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陳大桂,男,羌族,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zhèn)陳山村人。1982年11月出生,2001年3月入黨,2001年9月入伍,2005年6月畢業(yè)于二炮工程學院,生前系第二炮兵某旅副連職排長,中尉軍銜,本科文化。榮立三等功1次,旅第三屆黨代會代表。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時,在家休假的陳大桂舍生忘死救出11名被困群眾,自己和4位親人卻被滑塌的山體掩埋,壯烈犧牲,年僅26歲。他用生命實踐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書寫了一名少數(shù)民族青年對黨的無比忠誠。
陳大桂、楊歡夫婦英雄事跡
春節(jié)前夕,一位軍旅詞作家獲悉陳大桂夫婦的英雄壯舉后含淚創(chuàng)作一首《為你送行》,迅速在巴山蜀水、軍營內外唱響——
“一束白花為你送行,淚眼蒙眬中又看見你的身影,你那短暫一生就像一道彩虹,你用青春奉獻人民,用生命書寫忠誠……”
捐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26歲的第二炮兵某旅羌族排長陳大桂、27歲的藏族教師楊歡這對“羌藏連理”,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面前演繹出大愛絕唱,贏得了人們的敬重。
2008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陳大桂“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
英雄離去的痛
2008年5月12日,回老家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zhèn)陳山村休假的陳大桂和楊歡,請人整修房屋,準備按當?shù)仫L俗補辦婚宴。
本來很平常的婚事,大桂和楊歡卻盼了兩年多——
2007年3月,大桂的結婚休假報告剛批下來,新兵專業(yè)理論集訓和實裝操作訓練開始了。楊歡在電話那頭鼓勵他:“工作的事要緊,我不急!
同年7月,楊歡放暑假,可大桂要到某武器生產廠家執(zhí)行裝備開箱檢查測試任務。
8月,大桂回到部隊后又帶隊去西北某地參加導彈發(fā)射任務。在家里苦苦等待的楊歡,終于盼來電話:“實在對不起……”“你不常說,羌鷹總是飛得又高又遠嗎?”楊歡樂呵呵勸大桂,“把任務完成好再說!
大桂的任務一個接一個。2007年9月29日,楊歡高高興興地來到部隊,準備與大桂在國慶節(jié)結婚。當晚,大桂又接到通知:30日一早赴京進行科研資料的編寫審定。結果,楊歡從2000公里外輾轉30多個小時來到部隊,待了不到一天,就無奈地離開了……
終于等到2008年1月,楊歡不畏冰雪阻隔,輾轉千里而來,參加了部隊舉行的集體婚禮。
他們本打算2008年5月15日在老家補辦婚宴。然而,誰也沒想到,5月12日14時28分,大山發(fā)出隆隆巨響,大地開始劇烈抖動。
“地震了!快跑——”聽著猶如千軍萬馬咆哮的聲音,看著山崩地裂的慘狀,村民們驚慌失措。
大桂臨危不亂,迅速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西南方向的山體沒有發(fā)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揮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邊跑!”
跑了10多米,一條寬約1.2米、深約1.5米的水溝擋住大家的逃生之路。這條平常算不上什么障礙的水溝,地動山搖時,卻成了村民們難以跨越的生死線。陳大桂站在水溝旁邊,首先抓住距離自己最近的村民桂正國的衣服,連推帶拽將他一把推到溝對面。
此刻,陳大桂家人還擠在人群后面。楊歡攙扶著奶奶,拉著另一位上了年紀的鄉(xiāng)親,艱難地向前奔走。與她在一起的婆婆哭喊著:“大桂,大桂!快,快!”
時間就是生命。陳大桂顧不上家人,一個接一個將身邊的村民推到溝對面,不少獲救的村民邊跑邊喊:“快!大桂,你也快跑!”
就在這一刻,急速滑動的山體發(fā)出隆隆的怪叫聲,巨大的泥石流猛撲過來。陳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位村民被吞沒了,楊歡被吞沒了,陳大桂被吞沒了……
經年歲月,能夠檢驗人格操守的高下;瞬間舉止,卻是整個生命素質的積淀迸發(fā)。陳大桂帶兵3年,用一次次“生命迸發(fā)”,塑造出一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的當代革命軍人形象——
2006年春,部隊駐地發(fā)生森林大火,陳大桂奉命帶領官兵趕赴火場。二班戰(zhàn)士劉清華被困在火中,左沖右突,難以突圍,最后因缺氧窒息,暈倒在火海中。危急時刻,陳大桂拿出水壺,潑濕迷彩服,冒險沖進火場,把小劉背到安全地帶……
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qū)發(fā)生大面積雨雪冰凍災害。大桂主動請纓,帶領五班長阮關云和戰(zhàn)士高新偉匆匆趕往訓練場,清理積雪。大棚突然垮塌,高新偉正站在棚底。大桂猛沖上前,用力將高新偉向后一推……高新偉毫發(fā)無損,大桂躲閃不及,倒下的鋼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
2008年4月,營里組織陣地偽裝。一輛裝滿沙石的自卸車高速倒車,大桂發(fā)現(xiàn)一名戰(zhàn)士正在車后整理偽裝網。眼看就要撞上了,大桂大喊一聲:“閃開!”一個箭步沖上去,把這名戰(zhàn)士推到一旁,自己的右臂卻被大車重重地撞了一下,造成右肩肱關節(jié)脫位……
“哪里有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才能無愧于共產黨員的稱號!”2006年5月20日,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中,陳大桂鄭重地在學習筆記本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兩年來,他一直實踐著這個莊嚴承諾。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從陳大桂、楊歡在救人過程中被吞沒的那一刻起,人們在撕心裂肺的痛楚中開始尋找英雄。被救者、素不相識的人,地方黨組織、部隊官兵,馬拉松式地跋涉在這片令人心碎的土地上。
陳山村40多歲的村民桂成邦,至今指甲脫落、滿手傷痕——那是她用手刨泥石尋找英雄留下的。陳大桂的同鄉(xiāng)、戰(zhàn)友楊麒說,英靈不死,他的英魂已留在了悠遠的羌山碉樓、留在了神秘的導彈陣地……
英雄走過的路
北川縣城,是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犧牲的英雄城。1935年夏天,為送紅四方面軍順利西進,3000多名羌藏兒女冒死打通湔江峽谷。1953年,這里被國家確定為“革命老區(qū)根據(jù)地”。
大桂和楊歡,從小就生活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大桂家境貧寒。9歲那年,在北川中學任教的舅舅陳富清收他為養(yǎng)子,接他到縣城讀書。從北川縣城到擂鼓鎮(zhèn)再到陳山村,20多里山路,大桂總是坐一半車走一半路,省下車費買點吃的孝敬奶奶和父母。
聽著當年紅軍西進的故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感受著黨的民族政策的溫暖,大桂這個優(yōu)秀的羌族青年,很小就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上高中后,他當過班團支部書記和校學生會學習部副部長,獲得北川首屆縣長獎學金,被評為縣級優(yōu)秀學生干部。高三那年,北川中學首次發(fā)展學生黨員,大桂成為全校1400多名學生中首批入黨的3名學生之一。
相愛的人,總是有些相似。楊歡,出生在北川縣桂溪鄉(xiāng)一座羌、藏、漢等民族混居的小山村,那里流傳著不少紅軍轉戰(zhàn)羌山的故事。
說起楊歡,曾擔任小學老師的劉光菊連連夸贊:“楊歡讀小學時,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初中3年,學習成績都是年級的前3名。她品學兼優(yōu),是村里第一個在政府資助下讀上高中的藏族女孩子。”
2001年高考,大桂和楊歡雙雙享受少數(shù)民族加分政策,順利考入大學——大桂被第二炮兵工程學院錄取,成了陳山村的第一個軍校大學生;楊歡被西華師范大學錄取,成了渭溝村第一個大學生。
大桂父親手捧兒子軍校錄取通知書,激動得滿臉是淚:“娃兒呀,過去只有土司家的孩子才上得起大學!”
在軍校,大桂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大學期間44門功課大部分達到優(yōu)秀以上。擔任學員隊黨支部組織委員的他,真誠關心戰(zhàn)友們的成長進步,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引導入黨積極分子“要做黨的人,再入黨的門”。畢業(yè)前夕,陳大桂所在班10名同學有8人入黨。
出身寒門的楊歡同樣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入學座談會上,楊歡深情地說:“是黨的民族政策給了我上大學的機會,我一定不辜負黨的培養(yǎng)和親人的期待!”畢業(yè)前夕,學校舉行師范技能大賽,她獲得一等獎!皸顨g人如其名,走到哪里,就能給哪里帶來一片歡樂!”有一次,學校組織為鄉(xiāng)村貧困兒童募捐活動,作為青年志愿者的楊歡因事錯過了,她得知后主動找到募捐活動的組織者,堅持一定要補上……
解讀大桂和楊歡的“愛情密碼”,他們的好朋友王芳流淚說出16個字:勤奮好學,富有愛心,樂于奉獻,追求上進。
英雄留下的愛
這是1張7年前的《獻血證》。姓名:陳大桂,編號:0070068J。
在西安西京醫(yī)院的記錄里,我們查到了大桂那次獻血的時間:2002年10月13日。其實,大桂獻血不止一次。他是O型血,身上始終洋溢著明朗、率真、熱情,對家鄉(xiāng)、對親人、對戰(zhàn)友,乃至素不相識的人,總是充滿愛心。
入伍后,大桂一直牽掛著陳山村的明天,從拿工資開始,每年給村里6名家境困難的孩子每人100元學雜費。
2006年探家期間,大桂得知村民陳言慶買不起化肥急得團團轉,馬上送去200元,還組織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幫陳家挖了一條水渠。
在陳大桂烈士紀念館,37本榮譽證書、1張獻血證、17張匯款單,還有那一行行用心血書寫的政治理論學習筆記引人駐足。
共同走出巴山羌寨的大桂和楊歡,對家鄉(xiāng)美好的明天充滿著憧憬。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讓羌山美起來,讓家鄉(xiāng)富起來——
上大學后,兩人經常在書信和電話中交流學習心得,隨著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民族政策的不斷理解和加深,兩人約定:大學畢業(yè)后,要用自己所學,為建設家鄉(xiāng)獻計獻策。大桂每次探親,都要帶回一些科學種田、種植養(yǎng)殖、科技致富的資料。過去交通不便,藥材只能靠肩扛背馱運到10多公里外的鎮(zhèn)上去賣。大桂一次次動員村干部和村民,下決心投資修路。2006年底,公路終于通了。第二年,陳山村人均收入翻了兩番。
望著陳山村群眾臉上露出的笑容,楊歡也跟著高興。
楊歡天生就是一副“熱心腸”。上大學時,一到周末就跑到南充市社會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兒。一次,她在福利院了解到一名傷殘復退老兵產生輕生的念頭,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雙休日,買上水果去看望老人,與他聊天拉家常,讓老人增強了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2003年“非典”期間,系里兩名女同學因不假外出被學校隔離,她主動承擔起為她們送水送飯的任務,戴著口罩到病房陪她倆談心聊天,這一舉動感動了全校師生……
2006年6月,大桂母親重病住院,家里親人都不在身邊。得知這一情況,已經應聘到上海某教育集團當文員的楊歡,毅然辭去工作,趕回北川照料老人。
2008年7月21日,一封厚重的信件,從北川羌寨中發(fā)出,村民聯(lián)名上書國家民委領導,表揚大桂、楊歡這對羌藏夫婦為家鄉(xiāng)民族團結富強做出的功績。信的下方,是9個鮮紅的手印……
英雄詮釋的真
夜空下,月色朦朧,燭淚點點。“戰(zhàn)友歸來”四個大字隨風飄曳,如訴如泣。
大桂和楊歡遇難的消息傳到部隊。那一晚,全營戰(zhàn)友點起512支燭光,圍成心形圖案,為他們徹夜守靈。
至今,戰(zhàn)士們一直保留著大桂的一切,就像他從來沒離開過連隊一樣:在陣地測試操作間,大桂的戰(zhàn)位還在第一個;柜子里,他的衣服依然整齊地掛在那里;餐桌上,他的碗筷依然擺在那里……
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團到部隊采訪,大桂的戰(zhàn)友們爭先恐后地講述他生前的故事——
操作號手楊楊說,2007年2月,大桂帶領戰(zhàn)士們到某轉運站接裝,午飯少訂了一份。大桂看到后,忙把自己打開的飯盒合上,悄悄遞到楊楊手中:“戰(zhàn)士那份不能缺!”
新兵葛海東說,2008年冬新兵拉練,晚上露營的時候,任新訓排長的陳大桂每晚都給新兵端熱水泡腳,幫戰(zhàn)士挑水泡、清洗傷口。在拉練結束的前一天,小葛發(fā)現(xiàn),排長的腳上也有水泡,有的已經破了很久。
戰(zhàn)友黃振、羅恩祿說,他倆先后從兄弟單位調入大桂所在排,當時最擔心的是把他們當“外來戶”。大桂知道他們有報考軍校的想法后,為他們找來復習資料,還經常利用晚上幫助他們補課。當年,小羅考上了工程學院,小黃考上了士官學校。
時任營長司軍江說,2007年年終總結時,他在干部述職大會上隨機抽考陳大桂:“請你說說全排戰(zhàn)士的基本情況?”大桂對全排每名戰(zhàn)士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家庭狀況、思想心理變化如數(shù)家珍,對全營21名少數(shù)民族官兵的姓名也是張口就來……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戰(zhàn)士惠建明正在家里休假,他從電視上看到北川是重災區(qū)的消息后,心里撲通一下——排長正在北川休假呀!他一遍又一遍撥打陳大桂的電話,可總是無法接通。小惠清楚地記得,去年他在大山深處訓練新兵,遠在西北執(zhí)行任務的陳大桂打來電話!敖,今年的困難補助,我給你申請了。”前年,家里遭了旱災,排長就說要給他申請補助。沒想到,時隔半年,他還一直惦記著;萁骱髞聿胖,這份補助是家境同樣困難的排長讓出來的。
2008年4月,大桂和惠建明同時探親。小惠的家遠在云南,母親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重傷,歸心似箭,是大桂幫他請了假?此麤]有行李箱,大桂又把自己的新皮箱拿了出來!芭砰L,這可不行,您馬上要回家,也要用箱子……”惠建明知道這是排長立功的獎品,自己都沒舍得用。拗不過排長的堅持,惠建明帶著新行李箱上路……
笑貌依然,音容宛在。連隊戰(zhàn)友在網上制作FLASH動畫,還原大桂的英雄壯舉;排里的戰(zhàn)友解明章憶起他平日的故事,3萬字的長文還收不住筆;從美術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戰(zhàn)士宋澤偉給他畫像,畫了一張又一張……
英雄鑄就的魂
2009年1月,戈壁寒冬,蒼茫四野。
“點火——”隨著震天撼地的巨響,兩枚新型導彈攜雷裹電直刺蒼穹,烈焰在天地間劃出兩道亮麗的彩虹……
這壯美的畫面,大桂卻再也無法看見了!旅參謀長施湘陽動情地說:“這兩枚導彈就是大桂親自測試的!”
翻看大桂7年的軍旅履歷,“6個第一”格外引人注目:在同批畢業(yè)學員中第一個被評定為“一級技術能手”,第一個當上測試指揮長,第一個榮立三等功,第一個達到“百次操作無誤”……“他滿腦子都是作戰(zhàn)訓練的事兒!睜I長胡祖勇不假思索地概括出大桂的特點。
從中國戰(zhàn)略導彈高等學府畢業(yè)前夕,陳大桂主動申請到被稱作“神劍第一旅”的某新型導彈旅。學員隊隊長張俊川知道,那是“導彈司令”楊業(yè)功帶過的精銳之師,榮立過集體一等功,3次受到中央軍委通令嘉獎!按蠊鹕暾埲ツ抢铮窍胱鲆幻嬲能娙!”
導彈專業(yè)深奧繁雜,陳大桂到部隊后利用點滴時間通讀了20多本專業(yè)教材,記下6本學習筆記、5萬多字的訓練日志。
到部隊一年,大桂就熟練掌握了10多個不同崗位的操作技能,參加全旅技術能手等級評定,理論答辯、故障判修、操作指揮樣樣優(yōu)秀,被評定為“測試專業(yè)一級技術能手”,當上測試操作指揮長,在全旅37名同期畢業(yè)大學生干部中拿了個“頭彩”。
7月的戈壁,驕陽似火。某新型導彈實彈發(fā)射進入倒計時。在最后的導彈武器系統(tǒng)綜合測試中,陳大桂發(fā)現(xiàn)測試參數(shù)出現(xiàn)短暫的2秒鐘異常:“停!”身為現(xiàn)場指揮,他當即中止操作。
再次測試,異常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勸陳大桂:剛才可能是操作失誤所致,耽誤了發(fā)射你可是要負責任的!
陳大桂仔細翻閱操作記錄,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錯誤!翱隙ㄊ悄睦锍隽藛栴}!蓖蝗,他記起一位專家前幾天曾提到過武器型號與測試軟件的兼容性,當即輸入幾組檢驗數(shù)據(jù),一回車:“找到了!”測試軟件果然存在設計缺陷。如果不排除,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陳大桂立刻拿起電話向上級報告情況。
專家們立即趕來,檢查后發(fā)現(xiàn)測試軟件竟是老版本,馬上對軟件進行升級。事后,有位專家在旅領導面前豎起大拇指:“你們這個排長,敢擔大責任,了不起!”
從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大桂在兩年多時間里,先后8次參加重大訓練演習任務,經他指揮測試的數(shù)十枚戰(zhàn)斗彈,發(fā)射成功率100%;由他編寫的3本8萬多字的某新型導彈測試規(guī)程,被第二炮兵定為訓練教材……
大桂、楊歡不死,他們的根,已深深扎入于導彈陣地;他們的精神,正在導彈騰飛的烈焰中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