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曾犯事被櫟陽縣逮捕,項梁乃請?zhí)I縣監(jiān)獄官員曹咎,寫信給櫟陽縣監(jiān)獄官員司馬欣,故得止息。
秦二世二年冬,反秦的陳勝軍聲勢浩大,陳勝部將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萬人逼近秦都咸陽。章邯建議二世赦免驪山刑徒,把他們編成軍隊以對抗陳勝軍,二世便任命章邯為將,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輔佐章邯作戰(zhàn)。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過黃河攻趙,把趙王趙歇圍困于巨鹿(巨鹿)。楚將項羽率兵救趙,楚軍“一以當十”,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敗章邯的秦軍。
章邯派司馬欣向咸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并派人追殺司馬欣。司馬欣回到軍營后告訴章邯秦廷已被趙高控制,無論打勝仗抑或打敗仗,一樣會被殺。章邯亦擔心趙高迫害,率兵向項羽投降,二十余萬秦國降兵不久便被項羽下令坑殺。
秦朝滅亡之后,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tǒng)治秦嶺以南的漢中,而另封原秦朝三位降將為王,統(tǒng)治關中地區(qū),以遏制劉邦,其中封章邯為雍王,管轄關中西部,封司馬欣為塞王,管轄關中東部,封董翳為翟王,管轄關中北部!妒酚洝、《漢書》等書將此三位秦將稱為三秦。
漢王四年成皋之戰(zhàn)中,守城大司馬曹咎中了劉邦的激將法而出戰(zhàn),在其半渡汜水時遭到漢軍襲擊,而大敗。曹咎與司馬欣皆自刎于汜水。
而后漢王受傷入關,傷愈后到了司馬欣的故鄉(xiāng)櫟陽,又將司馬欣斬首了一次。
司馬欣以一個縣吏,搖身一變成為秦軍將領。章邯強盛之時,橫掃諸侯,司馬欣因此為秦立下大功,或許為一代名將。章邯勢窮之時,他利用早年的薄恩,使章邯全軍投降,得以裂土封王。漢王兵出漢中,他不學章邯以死抗爭,而是和董翳降漢。其后項羽勢大,他又投奔項羽,最后汜水兵敗自刎而死。司馬欣反復無常三姓家奴,自知劉邦絕對不會饒了他。而劉邦對司馬欣也表示出異常的痛恨:“至櫟陽,存問父老,置酒,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币呀浰懒说娜诉懸頭于故里,楚漢相爭時對待諸侯這種事,劉邦只干過這一次。司馬欣生于亂世,有奇遇也把握住了機會,只可惜不得善終!伴L史司馬欣,以前是櫟陽獄掾,曾經對項梁有恩;因此,立司馬欣為塞王,統(tǒng)治咸陽以東到黃河的地區(qū),建都櫟陽!眲睢爸翙店,存問父老,置酒,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敝饕菭幦£P中民心。
相關史料
《秦始皇本紀》
三年,章邯等將其卒圍巨鹿,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巨鹿。冬,趙高為丞相,竟案李斯殺之。夏,章邯等戰(zhàn)數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趙高弗見,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見邯曰:“趙高用事于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表椨鸺睋羟剀姡斖蹼x,邯等遂以兵降諸侯。
《項羽本紀一》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避娎艚栽唬骸吧。”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敝T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膘妒浅娨箵絷l秦卒二十馀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本紀二》
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于項梁……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
《項羽本紀三》
漢果數挑楚軍戰(zhàn),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大司馬咎者,故蘄獄掾,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兩人嘗有德於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當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漢軍方圍鐘離昧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學者評論
歷史上有很多巧合,當然也有更多的不巧合沒有人說罷了。項家和司馬欣的關系就是一種有些不可思議的巧合。一個是獄官一個是私放的犯人的子侄,風云突變一個是秦軍將領一個是楚軍統(tǒng)帥。司馬欣因為早年的循私而位列諸侯,也因為這段關系而喪命。秦法酷烈,司馬欣經手的犯人如蟻多了去了,誰料因為給哥們一個人情竟然能名聞千古可謂巧合中的巧合。但是這巧合中似乎隱瞞著什么東西。
司馬欣何時成為章邯的親信史記沒有交代,成為數十萬大軍統(tǒng)帥的左膀右臂恐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項梁敗于章邯而死,司馬欣應該已在章邯軍中。章邯派司馬欣至咸陽見趙高,說明司馬欣在章邯心中地位。這一段應該不是司馬遷的私貨,但司馬欣到咸陽以后的事恐怕只有司馬欣自己知道了。見不到趙高自己害怕跑了而且走別的道,后來發(fā)現趙高果然派人來追,因此告訴章邯趙高要殺你。章邯前有虎后有狼干脆投降了,就這樣把秦朝斷送了。
從這件事情來看,趙高三日不見司馬欣,等他跑了派人去追,這樣就說明他要殺章邯恐怕有些牽強。司馬欣回來匯報等了三天見不到管事的,竟然溜了才可疑。從趙高的角度,章邯軍是最后的屏障,逼反了他不是自尋死路嗎?即便是趙高為趙報仇,可是也沒有自己不活了天下讓給楚的道理?司馬欣這一跑憑空讓朝廷起了疑心。
項羽分封諸侯,司馬欣封王不是因為勸章邯降,那是都尉董翳的功勞,因此被封為翟王。可是如果說是因為當年私放項梁而封王,也有些勉強。要說有恩,曹咎對項家恩也不小,是他寫信求司馬欣放了項梁。項羽非常信任曹咎,也不過封為海春侯。那么司馬欣到底有什么功勞得以裂土分封?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巨鹿之戰(zhàn)以后章邯連敗之際,楚方通過曹咎私下聯絡了司馬欣,制定了逼反章邯的計謀。因為盡管章邯屢戰(zhàn)屢敗,可是手下還有二十多萬勁旅,項羽要想徹底擊敗狡猾善戰(zhàn)的章邯非常困難。能夠不戰(zhàn)而屈人之師,是最好的選擇。司馬欣主動要求回咸陽,所謂三日不見恐怕是他自己的把戲,然后有意逃跑激怒趙高,最后讓章邯寒心,在戰(zhàn)不能戰(zhàn)守不能守的時候只好舉軍投降。司馬欣為項羽得天下立下了大功,因此得以名列諸侯。
項羽坑殺全體秦軍,只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除了諸侯挑唆,本性殘暴以外,以計降章邯,怕被識破后秦軍復反或者已有風聲,所以不得不行此下策。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章邯之降不是那么簡單。由此看來,司馬欣這個歷來為人忽視的人物在覆秦中起來很大的作用。
其實司馬欣是稱得上英雄的,以一個縣吏,搖身一變成為秦軍將領。章邯強盛之時,橫掃諸侯。如果沒有項羽,這些烏合之眾會被章邯王離逐個消滅,司馬欣因此會為秦立下大功,或許成為一代名將。章邯勢窮之時,他利用早年的薄恩,使章邯全軍投降,得以裂土封王。漢王出川,他不學章邯以死抗爭,而是和董翳降漢。其后項羽勢大,他又投奔項羽,可謂識事務的俊杰。
司馬欣死得冤,守成皋項羽以大司馬咎為主帥,司馬欣董翳為副手,項羽之不會用人可見
一斑。大司馬咎因為當年救項梁是項家的恩人,后來始終跟隨項羽所以深得項王的信任。司馬欣和董翳是舊秦之人而且反復無常,項羽讓大司馬咎為主帥是有道理的?墒潜M管曹咎和司馬欣都出身縣吏,但司馬欣隨章邯南征北戰(zhàn),經歷過不少惡戰(zhàn)。董翳是章邯屬下都尉,也是知兵之人。曹咎沒聽說有什么本事,這么重要的職務交給他哪里能勝任?果然被罵了五、六天后坐不住了,連累司馬欣董翳一起丟掉了性命。
司馬欣生于亂世,有奇遇也把握住了機會,只可惜不得善終,用他項賢侄的話說:天之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