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戈懋倫,(1665--1744),清河間府城人,戈英之子,字興三,號勉齋?滴跞(1697)舉于鄉(xiāng)?滴跛氖四(1709 )成進士,廷試時,皇帝語之曰:“此御史戈英之子也,識子久矣(因曾隨其父迎天子南巡)”。后授編修,官至翰林院檢討,日趨“國史”、“一統(tǒng)志”諸館,退輒枯坐一室,自處泊如。年50即去官,父戈英以廉潔著稱,戈懋倫能繼其志,益肆志于經(jīng)史,其為文一以理勝,不尚鉤章棘句。受其學(xué)者多為善人佳士。著有《西軒集》60卷。
戈懋倫,(1665--1744),清河間府城人,戈英之子,字興三,號勉齋。康熙三十六年(1697)舉于鄉(xiāng)。康熙四十八年(1709 )成進士,授編修,官至翰林院檢討。著有《西軒集》60卷。
戈懋倫,(1665--1744),清河間府城人,戈英之子,字興三,號勉齋?滴跞(1697)舉于鄉(xiāng)?滴跛氖四(1709 )成進士,廷試時,皇帝語之曰:“此御史戈英之子也,識子久矣(因曾隨其父迎天子南巡)”。后授編修,官至翰林院檢討,日趨“國史”、“一統(tǒng)志”諸館,退輒枯坐一室,自處泊如。年50即去官,父戈英以廉潔著稱,戈懋倫能繼其志,益肆志于經(jīng)史,其為文一以理勝,不尚鉤章棘句。受其學(xué)者多為善人佳士。著有《西軒集》6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