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南明大臣。字鐵庵。漢族,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啟二年進士。曾任南京司業(yè)、祭酒。后為權臣薛國觀彈劾,罷官家居。南明福王起為詹事,唐王召為禮部尚書,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職。永歷四年(1650),到梧州見永歷帝,任東閣大學士。次年,為聯(lián)絡川中諸鎮(zhèn)之兵,自請往四川督師;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處軍務。到貴州都勻時,為孫可望所拘。數(shù)月后脫身到川東,聯(lián)絡川鄂邊境的農(nóng)民軍——夔東十三家抗清。永歷十三年,督十三家中的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等十六營由水路會攻重慶。后因十六營中的地主武裝譚弘、譚詣殺死譚文致遭失敗。不久病死。
人物傳記
文安之,夷陵人,明末大臣。
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除南京司業(yè)。崇禎中,
就遷祭酒,為薛國觀所構,削藉歸。久之,言官交薦,未及召而京師陷。
福王時,起為詹事。唐王復召拜禮部尚書。安之方轉側兵戈間,皆不赴。永
明王以瞿式耜薦,與王錫兗并拜東閣大學士,亦不赴。順治七年六月,安之謁王
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國變,絕意用世。至是見國勢愈危,慨然思起
扶之,乃就職。時嚴起恒為首輔,王化澄、朱天麟次之,起恒讓安之而自處其下。
孫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其后桂林破,王奔南寧。大兵日迫,
云南又為可望據(jù),不可往。安之念川中諸鎮(zhèn)兵尚強,欲結之,共獎王室,乃自請
督師,加諸鎮(zhèn)封爵。王從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
處軍務,賜劍,便宜從事。進諸將王光興,郝永忠、劉體仁、袁宗第、李來亨、
王友進、塔天寶、馬云翔、郝珍、李復榮、譚弘、譚詣、譚文、黨守素等公侯爵,
即令安之赍敕印行?赏劧鴲褐,又素銜前阻封議,遣兵伺于都勻,邀止安之,
追奪光興等敕印。留數(shù)月,乃令人湖廣。安之遠客他鄉(xiāng),無所歸,復赴貴州,將
謁王于安龍。可望坐以罪,戍之畢節(jié)衛(wèi)。
先是,可望欲設六部、翰林等官,慮人議其僣,乃以范礦、馬兆義、任僎、
萬年策為吏、戶、禮、兵尚書,并加行營之號。后又以程源代年策。而僎最寵,
與方于宣屢勸進,可望令待王入黔議之。王久駐安龍,可望遂自設內閣六部等官,
以安之為東閣大學士。安之不為用,久之走川東,依劉體仁以居。
李赤心,高必正等久竄廣西賓、橫、南寧間。赤心死,養(yǎng)子來亨代領其眾,
推必正為主。必正又死,其眾食盡,且畏大兵逼,率眾走川東,分據(jù)川、湖間,
耕田自給。川中舊將王光興、譚弘等附之,眾猶數(shù)十萬。
順治十六年正月,王奔永昌。安之率體仁、宗第、來亨等十六營由水道襲重
慶。會譚弘、譚詣殺譚文,諸將不服。安之欲討弘、詣,弘、詣懼,率所部降于
大兵,諸鎮(zhèn)遂散。時王已入緬甸,地盡失,安之不久郁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