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1742年12月16日,布呂歇爾生于羅斯托克附近的托伊藤溫克爾(現(xiàn)在是羅斯托克的一個區(qū)),是家中第九個孩子。1756年,在短期求學中不甚用心的布呂歇爾違背父母的意愿,與兄長一起投奔瑞典軍隊,在七年戰(zhàn)爭中作為一名胡薩爾輕騎兵參與對普魯士作戰(zhàn)。1760年,布呂歇爾被普魯士的貝靈胡薩爾輕騎兵團俘虜,指揮官貝靈上校是布呂歇爾的親戚,遂說服他為普魯士效力,擔任貝靈的副官。此后布呂歇爾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英勇,軍銜從旗手(候補騎兵軍官)升至上尉(1771年)。
歸隱田園
1773年初,由于袒護一名與1772年波蘭暴動有牽連的牧師,而未被考慮晉升為少校和騎兵中隊長的布呂歇爾憤然提出辭職。腓特烈大帝用一句“Der Rittmeister von Blücher kann sich zum Teufel scheren.(馮·布呂歇爾上尉可以滾蛋了)”同意了布呂歇爾的請求。很快布呂歇爾就對此次魯莽行動感到后悔,并在這之后多次請求重返軍隊,但均被腓特烈大帝拒絕。1773年6月,布呂歇爾與卡羅琳·阿瑪麗·馮·梅靈結婚,在波莫瑞開始了十五年的經(jīng)營田莊生活,后來有了七個孩子,還于1782年在施塔加特被選為當?shù)毓矟鷷謺某蓡T。
重返軍隊
1787年,腓特烈大王逝世,其侄腓特烈·威廉二世即位,布呂歇爾被重新起用并授以少校軍銜,回到他原來所在的輕騎兵團。同年,布呂歇爾參加了遠征荷蘭的軍事行動,1788年升為中校,1789年獲表功勛章(Pour le Mérite),1790年升為上校。1794年,布呂歇爾率隊在吉爾維勒與法軍交戰(zhàn)取勝,繳獲六門火炮,憑此戰(zhàn)功升為少將。1799年,布呂歇爾加入哈瑙的共濟會分會。1801年,布呂歇爾升為中將,加入埃梅里希的共濟會分會,他的兩個兒子和九名下屬也一同入會。1802年,他為普魯士占領了埃爾富特和米爾豪森,并于1802年至1806年任明斯特共濟會分會的主席。
耶拿和奧爾施泰特戰(zhàn)役
1806年,新的反法同盟結成,擔任新設置威斯特法倫省軍事長官的布呂歇爾率軍與布倫瑞克公爵在圖林根匯合,發(fā)起耶拿和奧爾施泰特戰(zhàn)役中的第一場騎兵攻勢,結果落敗,原因是布呂歇爾過于急躁,在炮兵和步兵還未建好工事之前就去進攻精力充沛且戰(zhàn)斗力強的法國步兵。在潰退中,布呂歇爾臨時接管了保護國王的二百人禁衛(wèi)騎兵中隊。
隨后,布呂歇爾又集結部分被擊退的普軍,和沙恩霍斯特一起把34門重炮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兩人的友誼就是在這時開始的。布呂歇爾任命沙恩霍斯特為參謀長,共同制訂作戰(zhàn)計劃,他們打算用本部人馬吸引法軍的注意,從而讓普魯士有機會拉起新隊伍再次進攻法軍。
事實上法軍分三路追擊,指揮官分別是貝爾納多特元帥(后來成為瑞典國王,稱卡爾十四世·約翰)、蘇爾特元帥和繆拉元帥,追擊布呂歇爾部的只是貝爾納多特部。盡管給養(yǎng)不足,以及急行軍(20天行進700公里)造成大幅減員,布呂歇爾部還是暫且甩掉了追兵,并和魏瑪公爵的隊伍在米里茨湖東岸匯合,兵力從10000人增加到21000人。在此期間,布呂歇爾拒絕了貝爾納多特的兩次勸降。形勢相當嚴峻,僅在施特雷利茨附近布呂歇爾部就因作戰(zhàn)和饑餓損失了5000人。
在呂貝克和拉特考
自由帝國直轄市呂貝克是布呂歇爾部的下一個目的地,這座中立城市并無武裝,普軍于11月5日用斧頭在緊閉的城門上劈開了入口。法軍則于11月6日抵達,在貝爾納多特的指揮下開始攻城。在防守中,普軍與沙恩霍斯特的命令相違,試圖把城墻外的大炮撤入城內(nèi),法軍趁機奪取了敞開的城門。經(jīng)過血腥的巷戰(zhàn),法軍控制了呂貝克,俘獲大批普軍,其中包括沙恩霍斯特和受重傷的約爾克。
布呂歇爾率9000人逃脫,經(jīng)施瓦爾陶撤往拉特考,將指揮部設在當?shù)氐哪翈燅v所。普軍讓這個村莊異;靵y,燕麥、干草、紅苜蓿和面包,各種東西都被征用,教堂也被砸開當作馬廄。隨后趕來的法軍炮兵在一片灌木林中布陣,準備轟擊拉特考。這時,布呂歇爾聽聞特拉維明德落入法軍之手,便決定“為了拉特考村和施羅特爾牧師的利益”接受貝爾納多特的第三次勸降,但提出了附加條件,一條要求宣稱他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的,另一條要求法軍向普軍致敬。貝爾納多特起初不愿同意附加條件,無奈布呂歇爾不為其它方案打動,只好作出讓步。戰(zhàn)事結束,法軍沿著歐丁至呂貝克的道路列隊,向經(jīng)過的普軍戰(zhàn)俘致敬,拉特考有一棵橡樹立于這條路旁,后稱為布呂歇爾橡樹(1856年在橡樹旁立起一塊花崗巖石碑,上書 Blücher 6./7. November 1806)。布呂歇爾沒有像他的士兵一樣被繳械,因為出于個人敬意,貝爾納多特取消了轉交軍刀的受降儀式。
反攻和晚年
1813年,普魯士重新對法宣戰(zhàn),布呂歇爾被召回,率領普軍參加呂岑戰(zhàn)役和鮑岑戰(zhàn)役。之后,四萬普軍和五萬俄軍整編為西里西亞軍團,布呂歇爾任軍團總司令,格奈則瑙和穆弗靈任參謀。
在8月26日的卡茨巴赫戰(zhàn)役中,布呂歇爾率軍殲滅了法國元帥麥克唐納德的隊伍。9月18日,布呂歇爾在鮑岑的共濟會分會發(fā)表講話,表達了他作為軍人對戰(zhàn)爭中苦難民眾的同情以及對共濟會組織的信賴。10月9日,布呂歇爾將司令部遷到萊比錫附近的保赫,于10月16日在穆科恩擊敗法國元帥奧古斯特·德馬爾蒙,這次勝利對萊比錫戰(zhàn)役的戰(zhàn)局有重大影響。
在此期間晉升為元帥的布呂歇爾積極主張將戰(zhàn)事推向法國本土,12月,西里西亞軍團在萊茵河右岸集結,隊伍從曼海姆延伸到諾伊維德。布呂歇爾所在的軍團中心,包括約克部和朗格隆部,駐扎在陶努斯山區(qū)的考布一帶。翌年1月1日,先鋒和第一批部隊乘輕舟渡河,俄國工兵則為后續(xù)部隊搭建浮橋。2月1日,布呂歇爾在拉洛提埃爾附近與拿破侖激戰(zhàn)并迫使其撤退,進軍巴黎之路似乎敞開。然而隨后卻在法蘭西戰(zhàn)役中連續(xù)慘敗于拿破侖。布呂歇爾并不氣餒,于3月9日在勞恩取得了重大勝利,率軍與從比利時趕來的比洛部一同開往巴黎。3月31日,巴黎投降,數(shù)日后拿破侖退位。6月3日,布呂歇爾被封為瓦爾施塔特公爵,領地在科里布洛維茨。6月6日,布呂歇爾應邀訪問倫敦,受到熱烈歡迎。
返回普魯士后,布呂歇爾決定在領地養(yǎng)老,但不久便因為拿破侖的復出再次披掛上陣。此次布呂歇爾統(tǒng)帥十五萬普軍駐于比利時,先在1815年6月16日的里格尼戰(zhàn)役中大敗,但參謀長格奈則瑙協(xié)助布呂歇爾重整隊伍,兩天后及時出現(xiàn)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給拿破侖的法軍沉重一擊。戰(zhàn)役結束后,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聯(lián)軍已相當疲憊,于是由格奈瑟瑙帶領普軍追擊敗退的法軍,不久拿破侖再次退位。
同年,布呂歇爾獲得一枚為他特制的鐵十字勛章,即布呂歇爾星形勛章,翌年又被評為柏林和羅斯托克的名譽市民。此后布呂歇爾在領地安度晚年,其間常去卡爾斯巴特療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