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鄭豐喜,臺灣云林縣口湖鄉(xiāng)人,出生于1943年,1975年因肝癌逝世,年32歲。臺灣云林人。父母是農(nóng)民。出生時右腳自膝蓋以下,前后左右彎曲,左腳自膝蓋以下突然萎縮,腳板翹上。他的母親悲痛不已,當場暈了過去,進而鄭豐喜險遭拋棄,在祖父和媽媽細心照料下,鄭豐喜慢慢地長大。6歲時,祖父去世,鄭豐喜被父母遺棄,跟隨耍猴賣藥的趙老伯流浪賣藝就食。 8歲時跟哥哥在離家數(shù)里外的鴨寮放鴨,獨立生活。一次遇到風雨和大水,幾乎被淹死,從小就飽嘗了生活的苦難。而他憑借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生存下來,還爭取上了學,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在中學戴校長和矯正醫(yī)院徐院長的支持鼓勵下裝上假肢后,更不怕摔破手腳,學會騎自行車上學。為完成中學學業(yè),鄭豐喜到處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條船》參加征文大賽,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很多人表示愿意資助他完成學業(yè),而他卻不愿過多依靠他人,后來圓滿地完成中學的學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臺灣中興大學法律系。后事跡見報,引起社會贊譽。 他的堅強毅力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感動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學吳繼釗。可是吳繼釗的父母百般阻撓。幾經(jīng)周折,兩位有情人終于結為夫妻;楹筮育有兩個女兒。 大學畢業(yè)后,返家鄉(xiāng)中學任教,立志建設圖書館,深得鄉(xiāng)親和學生的崇敬。個人榮譽
在妻子的支持下,續(xù)寫自傳體小說《汪洋中的一條破船》,發(fā)表后引起轟動,重版10次,事跡廣為流傳,蔣經(jīng)國頗為關注予以褒揚。 1974年列名臺灣第12屆 "十大杰出青年"。 后不幸身患肝癌,于1975年逝世,年僅32歲。其事跡拍成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并獲金馬獎,
人物評價
鄭豐喜過逝後,其遺孀為了紀念他,于是在口湖鄉(xiāng)創(chuàng)立鄭豐喜圖書館,于1989年完工,由建筑師李祖源設計,館中除了藏書之外,尚有鄭豐喜使用過的書籍、義肢等遺物,供人參觀。1977年財團法人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成立,是中國民國最早從事身心障礙公益的基金會,更設立獎學金幫助鼓勵有肢體障礙的學子就學、出國深造。
人物影響
最有名的著作是傳記《汪洋中的破船》,內(nèi)容描述自己成長和奮斗過程,受到當時“總統(tǒng)”蔣經(jīng)國的贊譽,并建議他將書名改為《汪洋中的一條船》,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此書曾獲1986年(民國75年)臺北市圖書周好書第一名,還獲得中國時報40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之一;1998年(民國87年)再獲得《講義雜志》票選對現(xiàn)代人影響最大的十本中國名著第5名。改編自此書的電影在1977年上映,由李行擔任導演,秦漢、林鳳嬌、葛香亭、邵弟主演,中影公司出品; 2000年公共電視臺也曾將鄭豐喜的故事改編為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