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 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始皇正徵發(fā)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dāng)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萬喜良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萬喜良,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jié),北風(fēng)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yuǎn)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萬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萬喜良已經(jīng)死了,尸骨被填進(jìn)了城墻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后,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shù)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會滲進(jìn)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于,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萬喜良的尸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yīng)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萬喜良念四十九天經(jīng),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萬喜良;埋葬萬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yīng)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后縱身跳進(jìn)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人物簡介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信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里。周靈王二十二年(齊莊公四年,前550年)秋,齊莊公姜光伐衛(wèi)、晉,奪取朝歌。前549年,齊莊公從朝歌回師,沒有回齊都臨淄便突襲莒國。在襲莒的戰(zhàn)斗中,齊國將領(lǐng)杞梁、華周英勇戰(zhàn)死,為國捐軀。后來齊莒講和罷戰(zhàn),齊人載杞梁尸回臨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靈柩于郊外的道路。齊莊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認(rèn)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國,齊莊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誠意,又倉促草率,對烈士不夠尊重,便回絕了齊莊公的郊外吊唁。后來,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齊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郎家村東)。應(yīng)該說,這段故事明文記載在《左傳》中,是真人實事。雖無后來“哭夫”、“城崩”、“投水”等情節(jié),主要是表現(xiàn)杞梁妻大義凜然的剛烈性格,但其反對戰(zhàn)爭、熱愛丈夫的主體框架已隱隱顯現(xiàn)。
“哭夫”情節(jié)的增加,是在《禮記》“檀弓”里曾子的話。曾子說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話說“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吊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發(fā)生偏移。
“崩城”情節(jié)的增加,是在西漢劉向的《說苑》;在《列女傳》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jié)。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jìn)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xù)夸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jīng)走出了史實的范圍,演變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xué)作品了。
如果說從春秋到西晉,杞梁妻的故事還是在史實的基礎(chǔ)上添枝加葉的話,那么,到了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那里,就變得面目全非了。貫休在這首詩里,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nèi)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經(jīng)過貫休的大幅度調(diào)整,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fā)泄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從開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傳說,其間有兩千余年。一個故事能長時間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并不斷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故事代表了整個人類的共同愿望,抒發(fā)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心聲。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穩(wěn)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寧。
故事詳情
故事〔一〕: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里。孟、姜兩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約秋后結(jié)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jié)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zhǔn)備分享。忽聽葫蘆里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可是孟老漢也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zhí)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到后來,只好請村里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么這葫蘆里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yǎng)吧!庇谑切」媚锉愠闪私蟽杉业恼粕厦髦,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連環(huán)畫
斗轉(zhuǎn)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
這一天,孟姜女做完針線,到后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撈,忽聽背后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fēng)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對年輕人私進(jìn)后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進(jìn)我的后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
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長城,到處抓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范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才是因饑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范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范喜良道:“你現(xiàn)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終于答應(yīng)。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偏巧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垂姜女美色,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jī)報復(fù)。如今聽說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
這時孟家還蒙在鼓里呢,他們剛剛新婚三天,都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群官兵沖進(jìn)來,不由分說,把范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夫君被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zhuǎn)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御寒,便日夜趕著縫制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儂情。”
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fēng)餐露宿,不知饑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于來到了長城腳下?砷L城下民夫數(shù)以萬計,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范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里筑墻了。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guī)。這一哭感天動地,白云為之停步,百鳥為之噤聲。直哭了七天七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長城傾倒八百里,早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來。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見她貌美非凡,便欲納她為妃。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萬歲身穿麻衣到墳前祭奠!鼻厥蓟氏肓讼氡愦饝(yīng)了!〔粠兹眨L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祀。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的妃子,休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似在為孟姜女悲嘆。
故事〔二〕:
在秦始皇那個時候,有條天河隔開兩個莊,河?xùn)|沿是西瓜莊,河西沿是葫蘆莊。有一年,葫蘆莊萬老漢在院里種棵葫蘆,葫蘆秧長到了鄰居西老漢的房頂上,結(jié)了個斗大的葫蘆。倆老漢一商量,等葫蘆長成,一個葫蘆鋸倆瓢,一家一個。
葫蘆長成了一鋸開,您說咋著?葫蘆里頭躺個胖小子。他倆看著小孩子又喜歡又害怕,不知咋辦是好哩。沉思良久,萬老漢抱起胖娃娃,笑著說:“葫蘆里生小孩,天不絕人啊!”可是這兩家人一個孩子咋辦哩?許老漢說:“好辦,把墻頭一扒,孩子兩家合養(yǎng)著,起名叫萬西郎!本瓦@,兩處宅子并一處,兩家合成了一家。后來,人們叫轉(zhuǎn)了音,把萬西郎叫成范喜良了。咱就叫他范喜良吧!
十多年過后,萬喜良長成了大小伙子,正趕上秦始皇抓丁打邊墻,派兵來到了葫蘆莊。范喜良趁天黑人亂,跳水逃到了河?xùn)|西瓜莊。西瓜莊家家都種西瓜。他一見追兵攆來了,慌忙扒住一家的墻頭就往里跳。說起來巧啦,墻里邊是西瓜園,墻根有個老土窯。上面拖滿了西瓜秧。他跳過墻頭,正好跳進(jìn)土窯里。天又黑,瓜秧又深,追兵找來找去,沒找著他,就走了。不料,范喜良掉土窯里又扭住了腳脖子。到天明,主家來卸西瓜把他從土窯里拉出來。
瓜園主人是倆老頭,一個姓孟,一個姓姜,跟前只一個嬌閨女,名叫孟姜。她的小出身跟范喜良一樣;十幾年前,孟老漢和姜老漢在地墑溝里出棵西瓜,結(jié)水桶恁大個瓜。當(dāng)時他倆商量好了,瓜不摘,秧不拔,瓜長熟了一刀兩半兒,一家半拉。在分瓜時,一刀下去,瓜里頭出來了小閨女,才起名叫孟姜女。如今已長成個大閨女,又齊整,又漂亮,說媒的踢破門坎子。說一個,她搖搖頭,說一個,她搖搖頭,一連說了七七四十九家,一家也沒成。這回巧啦,就該苦葫蘆配甜西瓜。孟姜女和范喜良一照面,相中了;給老人一透,也都怪樂意。正好葫蘆莊的許老頭是孟姜女的干大,托許老頭當(dāng)媒人,三說兩不說,說成啦。
孟姜女和范喜良成了親,拜了堂,家里地里有人忙,小日子越過越得法,從這年起,葫蘆莊棚上架葫蘆,地里滾西瓜,西瓜葫蘆一齊長。后來,西瓜秧爬上了葫蘆架,葫蘆拖到了西瓜地。風(fēng)一刮,葉挨葉,花碰花,葫蘆莊的苦葫蘆變甜了。直到如今,還有苦葫蘆和甜葫蘆兩樣。人們說,能鋸飄的苦葫蘆是范喜良種的,能炒菜的甜葫蘆是孟姜女種的。
據(jù)傳說,葫蘆只開白花,不開紅花,是范喜良死在長城以后,孟姜女為他穿的孝。一直到現(xiàn)在,豫東的年輕婦女為死人穿孝,還在頭上扎白布條,纏白頭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