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65年7月生,浙江省東陽市人,博士/博士后。著名電影理論家,著名戲劇理論家。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處長、電影學學科召集人、戲劇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6年獲經濟學學士以后,在山東大學任教四年。1990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攻讀文學碩士學位,導師為黃會林教授。畢業(yè)以后,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和電視藝術學院任教直今,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并獲上海戲劇學院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為余秋雨教授,是上海戲劇學院歷史上培養(yǎng)的第一位博士,2004年獲得教授任職資格。在復旦大學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從事了兩期四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是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位戲劇戲曲學博士后。2008年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德國研修。
1992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話劇團從事社會實踐工作,1995年在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進修,1995年至1997年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學監(jiān)督,1998年開始擔任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上海黃河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2005年至2006年擔任上海市寶山區(qū)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2006年至2009年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研究所所長。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經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39、40次常委會議通過,厲震林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在上海戲劇學院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講的課程,主要有《中國新時期電影導演美學》、《電影研究方法論》、《新中國電影導演史》、《影視導演基礎》、《影視名片分析》等。
個人學術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演員文化和導演文化兩個領域,涉及電影和戲劇等學科內容,以文化人類學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一百七十余篇,約一百八十余萬字。出版?zhèn)人專著《中國電影和電視的修辭學分析》、《戲劇人格:一種文化人類學的學術寫作》、《集體有意識與集體無意識----中國戲劇電影電視文化行為的精神結構分析》、《童年方舟——厲震林劇作選》、《體驗文化現場》、《電影的轉身——中國電影的現代化運動及其文化闡述》、《論原始戲劇與前衛(wèi)戲劇》,主編出版《電視藝術概論》、《轉型之癢——戲劇影視文學研究的再度現代化》、《空間圖譜——戲劇影視文學的國家形象和城市氣質研究》、《青春之殤——戲劇影視文學的青春美學研究》、《導演的律動——華語電影、實驗影像和作者電影研究》、《電影名片十五講》、《雙輪美學——中國戲劇和中國電影互動發(fā)展研究》、《影像藝術論》等著作多部。
兩次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個人獨立承擔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上海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項目、上海市“曙光學者”計劃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等院校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
演藝經歷
拍攝電視劇代表作品有四十六集電視連續(xù)劇《康熙王朝》、三十集電視連續(xù)劇《開漳圣王陳元光》等,發(fā)表電影文學劇本《童年方舟》、《芝麻開門》、電視文學劇本《我們的橄欖屋》、獨幕話劇《都市晨曲》等,參與制作大型現代越劇《玉卿嫂》、大型現代甬劇《結婚十年》等。發(fā)表文學作品約二十萬字。
2018年3月20號,擔任電影《昨昔》制片人。4月21日,擔任院線文藝電影《蝴蝶不說話》總制片人。
主要作品
播出時間 | 劇名 | 導演 | 主演 | 職務 | 類型 |
---|---|---|---|---|---|
蝴蝶不說話 | 姚銳 | 姚銳、陶陸一然、郭子依 | 總制片人 | 電影 | |
昨昔 | 姚銳 | 姚銳、李秋香、劉占領 | 制片人 | 電影 |
所獲獎項以及擔任職務
1997年被授予上海戲劇學院“優(yōu)秀青年教師”榮譽稱號,2003年被選拔為上海市“曙光學者”,2005年獲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2006年獲“上海市優(yōu)秀文藝人才獎”。作品和論文曾經四次榮獲“金鷹電視獎”、九次榮獲中國戲劇文學獎、二次榮獲“田漢戲劇獎”,另外曾獲“曹禺戲劇獎”等國家級和省市級獎項多項!
曾經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學監(jiān)督、藝術管理教研室主任、文藝編導教研室主任、戲劇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上海黃河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上海市寶山區(qū)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處長等各種行政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