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心理治療的成就
艾瑞克森對心理治療的了解冠乎群倫,我國著名的心理專家郝濱先生在其著作《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中稱米爾頓·艾瑞克森是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的心理治療大師。他是一位實用主義者,沉迷于人類的韌性和無限的潛能。他探索人如何能改變。他不是一個試圖去描繪人為什么是他們當前面貌的理論家。艾瑞克森獨特的天份不僅在于他辨識功能失;蛟斐僧斒氯说膯栴}的根源,他非凡的能力還展現(xiàn)在找出阻礙病人復原的因素。然后他會擬出介入的方式,快速地移除這些障礙。
艾瑞克森是現(xiàn)代醫(yī)療催眠之父,在發(fā)展新的催眠誘導方式與應用上有非凡的創(chuàng)見。他是五本催眠書籍的共同作者,發(fā)表了超過一百三十篇的專業(yè)文獻,其中大部份是關于催眠治療。他是美國臨床催眠學會(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Hypnosis)的創(chuàng)辦人兼第一任主席,同時創(chuàng)辦了學會的官方刊物《美國臨床催眠期刊》,并擔任編輯長達十年。他經(jīng)常游歷各處為專業(yè)人士講學催眠,特別是在美國境內(nèi),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催眠先生”。艾瑞克森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學術殿堂中的跳梁小丑” 。
疾病的折磨
艾瑞克森也有著令人驚奇的生命力。他承受著許多身體病痛的折磨,包括長期的疼痛。當病人來到他面前,他們面對的是一位承受的 磨難不亞于他們的人,可能還超過他們所受的。然而,他很快樂,用 活著的姿態(tài)散放他的 喜悅。當他鼓勵病人去欣賞生命,和超越病痛與限制,他的病人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親身的體驗來給他們建議和幫助。 艾瑞克森有著身體上的嚴重疾病,他的 肩膀曾經(jīng)是一高一低的,他為了像常人一樣,就站在 鏡子面前,用自己獨特的 催眠理論,硬是把肩膀基本恢復成常人的摸樣,不過也因為這樣,他的脊椎骨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和扭曲,享年79歲,他用強大的意念活到了近80歲,我想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令人驚嘆和感動的奇跡天才的催眠師
艾瑞克森是 舉世聞名的天才 催眠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梁小丑”;他是全世界聞名的偉大醫(yī)學 催眠大師,常因奇跡般的治好了那些被認為是“毫無希望”的病人而 聞名遐邇,因而,他被認為是是一位杰出的 創(chuàng)新者,徹底地 顛覆傳統(tǒng),替催眠和心理治療注入新的元素的催眠領袖;他是現(xiàn)代醫(yī)療催眠之父,在發(fā)展新的催眠誘導方式與應用上有非凡的創(chuàng)見。雖然他已去世26年,但在催眠領域至今仍然沒有人能超越他。獨特的治療手段
艾瑞克森以咨商師、分析師、鑒定人、仲裁者、倡導者、激勵者、心靈導師、接納的權威或嚴厲的父母等不同的面貌來面對每一個病人,他強調(diào)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每個人會被獨特的需求和不同的防衛(wèi)模式所激發(fā),每個人都需要原創(chuàng)的介入模式,而非正統(tǒng)、缺乏想像空間和教條式的治療方式。他認為他自己、他的話、語調(diào)、說話的舉止,還有以身體動作當成影響的媒介都能促發(fā)改變。他感興趣于實際的改變 ,而不是理論,他認為傳統(tǒng)的理論是一項障礙,將治療師系在一塊徹底無望的基石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暗示、誘騙、計謀大量個別化多層次溝通的刺探、語言和非語言訊息,為了讓病人在不全然意識到受操弄的狀況下產(chǎn)生影響。有時候他沒有成功,但這只是提供他新的刺激,讓他去克服病人為了改變而使用潛在資源和潛力的抗拒。
艾瑞克森經(jīng)常會在病人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抗拒時表現(xiàn)出支持病人的疾病和防衛(wèi),或他會給予病人似乎是奇特的、無所關聯(lián)的作業(yè)。他會提供很尋常的建議及常識性的治療,善加利用這些顯而易見的原則。相反地,他會運用隱喻和間接的誘導,并不直接切入要點。他會創(chuàng)造情境,“讓病人自發(fā)地理解到他們之前未曾發(fā)覺的改變潛能。”但這些手段都有一種目的:只為了讓病人困惑到足以迫使他們敞開心房,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技術并沒有經(jīng)過事先的挑選,但都適合當下情境的迫切需要。催眠被運用在能有效促進治療的情境。雖然人格和價值觀改變向來被視為或快或慢會達成的理想目標,但他的立即目標是緩解癥狀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