培養(yǎng)新生力量,對年輕人委以重任,工作中不擺架子,悉心聽取他人意見,受到了同志們的尊敬和愛戴。他一切為了關心下一代事業(yè)發(fā)展的敬業(yè)精神,一心為青少年未來而奉獻的博大胸懷,受到了普遍贊譽。
2000年5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為了表彰何承華同志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授予他“全國關心下一代事業(yè)突出貢獻獎",陜西省委辦公廳也為他發(fā)來賀信祝賀并致崇高敬意。后來,為了給省關心下一代領導工作增添新的活力,他一再向省委請求辭去主任一職,2000年8月,省委同意他的請求,并根據(jù)他的推薦委任了新的主任,他改任為名譽主任。
農(nóng)民何承華發(fā)明12項專利
懷寧縣江鎮(zhèn)鎮(zhèn)新合村農(nóng)民何承華,自與沼氣結緣后,竟然在短短的4年時間里,發(fā)明了與之緊密相連的12項專利,并有4項沼氣產(chǎn)品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其中“砼沼氣池玻璃鋼模具”被評為省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和國家重點科技新產(chǎn)品。
50來歲的何承華,1994年之前在村里任村委會主任,由于他所在的村經(jīng)濟落后,交通閉塞,他毅然辭去村民認為比較吃香的職務,先后到安慶、池州等地開辦企業(yè)。一個偶然的機會,何承華接觸到了沼氣這種新能源,就被它“四省、三增、二減少、一凈化”的突出作用深深地吸引住了。從2004年開始他就潛心研發(fā)沼氣產(chǎn)品,沒想到砼沼氣池玻璃鋼模具、工程塑料沼氣池、環(huán)保節(jié)水型蹲便器等發(fā)明,接二連三地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認定為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和外觀設計專利技術。
“擁有專利技術并不等于成果已經(jīng)轉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場,既要一個過程,更要服務到位。” 何承華對自己的發(fā)明有著清醒的認識。據(jù)介紹,他目前所持有的12項專利,有3項已經(jīng)轉化為科技產(chǎn)品,其中工程塑料沼氣池產(chǎn)品,先后在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10多個省進行了推廣應用,使用效果得到了當?shù)剞r(nóng)村能源主管部門和廣大農(nóng)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