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宜禧

    陳宜禧

    陳宜禧(1844-1929)廣東臺山斗山朗美村人,華僑企業(yè)家,新寧鐵路的設(shè)計者和創(chuàng)始人。


    簡介

    陳宜禧(1844-1929)廣東臺山斗山朗美村人,華僑企業(yè)家,新寧鐵路的設(shè)計者和創(chuàng)始人,孫中山先生曾贊譽他是“中國偉大華僑”。少年家貧,以賣髻繩、針、鈕為生。1864年赴美,在西雅圖火車站當清潔工、筑路工。1889年組建廣德公司,自任總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鐵路工程。因為不滿中國鐵路路權(quán)被洋人控制,當時還在美國西雅圖的陳宜禧就放話要回國修條鐵路給洋人看看。


    他先后在美國從事鐵路建設(shè)達40年之久,筑路經(jīng)驗豐富。光緒三十年(1904)回鄉(xiāng),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為號召,倡建新寧鐵路,得到縣人及旅外僑胞的支持,紛紛投資,先后共籌得股金425萬銀圓,并于1906年成立新寧鐵路公司,陳宜禧被推為總理兼工程師。歷經(jīng)14年的施工,于民國9(1920)年,建成斗山至北街干線和臺城至白沙支線的新寧鐵路,寫下了中國自力建筑鐵路的光輝史頁。陳宜禧享年85歲。新寧鐵路董事局特其鑄銅像于臺城總站,以志其功。

    闖蕩美國

    陳宜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生于臺山市斗山鎮(zhèn)秀墩鄉(xiāng)美塘村。他少年家貧,以流動售賣針線等小商品為生。一次他在村邊賣貨時,頑童踢翻了他的貨擔,他并沒有同人打架,而是默默地收拾散落在地上的貨物。這情景恰好被歸僑陳宜道看見,認為“孺子可教也”,于是在1860年6月帶他去了美國。

    幸運的是,陳宜禧在美國沒有做苦力,而在一個鐵路工程師家中幫傭,工余時間刻苦學習英文和鐵路知識。1865年,20歲出頭的陳宜禧參與修筑太平洋鐵路,從雜工做至技術(shù)工、管工,直至升任工程師。同年加入族叔陳程學在西雅圖的鐵路附屬的公司,成了合伙人。1888年,他在西雅圖開辦廣德公司,專為鐵路介紹勞工。他在美國從事鐵路建設(shè)長達4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陳宜禧

    回鄉(xiāng)修鐵路

    1904年2月,60歲的陳宜禧回到故鄉(xiāng)新寧縣。這時恰巧發(fā)生保路運動,陳宜禧打出一個在當?shù)厝寺爜碛腥绨V人說夢的口號:要在新寧縣修建一條鐵路!他邀集鄉(xiāng)親,成立新寧鐵路籌備處,起草一系列文件,強調(diào)“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縣人自辦!

    修建新寧鐵路可謂困難重重。當初,新寧縣知縣扣壓陳宜禧的奏文,廣東總督岑春煊又橫加刁難,當?shù)氐囊恍└缓篮腿罕姀娏曳磳,因為擔心破壞風水。從斗山到公益,僅僅50公里左右的路,就因為當?shù)厝朔磳,修改線路達39處。后來,陳宜禧以一己之力,沖破重重阻力把事情捅到商務(wù)部,最后驚動了皇帝,光緒皇帝于1906年簽字批準立項。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陳宜禧變賣了自己在西雅圖的一座價值7萬余美元的洋樓,作為第一筆股金。他還做通了許多華僑的工作,共籌到股銀276萬元,超過預想的4倍多。在耗時14年后,新寧鐵路建成了133多公里,車站46個,途中涵洞236座,橋梁215座。新寧鐵路建成后,對繁榮當?shù)亟?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上銀屏

    2008年由江門市委宣傳部、臺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長篇歷史劇《陳宜禧》研討會在江門舉行,來自省內(nèi)的陳宜禧研究學者對故事劇本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據(jù)了解,電視劇《陳宜禧》總綱由旅美編劇范昕創(chuàng)作,預計投資達6000萬元,目前僅前期投入已經(jīng)超過了200萬元,預計在2010年制作完成。影片講述了陳宜禧從17歲出洋謀生,60歲回鄉(xiāng)建鐵路,到84歲病逝的傳奇而光輝的一生,情節(jié)曲折離奇,高潮迭起,情節(jié)扣人心弦,故事性強。

      那是一個世紀前的1906年。

      已是清朝末年,廣東江門的五邑,開始建造一條新寧鐵路,它貫穿新寧(“臺山”之舊稱)南北,與江門、新會相通,全長133公里,車站46個,途中涵洞236座,橋梁215座,這么巨大的鋼鐵長在古老的鄉(xiāng)土上來回穿梭,對繁榮經(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條民營僑資鐵路算1904年—1906年華僑張榕軒、張耀軒兄弟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潮汕鐵路,由日本公司承建;與新寧鐵路同期動工的京張鐵路,雖有詹天佑當總工程師,但也雇傭了外國工程師。而臺山旅美華僑陳宜禧先生組織建造的新寧鐵路,宣稱“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chuàng)中國史之奇觀!苯o當時留長辮子、穿大襟衫的男男女女極大的驚喜。然而,才建起三十多年,鐵路在連串的爆炸聲中,從地球上幻影般消失了。一個后來的居民說:“新寧鐵路就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臺山一個墟鎮(zhèn)。從小我就知道那里行過火車,并且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盼著(重新)通車,有時甚至走到廢棄的路基上,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望?那么就讓我們望望這條鐵路的創(chuàng)始人陳宜禧吧———

    一  陳宜禧,在清代新寧縣矬峒都六村出生。據(jù)家譜說,出生日是道光25年11月16日(即1845年12月14日)。這個六村,出過不少名人,如康熙年間廣東第一名舉人陳遇夫,嘉慶出了進士陳司火雚,20世紀愛群大廈的董事和監(jiān)督陳卓平,中國民航奠基人陳卓林等等。陳宜禧十四歲那年,挑貨郎擔被頑童踢翻,他沒有爭執(zhí),默默拾起零散的貨物準備走開。一位回國探親的華僑陳宜道看見,“孺子可教也”。1860年,還不到16歲的少年,就跟陳宜道先生乘船過大洋彼岸。  

      有點幸運,他在美國沒有做苦力,而在一個鐵路工程師家中幫傭,細心、責任心,感動了洋人一家,夫人教他英語,男主人送他到鐵路夜校。1865年,二十出頭的陳宜禧,已經(jīng)參加修筑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工作,從雜工升為管工、助理工程師。有點積蓄,加入族叔陳程學在西雅圖的鐵路附屬的公司,成了合伙人。鐵路圈子里,咬著牙沉著氣一干20年,到1888年,已經(jīng)在西雅圖開了三層樓的廣德公司,專為鐵路介紹勞工。在西雅圖發(fā)生9次排華事件中,他沒忘記維護華人,請美國律師起訴后,終使華僑獲得27萬美元的賠償,全分給受害者。人們不知道,他本來墊付了近萬元的律師費。

      家鄉(xiāng)落后一直是心結(jié),陳宜禧本打算有錢回臺山搞紡織業(yè)。臺山建縣400多年來,交通閉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陸路靠手車和轎子,光緒起就不斷有華僑注入資金改善交通。1904年2月,62歲的陳宜禧闊別多年終于回鄉(xiāng)了,這時恰巧發(fā)生保路運動。鑒于帝國主義不斷獲取我國修路的權(quán)利(路修好才能大量從中國拿錢拿物“讓中國人還債”),美國開始答應5年修好粵漢路,但只修了50公里的廣三(水)線就沒錢,竟把2/3股票賣給比利時,引起廣東、兩湖人民強烈抗議,要求清政府向美國收回粵漢鐵路的修筑權(quán),運動普及到全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份。陳宜禧鐵了心,在家鄉(xiāng)不再搞紡織而搞鐵路。修鐵路?鄉(xiāng)親們目瞪口呆了,廣州才剛剛有那小段鐵路,聽說潮汕也有一條,我們一個縣能行嗎。積累了修路經(jīng)驗的陳宜禧,似乎涌出滿肚子的話,向鄉(xiāng)親慢慢講解那兩條軌道的遠景,朦朧中,大家也似乎聽見了汽笛的呼嘯,遠景漸漸移近、明朗起來;剜l(xiāng)才4個月,陳宜禧邀集鄉(xiāng)親,成立新寧鐵路籌備處,起草一系列文件,強調(diào)“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縣人自辦!彼蜻^算盤———到美國、加拿大甚至香港籌集資金,縣內(nèi)的鐵路只要五六十萬元。從1905年起,白發(fā)蒼蒼的陳宜禧邁開雙腿集資了,口號很簡單:“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無數(shù)的海外華僑為此感動,為了家鄉(xiāng),那遙遠朦朧而美麗的家鄉(xiāng),把多年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捐獻出來。多年在美國、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鐵路,一年一年富強,自己家鄉(xiāng)卻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開腿,華僑含著悲痛也懷著熱情紛紛捐獻,捐款達到275萬8412元,超出了原計劃四倍。

    二  官方開始打主意了。1905年3月,新寧縣知事(相當于臺山縣長)陳益,呈文兩廣總督岑春煊,要求將新寧鐵路定為“縣官倡辦”,試圖奪鐵路管理權(quán)?墒牵捎谪斦䴖]有實力,且章程過于簡單而無法得逞。4個月后,廣東商務(wù)余干耀,草定了22條寧陽鐵路的章程向上呈報立案(寧陽也是臺山———編者),陳宜禧當然知道這也是為了抓權(quán),屬于“國情”之類,好吧,他干脆花錢給自己“捐”了一個官銜———正三品鹽運使,于是,變成“官府里的人”在修鐵路。為此他苦惱,“以海外歸來之身,聲名不足以動人,周旋又不能中節(jié)。腳靴手板,學官樣而未工;屈膝折腰,步時趨而多折”,真是“欲罵則無聲,欲哭則無淚”。愐遂Z)。  

      1905年11月,新寧鐵路的股東將陳宜禧任命為寧陽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兼總工程師,章程聲明“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以免利權(quán)外溢。”陳宜禧知道,不少華僑也從事鐵路的工作,可以邀請回來。鐵軌經(jīng)過哪一個村莊,就由哪一個村的村民負責土建工程,領(lǐng)取工價。如果村民不愿意,則由公司雇人,該村不得提出異議。

      計劃送審時,兩廣總督岑春煊又提出,“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筑路”,更有人搬出直到今天還在熱衷的“文憑論”,提出“應由領(lǐng)有外洋畢業(yè)文憑之人妥為辦理”。而實干派未必有文憑,陳宜禧擺出自己“在金山各埠承辦鐵路四十年,領(lǐng)有造路工憑照”,清政府駐美的官員梁誠,也證實了陳宜禧的資格,慈禧太后才發(fā)出“依議,欽此”的最高指示,這已是1906年1月22日。到5月1日,鐵路終于開工了。“遠望巷山樹色濃,條條古道透上沖;野猿渴飲三仙水,鵲鶴群棲渡頭松。麥巷牧童吹玉笛,金溪寺僧撞銅鐘;夜來攜酒水口飲,醉到天明月上中!痹谧畛豕妫ǖ孛幷撸┒蔚目辈熘,陳宜禧寫下了這首詩。其中,三仙、渡頭、麥巷、水口等都是這段路的地名,表明自然風光的美麗和原始。

      開工卻隱藏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和愚昧的封建勢力的斗爭。土建工程中要劃出地段,于是,作為起點的新昌(今開平)姓甄的有錢人家提出“軌道車頭有礙水利祠墓”,要改道。這種先例一開,“所過通都大邑,各鄉(xiāng)巨村,以至小里落,各姓各族,鮮有不恃其龍盤虎踞之勢,嚴其彼疆此界之限!薄盎蛎孕棚L水而起反抗有之,或恃強權(quán)而起反抗有之……工程所至,風潮迭起”,鬧事的有200多起,被迫修改的彎軌達29處。也不能全說村民愚昧,沒見過碩大的鐵龍如何在細窄的兩條軌道上飛奔。陳宜禧到老百姓中,解釋鐵路的功能和長處,在設(shè)計上也作一些讓步。鑒于仍有無知的村民指責修路“破壞風水”,對施工人員潑糞水,打罵兼施,他決定上北京找朝廷解決。從香港先坐船到上海,住進高級的大酒店,與侍應生閑聊中,得知酒店也住了一位朝廷的親王,他喜出望外,立即請求引見。維新運動之后,清廷貴族對修路開礦深表嘉許,所以,親王賜他上方寶劍,如有違抗先斬后奏。陳宜禧滿心高興回到故鄉(xiāng),那伙人再不敢亂說亂動了。

      鐵路終于向前延伸了,開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車,第二段公益到江門50公里在1913年通車,到1920年3月20日,臺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總長133公里。每個車站候車分男女兩室,那還是清朝,男女授受不親嘛。通車那天,牌樓高聳,彩旗飄揚,萬人圍觀,下面各車站也掛許多賀聯(lián),如“登二十世紀舞臺演吾邑民族進化精神得此鐵路告成交通赤縣開千萬人群講座舉今日實業(yè)競爭主義為我眾生說法喚醒黃魂”,在下坪站還有:“下土輿情洽平山大道成”,用鶴頂格,開頭兩個字就有了本地地名。人們歡天喜地,迎接科學昌明的時代。這當中開拓了兩項新技術(shù),一是斗山有個火車轉(zhuǎn)盤,讓車頭開上去轉(zhuǎn)180度轉(zhuǎn)換方向,省卻車頭占地;另一項火車渡江,當時難以架橋,讓火車乘船,今天依然在用,但臺山的比瓊州火車坐船過海早了90年。巴金先生在《機器的詩》中生動地描述火車過江的情景后說:“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新寧鐵路還帶動沿線各方面的發(fā)展。如當時黃毓堂開了馬車公司,每車兩馬,可載6人,或貨載12擔,一車收費6角。到新寧鐵路開通后,馬車一落千丈,最終關(guān)門大吉。1909年,陳宜禧被清政府聘為四等顧問,尊稱資政大夫,官階由正三品升至正二品,而詹天佑是正四品,陳宜禧便獲得當時鐵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當時也由于治安不太好,不時也出些問題。1916年7月,新寧火車行到汾水江站,被匪徒三百人蜂擁登上火車打劫。車頭當場打死司爐二人,司機以及護車警察也被打傷。走的時候,抓去收票的職工以及百多名男女乘客。連鄧本殷(湖南人,曾任廣東瓊崖護軍使)之弟鄧本雄,也被擄去。到知事(最高行政負責人,相當于市長)派來大隊人馬救援時,賊人已駕兩艘帆船從南垣逃逸了。還是那天,火車從江門返回臺城,行至汾水江站,又有匪徒百多人,乘坐一艘小艇,還有運載汽車過渡的那種大船兩艘,到江邊附近設(shè)伏。見火車將至,對著車頭開槍,不但把司機打傷了,爐前工二人也負了傷。賊人到二等車搜劫,后也擄去一百六十人,在頭等艙有三個當?shù)氐囊,也一并當了俘虜?傊,這種事傳出去,多少也影響新寧鐵路的營運。

      1923年,孫中山以新寧鐵路“不能擔任軍餉”為由宣布沒收,經(jīng)僑胞多方說項,才收回成命,允許臺山實行地方自治,后來還接見陳宜禧,任命他為籌備銅鼓(地名—編者)商埠的委員,想把它建成南方第一商港。直至1926年,孫中山去世之后,鐵路股東出現(xiàn)紛爭,有人通上了官府,接管了陳宜禧全部職權(quán)。陳宜禧說:“無論何時,其有以非法相加,破壞我寧路商辦之局者,宜禧一息尚存,誓死力爭!标愐遂弧百H”回家鄉(xiāng)后,還在想將來要把鐵路修到陽江,將來再和粵漢路接通。但因心力交瘁,神經(jīng)失常,終于在1929年(一說1930年)6月2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出殯之日,萬人送喪,有挽聯(lián)曰:“遺恨彌深,銅鼓商場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1929年,鐵路歸回民辦,財政一度好轉(zhuǎn),至1932年每年贏利20萬—40萬元?墒牵捎谑澜缃(jīng)濟不景氣,僑匯減少,農(nóng)村經(jīng)濟蕭條,很快就使鐵路再虧損。1935年后,許多投資者都收不到股息。而日寇進入珠三角后,鐵路受到日機幾十次猛烈轟炸。每次都全民動員,最多兩天填平路基,鋪好枕木,讓交通恢復。1938年12月12日,第一次接國民黨第四軍駐江門辦事處負責人徐景唐電令,限年底前破壞鐵路,于是開始拆大江橋和沖簍橋;1939年江門失守,本地人第二次再破壞鐵路,沿路抽人拆鐵軌藏在各鄉(xiāng),后更把23782根運往廣西修黔桂鐵路,枕木就作為工錢分掉。1940年又來命令,5天內(nèi)把路基徹底破壞,結(jié)果使鐵路完全被摧毀。

      歲月悠悠,時光匆匆,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

      1984年9月26日,高1米80的身穿長袍馬褂的陳宜禧全身銅像,在臺城花壇中央落成,銅像上方,還蓋有一個花崗巖的亭子為他遮擋。當年,新寧鐵路董事局要為陳宜禧建銅像,陳宜禧詼諧地說:不,我怕日曬雨淋。那句話傳至今天,細心的鄉(xiāng)親們就特地加蓋一個“棚子”,讓老人家安樂地看著家鄉(xiāng)一年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嶺南紀事:陳宜禧和新寧鐵路

      那是一個世紀前的1906年。

      已是清朝末年,廣東江門的五邑,開始建造一條新寧鐵路,它貫穿新寧(“臺山”之舊稱)南北,與江門、新會相通,全長133公里,車站46個,途中涵洞236座,橋梁215座,這么巨大的鋼鐵長在古老的鄉(xiāng)土上來回穿梭,對繁榮經(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條民營僑資鐵路算1904年—1906年華僑張榕軒、張耀軒兄弟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潮汕鐵路,由日本公司承建;與新寧鐵路同期動工的京張鐵路,雖有詹天佑當總工程師,但也雇傭了外國工程師。而臺山旅美華僑陳宜禧先生組織建造的新寧鐵路,宣稱“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chuàng)中國史之奇觀。”給當時留長辮子、穿大襟衫的男男女女極大的驚喜。然而,才建起三十多年,鐵路在連串的爆炸聲中,從地球上幻影般消失了。一個后來的居民說:“新寧鐵路就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臺山一個墟鎮(zhèn)。從小我就知道那里行過火車,并且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盼著(重新)通車,有時甚至走到廢棄的路基上,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望?那么就讓我們望望這條鐵路的創(chuàng)始人陳宜禧吧———

    一  陳宜禧,在清代新寧縣矬峒都六村出生。據(jù)家譜說,出生日是道光25年11月16日(即1845年12月14日)。這個六村,出過不少名人,如康熙年間廣東第一名舉人陳遇夫,嘉慶出了進士陳司火雚,20世紀愛群大廈的董事和監(jiān)督陳卓平,中國民航奠基人陳卓林等等。陳宜禧十四歲那年,挑貨郎擔被頑童踢翻,他沒有爭執(zhí),默默拾起零散的貨物準備走開。一位回國探親的華僑陳宜道看見,“孺子可教也”。1860年,還不到16歲的少年,就跟陳宜道先生乘船過大洋彼岸。  

      有點幸運,他在美國沒有做苦力,而在一個鐵路工程師家中幫傭,細心、責任心,感動了洋人一家,夫人教他英語,男主人送他到鐵路夜校。1865年,二十出頭的陳宜禧,已經(jīng)參加修筑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工作,從雜工升為管工、助理工程師。有點積蓄,加入族叔陳程學在西雅圖的鐵路附屬的公司,成了合伙人。鐵路圈子里,咬著牙沉著氣一干20年,到1888年,已經(jīng)在西雅圖開了三層樓的廣德公司,專為鐵路介紹勞工。在西雅圖發(fā)生9次排華事件中,他沒忘記維護華人,請美國律師起訴后,終使華僑獲得27萬美元的賠償,全分給受害者。人們不知道,他本來墊付了近萬元的律師費。

      家鄉(xiāng)落后一直是心結(jié),陳宜禧本打算有錢回臺山搞紡織業(yè)。臺山建縣400多年來,交通閉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陸路靠手車和轎子,光緒起就不斷有華僑注入資金改善交通。1904年2月,62歲的陳宜禧闊別多年終于回鄉(xiāng)了,這時恰巧發(fā)生保路運動。鑒于帝國主義不斷獲取我國修路的權(quán)利(路修好才能大量從中國拿錢拿物“讓中國人還債”),美國開始答應5年修好粵漢路,但只修了50公里的廣三(水)線就沒錢,竟把2/3股票賣給比利時,引起廣東、兩湖人民強烈抗議,要求清政府向美國收回粵漢鐵路的修筑權(quán),運動普及到全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份。陳宜禧鐵了心,在家鄉(xiāng)不再搞紡織而搞鐵路。修鐵路?鄉(xiāng)親們目瞪口呆了,廣州才剛剛有那小段鐵路,聽說潮汕也有一條,我們一個縣能行嗎。積累了修路經(jīng)驗的陳宜禧,似乎涌出滿肚子的話,向鄉(xiāng)親慢慢講解那兩條軌道的遠景,朦朧中,大家也似乎聽見了汽笛的呼嘯,遠景漸漸移近、明朗起來。回鄉(xiāng)才4個月,陳宜禧邀集鄉(xiāng)親,成立新寧鐵路籌備處,起草一系列文件,強調(diào)“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縣人自辦!彼蜻^算盤———到美國、加拿大甚至香港籌集資金,縣內(nèi)的鐵路只要五六十萬元。從1905年起,白發(fā)蒼蒼的陳宜禧邁開雙腿集資了,口號很簡單:“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無數(shù)的海外華僑為此感動,為了家鄉(xiāng),那遙遠朦朧而美麗的家鄉(xiāng),把多年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捐獻出來。多年在美國、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鐵路,一年一年富強,自己家鄉(xiāng)卻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開腿,華僑含著悲痛也懷著熱情紛紛捐獻,捐款達到275萬8412元,超出了原計劃四倍。

    二  官方開始打主意了。1905年3月,新寧縣知事(相當于臺山縣長)陳益,呈文兩廣總督岑春煊,要求將新寧鐵路定為“縣官倡辦”,試圖奪鐵路管理權(quán)?墒,由于財政沒有實力,且章程過于簡單而無法得逞。4個月后,廣東商務(wù)余干耀,草定了22條寧陽鐵路的章程向上呈報立案(寧陽也是臺山———編者),陳宜禧當然知道這也是為了抓權(quán),屬于“國情”之類,好吧,他干脆花錢給自己“捐”了一個官銜———正三品鹽運使,于是,變成“官府里的人”在修鐵路。為此他苦惱,“以海外歸來之身,聲名不足以動人,周旋又不能中節(jié)。腳靴手板,學官樣而未工;屈膝折腰,步時趨而多折”,真是“欲罵則無聲,欲哭則無淚”啊(陳宜禧語)。  

      1905年11月,新寧鐵路的股東將陳宜禧任命為寧陽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兼總工程師,章程聲明“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以免利權(quán)外溢!标愐遂,不少華僑也從事鐵路的工作,可以邀請回來。鐵軌經(jīng)過哪一個村莊,就由哪一個村的村民負責土建工程,領(lǐng)取工價。如果村民不愿意,則由公司雇人,該村不得提出異議。

      計劃送審時,兩廣總督岑春煊又提出,“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筑路”,更有人搬出直到今天還在熱衷的“文憑論”,提出“應由領(lǐng)有外洋畢業(yè)文憑之人妥為辦理”。而實干派未必有文憑,陳宜禧擺出自己“在金山各埠承辦鐵路四十年,領(lǐng)有造路工憑照”,清政府駐美的官員梁誠,也證實了陳宜禧的資格,慈禧太后才發(fā)出“依議,欽此”的最高指示,這已是1906年1月22日。到5月1日,鐵路終于開工了!斑h望巷山樹色濃,條條古道透上沖;野猿渴飲三仙水,鵲鶴群棲渡頭松。麥巷牧童吹玉笛,金溪寺僧撞銅鐘;夜來攜酒水口飲,醉到天明月上中!痹谧畛豕妫ǖ孛幷撸┒蔚目辈熘,陳宜禧寫下了這首詩。其中,三仙、渡頭、麥巷、水口等都是這段路的地名,表明自然風光的美麗和原始。

      開工卻隱藏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和愚昧的封建勢力的斗爭。土建工程中要劃出地段,于是,作為起點的新昌(今開平)姓甄的有錢人家提出“軌道車頭有礙水利祠墓”,要改道。這種先例一開,“所過通都大邑,各鄉(xiāng)巨村,以至小里落,各姓各族,鮮有不恃其龍盤虎踞之勢,嚴其彼疆此界之限。”“或迷信風水而起反抗有之,或恃強權(quán)而起反抗有之……工程所至,風潮迭起”,鬧事的有200多起,被迫修改的彎軌達29處。也不能全說村民愚昧,沒見過碩大的鐵龍如何在細窄的兩條軌道上飛奔。陳宜禧到老百姓中,解釋鐵路的功能和長處,在設(shè)計上也作一些讓步。鑒于仍有無知的村民指責修路“破壞風水”,對施工人員潑糞水,打罵兼施,他決定上北京找朝廷解決。從香港先坐船到上海,住進高級的大酒店,與侍應生閑聊中,得知酒店也住了一位朝廷的親王,他喜出望外,立即請求引見。維新運動之后,清廷貴族對修路開礦深表嘉許,所以,親王賜他上方寶劍,如有違抗先斬后奏。陳宜禧滿心高興回到故鄉(xiāng),那伙人再不敢亂說亂動了。

      鐵路終于向前延伸了,開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車,第二段公益到江門50公里在1913年通車,到1920年3月20日,臺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總長133公里。每個車站候車分男女兩室,那還是清朝,男女授受不親嘛。通車那天,牌樓高聳,彩旗飄揚,萬人圍觀,下面各車站也掛許多賀聯(lián),如“登二十世紀舞臺演吾邑民族進化精神得此鐵路告成交通赤縣開千萬人群講座舉今日實業(yè)競爭主義為我眾生說法喚醒黃魂”,在下坪站還有:“下土輿情洽平山大道成”,用鶴頂格,開頭兩個字就有了本地地名。人們歡天喜地,迎接科學昌明的時代。這當中開拓了兩項新技術(shù),一是斗山有個火車轉(zhuǎn)盤,讓車頭開上去轉(zhuǎn)180度轉(zhuǎn)換方向,省卻車頭占地;另一項火車渡江,當時難以架橋,讓火車乘船,今天依然在用,但臺山的比瓊州火車坐船過海早了90年。巴金先生在《機器的詩》中生動地描述火車過江的情景后說:“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新寧鐵路還帶動沿線各方面的發(fā)展。如當時黃毓堂開了馬車公司,每車兩馬,可載6人,或貨載12擔,一車收費6角。到新寧鐵路開通后,馬車一落千丈,最終關(guān)門大吉。1909年,陳宜禧被清政府聘為四等顧問,尊稱資政大夫,官階由正三品升至正二品,而詹天佑是正四品,陳宜禧便獲得當時鐵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當時也由于治安不太好,不時也出些問題。1916年7月,新寧火車行到汾水江站,被匪徒三百人蜂擁登上火車打劫。車頭當場打死司爐二人,司機以及護車警察也被打傷。走的時候,抓去收票的職工以及百多名男女乘客。連鄧本殷(湖南人,曾任廣東瓊崖護軍使)之弟鄧本雄,也被擄去。到知事(最高行政負責人,相當于市長)派來大隊人馬救援時,賊人已駕兩艘帆船從南垣逃逸了。還是那天,火車從江門返回臺城,行至汾水江站,又有匪徒百多人,乘坐一艘小艇,還有運載汽車過渡的那種大船兩艘,到江邊附近設(shè)伏。見火車將至,對著車頭開槍,不但把司機打傷了,爐前工二人也負了傷。賊人到二等車搜劫,后也擄去一百六十人,在頭等艙有三個當?shù)氐囊,也一并當了俘虜?傊@種事傳出去,多少也影響新寧鐵路的營運。

      1923年,孫中山以新寧鐵路“不能擔任軍餉”為由宣布沒收,經(jīng)僑胞多方說項,才收回成命,允許臺山實行地方自治,后來還接見陳宜禧,任命他為籌備銅鼓(地名—編者)商埠的委員,想把它建成南方第一商港。直至1926年,孫中山去世之后,鐵路股東出現(xiàn)紛爭,有人通上了官府,接管了陳宜禧全部職權(quán)。陳宜禧說:“無論何時,其有以非法相加,破壞我寧路商辦之局者,宜禧一息尚存,誓死力爭!标愐遂弧百H”回家鄉(xiāng)后,還在想將來要把鐵路修到陽江,將來再和粵漢路接通。但因心力交瘁,神經(jīng)失常,終于在1929年(一說1930年)6月2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出殯之日,萬人送喪,有挽聯(lián)曰:“遺恨彌深,銅鼓商場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1929年,鐵路歸回民辦,財政一度好轉(zhuǎn),至1932年每年贏利20萬—40萬元?墒牵捎谑澜缃(jīng)濟不景氣,僑匯減少,農(nóng)村經(jīng)濟蕭條,很快就使鐵路再虧損。1935年后,許多投資者都收不到股息。而日寇進入珠三角后,鐵路受到日機幾十次猛烈轟炸。每次都全民動員,最多兩天填平路基,鋪好枕木,讓交通恢復。1938年12月12日,第一次接國民黨第四軍駐江門辦事處負責人徐景唐電令,限年底前破壞鐵路,于是開始拆大江橋和沖簍橋;1939年江門失守,本地人第二次再破壞鐵路,沿路抽人拆鐵軌藏在各鄉(xiāng),后更把23782根運往廣西修黔桂鐵路,枕木就作為工錢分掉。1940年又來命令,5天內(nèi)把路基徹底破壞,結(jié)果使鐵路完全被摧毀。

      歲月悠悠,時光匆匆,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

      1984年9月26日,高1米80的身穿長袍馬褂的陳宜禧全身銅像,在臺城花壇中央落成,銅像上方,還蓋有一個花崗巖的亭子為他遮擋。當年,新寧鐵路董事局要為陳宜禧建銅像,陳宜禧詼諧地說:不,我怕日曬雨淋。那句話傳至今天,細心的鄉(xiāng)親們就特地加蓋一個“棚子”,讓老人家安樂地看著家鄉(xiāng)一年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那是一個世紀前的1906年。

      已是清朝末年,廣東江門的五邑,開始建造一條新寧鐵路,它貫穿新寧(“臺山”之舊稱)南北,與江門、新會相通,全長133公里,車站46個,途中涵洞236座,橋梁215座,這么巨大的鋼鐵長在古老的鄉(xiāng)土上來回穿梭,對繁榮經(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條民營僑資鐵路算1904年—1906年華僑張榕軒、張耀軒兄弟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潮汕鐵路,由日本公司承建;與新寧鐵路同期動工的京張鐵路,雖有詹天佑當總工程師,但也雇傭了外國工程師。而臺山旅美華僑陳宜禧先生組織建造的新寧鐵路,宣稱“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chuàng)中國史之奇觀!苯o當時留長辮子、穿大襟衫的男男女女極大的驚喜。然而,才建起三十多年,鐵路在連串的爆炸聲中,從地球上幻影般消失了。一個后來的居民說:“新寧鐵路就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臺山一個墟鎮(zhèn)。從小我就知道那里行過火車,并且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盼著(重新)通車,有時甚至走到廢棄的路基上,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望?那么就讓我們望望這條鐵路的創(chuàng)始人陳宜禧吧———

    一  陳宜禧,在清代新寧縣矬峒都六村出生。據(jù)家譜說,出生日是道光25年11月16日(即1845年12月14日)。這個六村,出過不少名人,如康熙年間廣東第一名舉人陳遇夫,嘉慶出了進士陳司火雚,20世紀愛群大廈的董事和監(jiān)督陳卓平,中國民航奠基人陳卓林等等。陳宜禧十四歲那年,挑貨郎擔被頑童踢翻,他沒有爭執(zhí),默默拾起零散的貨物準備走開。一位回國探親的華僑陳宜道看見,“孺子可教也”。1860年,還不到16歲的少年,就跟陳宜道先生乘船過大洋彼岸。  

      有點幸運,他在美國沒有做苦力,而在一個鐵路工程師家中幫傭,細心、責任心,感動了洋人一家,夫人教他英語,男主人送他到鐵路夜校。1865年,二十出頭的陳宜禧,已經(jīng)參加修筑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工作,從雜工升為管工、助理工程師。有點積蓄,加入族叔陳程學在西雅圖的鐵路附屬的公司,成了合伙人。鐵路圈子里,咬著牙沉著氣一干20年,到1888年,已經(jīng)在西雅圖開了三層樓的廣德公司,專為鐵路介紹勞工。在西雅圖發(fā)生9次排華事件中,他沒忘記維護華人,請美國律師起訴后,終使華僑獲得27萬美元的賠償,全分給受害者。人們不知道,他本來墊付了近萬元的律師費。

      家鄉(xiāng)落后一直是心結(jié),陳宜禧本打算有錢回臺山搞紡織業(yè)。臺山建縣400多年來,交通閉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陸路靠手車和轎子,光緒起就不斷有華僑注入資金改善交通。1904年2月,62歲的陳宜禧闊別多年終于回鄉(xiāng)了,這時恰巧發(fā)生保路運動。鑒于帝國主義不斷獲取我國修路的權(quán)利(路修好才能大量從中國拿錢拿物“讓中國人還債”),美國開始答應5年修好粵漢路,但只修了50公里的廣三(水)線就沒錢,竟把2/3股票賣給比利時,引起廣東、兩湖人民強烈抗議,要求清政府向美國收回粵漢鐵路的修筑權(quán),運動普及到全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份。陳宜禧鐵了心,在家鄉(xiāng)不再搞紡織而搞鐵路。修鐵路?鄉(xiāng)親們目瞪口呆了,廣州才剛剛有那小段鐵路,聽說潮汕也有一條,我們一個縣能行嗎。積累了修路經(jīng)驗的陳宜禧,似乎涌出滿肚子的話,向鄉(xiāng)親慢慢講解那兩條軌道的遠景,朦朧中,大家也似乎聽見了汽笛的呼嘯,遠景漸漸移近、明朗起來;剜l(xiāng)才4個月,陳宜禧邀集鄉(xiāng)親,成立新寧鐵路籌備處,起草一系列文件,強調(diào)“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縣人自辦!彼蜻^算盤———到美國、加拿大甚至香港籌集資金,縣內(nèi)的鐵路只要五六十萬元。從1905年起,白發(fā)蒼蒼的陳宜禧邁開雙腿集資了,口號很簡單:“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無數(shù)的海外華僑為此感動,為了家鄉(xiāng),那遙遠朦朧而美麗的家鄉(xiāng),把多年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捐獻出來。多年在美國、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鐵路,一年一年富強,自己家鄉(xiāng)卻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開腿,華僑含著悲痛也懷著熱情紛紛捐獻,捐款達到275萬8412元,超出了原計劃四倍。

    二  官方開始打主意了。1905年3月,新寧縣知事(相當于臺山縣長)陳益,呈文兩廣總督岑春煊,要求將新寧鐵路定為“縣官倡辦”,試圖奪鐵路管理權(quán)?墒,由于財政沒有實力,且章程過于簡單而無法得逞。4個月后,廣東商務(wù)余干耀,草定了22條寧陽鐵路的章程向上呈報立案(寧陽也是臺山———編者),陳宜禧當然知道這也是為了抓權(quán),屬于“國情”之類,好吧,他干脆花錢給自己“捐”了一個官銜———正三品鹽運使,于是,變成“官府里的人”在修鐵路。為此他苦惱,“以海外歸來之身,聲名不足以動人,周旋又不能中節(jié)。腳靴手板,學官樣而未工;屈膝折腰,步時趨而多折”,真是“欲罵則無聲,欲哭則無淚”。愐遂Z)。  

      1905年11月,新寧鐵路的股東將陳宜禧任命為寧陽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兼總工程師,章程聲明“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以免利權(quán)外溢!标愐遂,不少華僑也從事鐵路的工作,可以邀請回來。鐵軌經(jīng)過哪一個村莊,就由哪一個村的村民負責土建工程,領(lǐng)取工價。如果村民不愿意,則由公司雇人,該村不得提出異議。

      計劃送審時,兩廣總督岑春煊又提出,“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筑路”,更有人搬出直到今天還在熱衷的“文憑論”,提出“應由領(lǐng)有外洋畢業(yè)文憑之人妥為辦理”。而實干派未必有文憑,陳宜禧擺出自己“在金山各埠承辦鐵路四十年,領(lǐng)有造路工憑照”,清政府駐美的官員梁誠,也證實了陳宜禧的資格,慈禧太后才發(fā)出“依議,欽此”的最高指示,這已是1906年1月22日。到5月1日,鐵路終于開工了。“遠望巷山樹色濃,條條古道透上沖;野猿渴飲三仙水,鵲鶴群棲渡頭松。麥巷牧童吹玉笛,金溪寺僧撞銅鐘;夜來攜酒水口飲,醉到天明月上中!痹谧畛豕妫ǖ孛幷撸┒蔚目辈熘,陳宜禧寫下了這首詩。其中,三仙、渡頭、麥巷、水口等都是這段路的地名,表明自然風光的美麗和原始。

      開工卻隱藏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和愚昧的封建勢力的斗爭。土建工程中要劃出地段,于是,作為起點的新昌(今開平)姓甄的有錢人家提出“軌道車頭有礙水利祠墓”,要改道。這種先例一開,“所過通都大邑,各鄉(xiāng)巨村,以至小里落,各姓各族,鮮有不恃其龍盤虎踞之勢,嚴其彼疆此界之限!薄盎蛎孕棚L水而起反抗有之,或恃強權(quán)而起反抗有之……工程所至,風潮迭起”,鬧事的有200多起,被迫修改的彎軌達29處。也不能全說村民愚昧,沒見過碩大的鐵龍如何在細窄的兩條軌道上飛奔。陳宜禧到老百姓中,解釋鐵路的功能和長處,在設(shè)計上也作一些讓步。鑒于仍有無知的村民指責修路“破壞風水”,對施工人員潑糞水,打罵兼施,他決定上北京找朝廷解決。從香港先坐船到上海,住進高級的大酒店,與侍應生閑聊中,得知酒店也住了一位朝廷的親王,他喜出望外,立即請求引見。維新運動之后,清廷貴族對修路開礦深表嘉許,所以,親王賜他上方寶劍,如有違抗先斬后奏。陳宜禧滿心高興回到故鄉(xiāng),那伙人再不敢亂說亂動了。

      鐵路終于向前延伸了,開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車,第二段公益到江門50公里在1913年通車,到1920年3月20日,臺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總長133公里。每個車站候車分男女兩室,那還是清朝,男女授受不親嘛。通車那天,牌樓高聳,彩旗飄揚,萬人圍觀,下面各車站也掛許多賀聯(lián),如“登二十世紀舞臺演吾邑民族進化精神得此鐵路告成交通赤縣開千萬人群講座舉今日實業(yè)競爭主義為我眾生說法喚醒黃魂”,在下坪站還有:“下土輿情洽平山大道成”,用鶴頂格,開頭兩個字就有了本地地名。人們歡天喜地,迎接科學昌明的時代。這當中開拓了兩項新技術(shù),一是斗山有個火車轉(zhuǎn)盤,讓車頭開上去轉(zhuǎn)180度轉(zhuǎn)換方向,省卻車頭占地;另一項火車渡江,當時難以架橋,讓火車乘船,今天依然在用,但臺山的比瓊州火車坐船過海早了90年。巴金先生在《機器的詩》中生動地描述火車過江的情景后說:“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新寧鐵路還帶動沿線各方面的發(fā)展。如當時黃毓堂開了馬車公司,每車兩馬,可載6人,或貨載12擔,一車收費6角。到新寧鐵路開通后,馬車一落千丈,最終關(guān)門大吉。1909年,陳宜禧被清政府聘為四等顧問,尊稱資政大夫,官階由正三品升至正二品,而詹天佑是正四品,陳宜禧便獲得當時鐵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當時也由于治安不太好,不時也出些問題。1916年7月,新寧火車行到汾水江站,被匪徒三百人蜂擁登上火車打劫。車頭當場打死司爐二人,司機以及護車警察也被打傷。走的時候,抓去收票的職工以及百多名男女乘客。連鄧本殷(湖南人,曾任廣東瓊崖護軍使)之弟鄧本雄,也被擄去。到知事(最高行政負責人,相當于市長)派來大隊人馬救援時,賊人已駕兩艘帆船從南垣逃逸了。還是那天,火車從江門返回臺城,行至汾水江站,又有匪徒百多人,乘坐一艘小艇,還有運載汽車過渡的那種大船兩艘,到江邊附近設(shè)伏。見火車將至,對著車頭開槍,不但把司機打傷了,爐前工二人也負了傷。賊人到二等車搜劫,后也擄去一百六十人,在頭等艙有三個當?shù)氐囊,也一并當了俘虜?傊,這種事傳出去,多少也影響新寧鐵路的營運。

      1923年,孫中山以新寧鐵路“不能擔任軍餉”為由宣布沒收,經(jīng)僑胞多方說項,才收回成命,允許臺山實行地方自治,后來還接見陳宜禧,任命他為籌備銅鼓(地名—編者)商埠的委員,想把它建成南方第一商港。直至1926年,孫中山去世之后,鐵路股東出現(xiàn)紛爭,有人通上了官府,接管了陳宜禧全部職權(quán)。陳宜禧說:“無論何時,其有以非法相加,破壞我寧路商辦之局者,宜禧一息尚存,誓死力爭。”陳宜禧被“貶”回家鄉(xiāng)后,還在想將來要把鐵路修到陽江,將來再和粵漢路接通。但因心力交瘁,神經(jīng)失常,終于在1929年(一說1930年)6月2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出殯之日,萬人送喪,有挽聯(lián)曰:“遺恨彌深,銅鼓商場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1929年,鐵路歸回民辦,財政一度好轉(zhuǎn),至1932年每年贏利20萬—40萬元?墒,由于世界經(jīng)濟不景氣,僑匯減少,農(nóng)村經(jīng)濟蕭條,很快就使鐵路再虧損。1935年后,許多投資者都收不到股息。而日寇進入珠三角后,鐵路受到日機幾十次猛烈轟炸。每次都全民動員,最多兩天填平路基,鋪好枕木,讓交通恢復。1938年12月12日,第一次接國民黨第四軍駐江門辦事處負責人徐景唐電令,限年底前破壞鐵路,于是開始拆大江橋和沖簍橋;1939年江門失守,本地人第二次再破壞鐵路,沿路抽人拆鐵軌藏在各鄉(xiāng),后更把23782根運往廣西修黔桂鐵路,枕木就作為工錢分掉。1940年又來命令,5天內(nèi)把路基徹底破壞,結(jié)果使鐵路完全被摧毀。

      歲月悠悠,時光匆匆,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

      1984年9月26日,高1米80的身穿長袍馬褂的陳宜禧全身銅像,在臺城花壇中央落成,銅像上方,還蓋有一個花崗巖的亭子為他遮擋。當年,新寧鐵路董事局要為陳宜禧建銅像,陳宜禧詼諧地說:不,我怕日曬雨淋。那句話傳至今天,細心的鄉(xiāng)親們就特地加蓋一個“棚子”,讓老人家安樂地看著家鄉(xiāng)一年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那是一個世紀前的1906年。

      已是清朝末年,廣東江門的五邑,開始建造一條新寧鐵路,它貫穿新寧(“臺山”之舊稱)南北,與江門、新會相通,全長133公里,車站46個,途中涵洞236座,橋梁215座,這么巨大的鋼鐵長在古老的鄉(xiāng)土上來回穿梭,對繁榮經(jīng)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條民營僑資鐵路算1904年—1906年華僑張榕軒、張耀軒兄弟投資300萬元建造的潮汕鐵路,由日本公司承建;與新寧鐵路同期動工的京張鐵路,雖有詹天佑當總工程師,但也雇傭了外國工程師。而臺山旅美華僑陳宜禧先生組織建造的新寧鐵路,宣稱“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chuàng)中國史之奇觀!苯o當時留長辮子、穿大襟衫的男男女女極大的驚喜。然而,才建起三十多年,鐵路在連串的爆炸聲中,從地球上幻影般消失了。一個后來的居民說:“新寧鐵路就經(jīng)過我的家鄉(xiāng),臺山一個墟鎮(zhèn)。從小我就知道那里行過火車,并且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盼著(重新)通車,有時甚至走到廢棄的路基上,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望?那么就讓我們望望這條鐵路的創(chuàng)始人陳宜禧吧———

    一  陳宜禧,在清代新寧縣矬峒都六村出生。據(jù)家譜說,出生日是道光25年11月16日(即1845年12月14日)。這個六村,出過不少名人,如康熙年間廣東第一名舉人陳遇夫,嘉慶出了進士陳司火雚,20世紀愛群大廈的董事和監(jiān)督陳卓平,中國民航奠基人陳卓林等等。陳宜禧十四歲那年,挑貨郎擔被頑童踢翻,他沒有爭執(zhí),默默拾起零散的貨物準備走開。一位回國探親的華僑陳宜道看見,“孺子可教也”。1860年,還不到16歲的少年,就跟陳宜道先生乘船過大洋彼岸。  

      有點幸運,他在美國沒有做苦力,而在一個鐵路工程師家中幫傭,細心、責任心,感動了洋人一家,夫人教他英語,男主人送他到鐵路夜校。1865年,二十出頭的陳宜禧,已經(jīng)參加修筑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工作,從雜工升為管工、助理工程師。有點積蓄,加入族叔陳程學在西雅圖的鐵路附屬的公司,成了合伙人。鐵路圈子里,咬著牙沉著氣一干20年,到1888年,已經(jīng)在西雅圖開了三層樓的廣德公司,專為鐵路介紹勞工。在西雅圖發(fā)生9次排華事件中,他沒忘記維護華人,請美國律師起訴后,終使華僑獲得27萬美元的賠償,全分給受害者。人們不知道,他本來墊付了近萬元的律師費。

      家鄉(xiāng)落后一直是心結(jié),陳宜禧本打算有錢回臺山搞紡織業(yè)。臺山建縣400多年來,交通閉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陸路靠手車和轎子,光緒起就不斷有華僑注入資金改善交通。1904年2月,62歲的陳宜禧闊別多年終于回鄉(xiāng)了,這時恰巧發(fā)生保路運動。鑒于帝國主義不斷獲取我國修路的權(quán)利(路修好才能大量從中國拿錢拿物“讓中國人還債”),美國開始答應5年修好粵漢路,但只修了50公里的廣三(水)線就沒錢,竟把2/3股票賣給比利時,引起廣東、兩湖人民強烈抗議,要求清政府向美國收回粵漢鐵路的修筑權(quán),運動普及到全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份。陳宜禧鐵了心,在家鄉(xiāng)不再搞紡織而搞鐵路。修鐵路?鄉(xiāng)親們目瞪口呆了,廣州才剛剛有那小段鐵路,聽說潮汕也有一條,我們一個縣能行嗎。積累了修路經(jīng)驗的陳宜禧,似乎涌出滿肚子的話,向鄉(xiāng)親慢慢講解那兩條軌道的遠景,朦朧中,大家也似乎聽見了汽笛的呼嘯,遠景漸漸移近、明朗起來;剜l(xiāng)才4個月,陳宜禧邀集鄉(xiāng)親,成立新寧鐵路籌備處,起草一系列文件,強調(diào)“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縣人自辦!彼蜻^算盤———到美國、加拿大甚至香港籌集資金,縣內(nèi)的鐵路只要五六十萬元。從1905年起,白發(fā)蒼蒼的陳宜禧邁開雙腿集資了,口號很簡單:“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無數(shù)的海外華僑為此感動,為了家鄉(xiāng),那遙遠朦朧而美麗的家鄉(xiāng),把多年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捐獻出來。多年在美國、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鐵路,一年一年富強,自己家鄉(xiāng)卻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開腿,華僑含著悲痛也懷著熱情紛紛捐獻,捐款達到275萬8412元,超出了原計劃四倍。

    二  官方開始打主意了。1905年3月,新寧縣知事(相當于臺山縣長)陳益,呈文兩廣總督岑春煊,要求將新寧鐵路定為“縣官倡辦”,試圖奪鐵路管理權(quán)?墒,由于財政沒有實力,且章程過于簡單而無法得逞。4個月后,廣東商務(wù)余干耀,草定了22條寧陽鐵路的章程向上呈報立案(寧陽也是臺山———編者),陳宜禧當然知道這也是為了抓權(quán),屬于“國情”之類,好吧,他干脆花錢給自己“捐”了一個官銜———正三品鹽運使,于是,變成“官府里的人”在修鐵路。為此他苦惱,“以海外歸來之身,聲名不足以動人,周旋又不能中節(jié)。腳靴手板,學官樣而未工;屈膝折腰,步時趨而多折”,真是“欲罵則無聲,欲哭則無淚”啊(陳宜禧語)。  

      1905年11月,新寧鐵路的股東將陳宜禧任命為寧陽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兼總工程師,章程聲明“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以免利權(quán)外溢!标愐遂,不少華僑也從事鐵路的工作,可以邀請回來。鐵軌經(jīng)過哪一個村莊,就由哪一個村的村民負責土建工程,領(lǐng)取工價。如果村民不愿意,則由公司雇人,該村不得提出異議。

      計劃送審時,兩廣總督岑春煊又提出,“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筑路”,更有人搬出直到今天還在熱衷的“文憑論”,提出“應由領(lǐng)有外洋畢業(yè)文憑之人妥為辦理”。而實干派未必有文憑,陳宜禧擺出自己“在金山各埠承辦鐵路四十年,領(lǐng)有造路工憑照”,清政府駐美的官員梁誠,也證實了陳宜禧的資格,慈禧太后才發(fā)出“依議,欽此”的最高指示,這已是1906年1月22日。到5月1日,鐵路終于開工了。“遠望巷山樹色濃,條條古道透上沖;野猿渴飲三仙水,鵲鶴群棲渡頭松。麥巷牧童吹玉笛,金溪寺僧撞銅鐘;夜來攜酒水口飲,醉到天明月上中!痹谧畛豕妫ǖ孛幷撸┒蔚目辈熘校愐遂麑懴铝诉@首詩。其中,三仙、渡頭、麥巷、水口等都是這段路的地名,表明自然風光的美麗和原始。

      開工卻隱藏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和愚昧的封建勢力的斗爭。土建工程中要劃出地段,于是,作為起點的新昌(今開平)姓甄的有錢人家提出“軌道車頭有礙水利祠墓”,要改道。這種先例一開,“所過通都大邑,各鄉(xiāng)巨村,以至小里落,各姓各族,鮮有不恃其龍盤虎踞之勢,嚴其彼疆此界之限。”“或迷信風水而起反抗有之,或恃強權(quán)而起反抗有之……工程所至,風潮迭起”,鬧事的有200多起,被迫修改的彎軌達29處。也不能全說村民愚昧,沒見過碩大的鐵龍如何在細窄的兩條軌道上飛奔。陳宜禧到老百姓中,解釋鐵路的功能和長處,在設(shè)計上也作一些讓步。鑒于仍有無知的村民指責修路“破壞風水”,對施工人員潑糞水,打罵兼施,他決定上北京找朝廷解決。從香港先坐船到上海,住進高級的大酒店,與侍應生閑聊中,得知酒店也住了一位朝廷的親王,他喜出望外,立即請求引見。維新運動之后,清廷貴族對修路開礦深表嘉許,所以,親王賜他上方寶劍,如有違抗先斬后奏。陳宜禧滿心高興回到故鄉(xiāng),那伙人再不敢亂說亂動了。

      鐵路終于向前延伸了,開始公益到斗山的59公里在1908年通車,第二段公益到江門50公里在1913年通車,到1920年3月20日,臺城至白沙完工,28公里,三段總長133公里。每個車站候車分男女兩室,那還是清朝,男女授受不親嘛。通車那天,牌樓高聳,彩旗飄揚,萬人圍觀,下面各車站也掛許多賀聯(lián),如“登二十世紀舞臺演吾邑民族進化精神得此鐵路告成交通赤縣開千萬人群講座舉今日實業(yè)競爭主義為我眾生說法喚醒黃魂”,在下坪站還有:“下土輿情洽平山大道成”,用鶴頂格,開頭兩個字就有了本地地名。人們歡天喜地,迎接科學昌明的時代。這當中開拓了兩項新技術(shù),一是斗山有個火車轉(zhuǎn)盤,讓車頭開上去轉(zhuǎn)180度轉(zhuǎn)換方向,省卻車頭占地;另一項火車渡江,當時難以架橋,讓火車乘船,今天依然在用,但臺山的比瓊州火車坐船過海早了90年。巴金先生在《機器的詩》中生動地描述火車過江的情景后說:“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新寧鐵路還帶動沿線各方面的發(fā)展。如當時黃毓堂開了馬車公司,每車兩馬,可載6人,或貨載12擔,一車收費6角。到新寧鐵路開通后,馬車一落千丈,最終關(guān)門大吉。1909年,陳宜禧被清政府聘為四等顧問,尊稱資政大夫,官階由正三品升至正二品,而詹天佑是正四品,陳宜禧便獲得當時鐵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當時也由于治安不太好,不時也出些問題。1916年7月,新寧火車行到汾水江站,被匪徒三百人蜂擁登上火車打劫。車頭當場打死司爐二人,司機以及護車警察也被打傷。走的時候,抓去收票的職工以及百多名男女乘客。連鄧本殷(湖南人,曾任廣東瓊崖護軍使)之弟鄧本雄,也被擄去。到知事(最高行政負責人,相當于市長)派來大隊人馬救援時,賊人已駕兩艘帆船從南垣逃逸了。還是那天,火車從江門返回臺城,行至汾水江站,又有匪徒百多人,乘坐一艘小艇,還有運載汽車過渡的那種大船兩艘,到江邊附近設(shè)伏。見火車將至,對著車頭開槍,不但把司機打傷了,爐前工二人也負了傷。賊人到二等車搜劫,后也擄去一百六十人,在頭等艙有三個當?shù)氐囊,也一并當了俘虜?傊@種事傳出去,多少也影響新寧鐵路的營運。

      1923年,孫中山以新寧鐵路“不能擔任軍餉”為由宣布沒收,經(jīng)僑胞多方說項,才收回成命,允許臺山實行地方自治,后來還接見陳宜禧,任命他為籌備銅鼓(地名—編者)商埠的委員,想把它建成南方第一商港。直至1926年,孫中山去世之后,鐵路股東出現(xiàn)紛爭,有人通上了官府,接管了陳宜禧全部職權(quán)。陳宜禧說:“無論何時,其有以非法相加,破壞我寧路商辦之局者,宜禧一息尚存,誓死力爭。”陳宜禧被“貶”回家鄉(xiāng)后,還在想將來要把鐵路修到陽江,將來再和粵漢路接通。但因心力交瘁,神經(jīng)失常,終于在1929年(一說1930年)6月2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出殯之日,萬人送喪,有挽聯(lián)曰:“遺恨彌深,銅鼓商場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1929年,鐵路歸回民辦,財政一度好轉(zhuǎn),至1932年每年贏利20萬—40萬元?墒,由于世界經(jīng)濟不景氣,僑匯減少,農(nóng)村經(jīng)濟蕭條,很快就使鐵路再虧損。1935年后,許多投資者都收不到股息。而日寇進入珠三角后,鐵路受到日機幾十次猛烈轟炸。每次都全民動員,最多兩天填平路基,鋪好枕木,讓交通恢復。1938年12月12日,第一次接國民黨第四軍駐江門辦事處負責人徐景唐電令,限年底前破壞鐵路,于是開始拆大江橋和沖簍橋;1939年江門失守,本地人第二次再破壞鐵路,沿路抽人拆鐵軌藏在各鄉(xiāng),后更把23782根運往廣西修黔桂鐵路,枕木就作為工錢分掉。1940年又來命令,5天內(nèi)把路基徹底破壞,結(jié)果使鐵路完全被摧毀。

      歲月悠悠,時光匆匆,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

      1984年9月26日,高1米80的身穿長袍馬褂的陳宜禧全身銅像,在臺城花壇中央落成,銅像上方,還蓋有一個花崗巖的亭子為他遮擋。當年,新寧鐵路董事局要為陳宜禧建銅像,陳宜禧詼諧地說:不,我怕日曬雨淋。那句話傳至今天,細心的鄉(xiāng)親們就特地加蓋一個“棚子”,讓老人家安樂地看著家鄉(xiāng)一年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TAGS: 陳宜禧 新寧鐵路 中國人的鐵路
    名人推薦
    • 賀天健
      賀天。1891~1977.4.2),中國現(xiàn)代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幼年喜歡繪畫,早年通過...
    • 楊青
      楊青,著名音樂教育家、古琴演奏家,出生于1951年8月。任職于國際中國音樂家聯(lián)合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琴會)副會...
    • 林山田
      林山田(1937年-2007年11月5日),臺灣臺南市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中央警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臺灣教授...
    • 曹燦
      曹燦,1932年12月生于江蘇南通,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理事、中國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藝術(shù)家委員會副...
    • 楊斯密
      楊·斯密,荷蘭王國蒂爾堡大學法學院歐洲私法、比較法學教授,蒂爾堡國際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在歐洲私法和比較法領(lǐng)域頗有建樹,是荷蘭法學...
    • 張寒輝
      張寒暉(1902~1946),河北定縣人。1925年入北平國立藝專戲劇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國 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34年回老家組織抗日救...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