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光華(1896-1930)重慶市 梁平縣太平鄉(xiāng)人;1925年投筆從戎,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共產黨正處于困難時期,他帶了一些武器回鄉(xiāng)鬧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7月,李光華組建四川紅軍第三路游擊隊,他任總指揮;同年8月,率部與敵作戰(zhàn)中身負重傷被俘;9月21日被害于豐都,時年34歲。
生平
李光華,1896年出生在太平的一個貧民家庭,從小喜歡看書,尤其愛好政治軍事,身材魁梧,聲如洪鐘。家中兄弟三人,分別叫李光云、李次華,都是中國共產黨員。光華最初在川軍當兵,依靠自己的努力當到團長。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因不滿蔣家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不忍百姓群眾的民生疾苦,同時受到弟弟李次華的影響,他毅然回到家鄉(xiāng),與李次華、李維等人組織農民武裝,成立了民團組織,李光華任太平鄉(xiāng)民團團總,口號是“打富濟貧、破倉分谷”,在他領導下,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和農民政治夜校?吹皆S多貧困群眾在春節(jié)和春荒時沒有糧食吃,組織農協(xié)向當地土豪劣紳征收“三升捐”,共3000多石谷子(折合75萬斤),采取“春借秋還、不要利息”的方式,把這些谷子借給農民渡過難關,農民有了收成后再歸還(無力歸還的就不歸還),儲備起來以應來年需用。農民政治夜校主要是給百姓開辦識字課,宣傳三民主義、馬列思想,當時夜校里還有李次華從北大帶回來的油印機、濕印機,用來印發(fā)宣傳資料,群眾們白天參加勞動生產,晚上在政治夜校學習。民團組織還擔負阻擊外圍土匪,保衛(wèi)百姓安全的任務,在當時的戰(zhàn)亂年代,很多地方的民眾連肚子都填不飽,而太平、龍沙(今云龍)這帶的百姓因為有了李光華的領導,有了農貸谷,得以順利渡過難關,當地群眾人人感激共產黨的領導,爭相稱頌李光華的仁義之舉。
1930年,李光華率領民團與虎南組織共同去忠縣打土匪,途中李次華勸光華起義:“周圍七個縣都已經起義戰(zhàn)斗,我們不能甘落人后,可以趁此起義”,7月28日,他們在忠縣宣告起義,成立四川紅軍第三路游擊隊,光華被上級黨組織任命為總指揮長。他們征戰(zhàn)在梁平、忠縣、萬縣、石柱等地,后在石柱光華和次華都不幸被捕。戰(zhàn)友李維說:“光華哥實在有志氣、有骨氣,被抓后他飯照吃、口號照喊,視死如歸!,死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刑場上講話,他對刑場群眾大聲宣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吶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工農團結萬歲”,一直到太陽西下,最終為了他的共產主義事業(yè)慷慨赴死,卻未曾給家中父母幼子留下只言片語。據說,光華行刑時,槍聲響過,子彈從光華的額頭穿過,但光華仍未倒地,而是大聲說道:“我李光華只受一炮之打”。行刑的劊子手也被他的氣勢所震懾,不敢再開第二槍。后來有人給光華遞上一瓢水,光華飲過,大呼過癮,才倒地而亡 。
他家境清貧,10歲以后才開始讀書,后考入梁山職業(yè)中學。1922年在梁山縣農業(yè)學校任教。1925年到川軍當兵,曾任排、連、團長;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他毅然回鄉(xiāng)投身革命,與從北京歸來的三弟次華及由武漢返梁的李維、王一貫等在梁、墊交界的龍沙(今云龍)、太平一帶農村傳播革命真理,組織農民武裝。1928年,縣府奉命組織民團,成立縣民團團務委員會,李光華、王一貫等分別擔任龍沙、太平鄉(xiāng)團總職務,并被推薦為縣團務委員會委員。他們以籌措經費名義,向富紳攤派錢糧,購買槍支、彈藥、服裝,并通過收繳土匪和社會上的零星武器以擴充軍備,同時在姚家灣設立地下兵工廠修造槍支。不到半年,太平鄉(xiāng)就組織起一支400多人、300多支槍的訓練有素的民團隊伍。為了更好地發(fā)動群眾,光華、次華開辦平民識字班,自編自印《平民千字課》和廣為流傳的《莊嫁佬歌》。1929年,墊江縣栗樹場數十名土匪竄來太平鄉(xiāng),他親率民團出擊,全殲土匪,保衛(wèi)鄉(xiāng)里。他的勇敢需要我們學習。
起義
1930年7月,正當中共梁山地下黨組織農民進行武裝斗爭之際,中共四川省委指示:“虎南的武裝力量,與李光華領導的農民武裝,合并成立四川紅軍第三路游擊隊,遠征湘鄂西與賀龍部隊會合,參加圍攻武漢的戰(zhàn)斗!蓖7月28日,虎南隊伍開到龍沙。龍沙、太平的民團以“打土匪”的名義,將部隊拖到路上才宣布起義。第二天,三支農民武裝1300余人,在忠縣的黃欽壩宣告成立四川紅軍第三路游擊隊,由李光華任總指揮,王維舟任副總指揮,開始東征。正當此時,李光華接到家鄉(xiāng)族長李應軒阻止其舉行武裝起義的來信。他讓次華以自己的名義回信給族長:“晚輩等倡舉義旗,實乃被逼梁山,觀我中華,列強虎視眈眈于外,軍閥混戰(zhàn)洶洶于內,百業(yè)凋蔽,民不聊生。吾等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敢不奮身苦戰(zhàn)為前軀乎?今大事已起,猶如開弓弦響無有回頭之箭,大江東去何來倒流之水……”他將族長的來信和自己的回信在游擊隊員中公布,借以激勵斗志,穩(wěn)定軍心。是年8月3日,游擊隊趕到長江邊的忠縣石寶寨。6日渡江途經石柱縣的西界沱,翻過方斗山,登上月兒山,駐扎在西樂坪進行整訓。駐豐都縣城的軍閥陳蘭亭部張曉平團聞訊對游擊隊窮追不舍。張部在地方反動民團的配合下,層層包圍游擊隊。李光華率部突圍,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押往豐都,遭受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