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年
維茨萊本出生于布雷斯勞的舊貴族與軍人世家中。他于Wahlstatt與Lichterfelde完成了普魯士學生軍事訓練課程并在1901年6月22日于李格尼茲加入第七擲彈兵團König Wilhelm I 當一名少尉,1910年,升中尉。
維茨萊本與Else Kleeberg結婚,并擁有一子一女。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維茨萊本服務于第十九后備役步兵旅中并當一名旅長的副官,1914年10月,他被提升為上尉并調往協(xié)助于第六后備役步兵團。之后,他成為該團中的一個營的指揮官,并參與凡爾登戰(zhàn)役、香檳戰(zhàn)役、法蘭德斯戰(zhàn)役等,并負重傷且同時得到一級與二級鐵十字勛章。因傷轉至參謀官訓練并在第121步兵師中當一名參謀官。
戰(zhàn)間期
德國戰(zhàn)敗后,維茨萊本在德軍中當一名副官。在1923年,在德累斯頓的第四師擔任一名參謀并升為少校。其后的1928年,他轉入第六步兵團又成為一個營的指揮官,并在隔年升為中校。1931年,維茨萊本升為上校,之后,他成為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第8步兵團的指揮官,1933年初,他轉到了漢諾威。 1934年,維茨萊本升為少將并擔任在波茨坦的第3步兵師的師長,1935年接替升任陸軍總司令的魏勒·馮·弗理奇的第3軍區(qū)Wehrkreis指揮官并升為中將,且指揮第3軍團。1936年軍階升為步兵上將。1938年11月,擔任第2集團軍指揮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二戰(zhàn)爆發(fā)后的1939年9月,維茨萊本晉升為大將并出任第1軍團指揮官,參與西線的法國戰(zhàn)役于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維茨萊本所指揮的軍團突破馬奇諾防線后使大批法軍官兵投降,因功他獲得騎士十字鐵十字勛章并被希特勒升為陸軍元帥。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但在德蘇戰(zhàn)爭爆發(fā)后,批評納粹政權而被迫以健康問題而離開職務。
抵抗納粹與希特勒
維茨萊本曾數(shù)次抵抗納粹政權與希特勒。
要求調查施萊謝爾死因
在1934年初長刀之夜后,他與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及威廉·里特爾·馮·李布一同要求調查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等將軍的死因,因而導致希特勒強迫他提早退伍。 大戰(zhàn)前夕,因應戰(zhàn)爭準備需要將才,維茨萊本又被復職。
1938年謀畫而未實行的政變
在1937年,納粹德國企圖并吞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qū),導致歐洲情勢緊張,維茨萊本曾與路德維希·貝克、埃里希·赫普納、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與德國情報頭子威廉·卡那里斯因而一同謀劃一場軍事政變以讓希特勒下臺,但在日后的慕尼黑會議,英法的綏靖政策使希特勒成功并吞蘇臺德區(qū)。因而此次政變便未實行。
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
在密謀案中,維茨萊本擔任重要角色。如密謀案成功推翻希特勒,他將接掌德軍最高指揮權。但密謀案失敗,維茨萊本在當日晚間被捕,8月2日,他被從德軍中除名,而在隨后的羅蘭德·弗萊斯勒主審的法庭中,被判叛國罪獲處絞刑。于8月8日死于柏林的普蘆茨恩湖監(jiān)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