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纂
楊纂(512年—578年),北朝時廣寧(今張家口涿鹿縣)人。《北史》、《周書》有傳。
楊纂的父親是朔州鎮(zhèn)將,所以他很小就參了軍。楊纂慷慨有志略,尤其善騎射,勇力過人。20歲的時候,跟從晉州刺史高歡起兵于信都,因屢有軍功而升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但是,楊纂卻認為自己功勞較大,賞賜太薄,于是,志懷怨憤,經常嘆息說:“大丈夫富貴何必非在故鄉(xiāng)。如果一味沉迷于妻子的懷中,那不是失去了遠大志向!”于是,楊纂便有了另投他主的意向。
當時,西魏丞相宇文泰總握朝政,他軍紀嚴明,知人善任,楊纂便在大統(tǒng)初年,悄悄投奔了西魏。宇文泰也早知楊纂的威名,他拉著楊纂的手說:“人最可貴的品質是忠義,人最恐懼的事情是危亡,你能不怕危亡,來投奔我,以示忠義,我太高興了!碑敿词跅钭霝檎髂蠈④姟⒋蠖级,封永興縣侯,邑800戶,加封通直散騎常侍。楊纂也使出全身解數報知遇之恩,他跟隨宇文泰解洛陽圍,參加河橋、芝山戰(zhàn)斗。每次戰(zhàn)斗,楊纂都沖在最前面,勇冠三軍,后升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被加封為侍中,進爵為公,又被賜姓莫胡盧氏后又官拜岐州刺史。
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做皇帝時后,楊纂繼續(xù)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東擋西殺,為北周統(tǒng)一北方,再立汗馬功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楊纂位至大將軍,被改封為隴東郡公,官拜隴州刺史。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被封為柱國大將軍,轉任華州刺史。楊纂性情質樸,又不識文字,在許多地方任職,就是靠自己的誠信。和他在一起的官員們也因為他的忠厚而尊重他、配合他。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楊纂卒于任上,時年67歲。他的兒子睿嗣,也當到了上柱國、漁陽郡公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