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蔡景楷(1946-)浙江人。1965年畢業(yè)於浙江工藝美術學校,1966年、1987年先後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1971年至1978年任北海艦隊美術組負責人,1990年至2000年任海軍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代表作品∶
《南昌起義》、《真理的道路》、《海茫!贰ⅰ锻ㄍ峭獾臉颉、《祭!、《故鄉(xiāng)》、《亦矢哈巡視奴爾干》、《二七大罷工》、《虎門海戰(zhàn)》、《甲午黃海大海戰(zhàn)》。
獲獎記錄∶
1994年海軍文藝創(chuàng)作榮譽獎、1997年全軍文藝新作品獎、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美展優(yōu)秀獎。
收藏記錄∶
中國美術館(2幅)、日本福岡美術館、英國戴爾菲娜藝術基金會、吉林省博物館、武漢二七紀念館、廣東虎門海戰(zhàn)博物館、山東劉公島甲午海戰(zhàn)紀念館。
出版記錄∶
《蔡景楷油畫》、《先鋒派藝術與戰(zhàn)爭》、《關於全景畫》、《畫者心之跡》、《泥巴的靈魂及其他》、《當代軍事歷史油畫大參考》等文論專著。撰有《涯亭摭拾》、《硯邊雜俎》等文集。
畫家寄語∶
藝術是人類有崇高價值的活動,是有文化意識的行為,優(yōu)秀的藝術往往總能曲折呈現人生與現實深刻的本質,是從審美的角度,對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及其社會、自然、宇宙的一種態(tài)度與詮釋。
愿藝術帶給人記憶與美好!
藝術領域里的“傷痕”傾向最早表現在反映“四五運動”(如尹國良的油畫《千秋功罪》、白敬周的石版畫《危亂見堅貞》、蔡景楷的油畫《真理的道路》)和張志新烈士的事跡(如王克慶的雕塑《強者》、魯迅美院中國畫組的組畫《為真理而斗爭》、遼寧美術館的素描組畫《捍衛(wèi)真理的勇士》、聞立鵬的油畫《大地的女兒》)的作品中。這些作品的主題是一致的,通過對現實中英雄(“四人幫”認為的暴徒如天an門事件中的革命者,或反革命如張志新)的歌頌對歷史給予批判。
—摘自《中國現代美術史》第2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
關於油畫《真理的道路》
蔡景楷
1976年清明前後,為反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首都人民群眾沖破層層禁令威脅,自發(fā)云集在天安門廣場,展開聲勢浩大的悼念周恩來總理逝世的活動。這個遭到殘酷鎮(zhèn)壓,震驚中外的“天an門事件”後來得到平反被史家稱之為“四·五”革命運動,實際上開始了中國民主法制建設與四個現代化的進程,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真理的道路》構思醞釀於1976年底,因為創(chuàng)作《南昌起義》,同時因病在上海二次住院手術,於1978年在青島終得完成。作品以“天an門事件”為背景,擷取現場一角,寫實但概括的描繪了這一民主與專制,科學與迷信,光明與黑暗,事關國家前程命運的生死博斗的歷史瞬間。尤其用象征的手法,著意在構圖角度,黑白對比,光線處理上,表現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回的意志,與實現真理的道路艱難曲折的主旨。使作品超越事件與場面的單純記錄刻劃,獲取更深度的精神內蘊與藝術上更豐厚的表現空間,是一件象紉性作品。
作品完成後,於1979年10月參加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美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展出後,引起廣泛關注、好評,同年11期《美術》月刊發(fā)表這一作品。後與《南昌起義》一收入呂澎等人編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藝術史》。
—蔡景楷 200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