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軍貴之家
燕德妃出身北朝傳統(tǒng)的軍事世家。燕氏家族祖孫三人,歷經(jīng)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領(lǐng)兵征討,實(shí)為當(dāng)時(shí)上層軍事貴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祖父 燕榮,北周時(shí)跟從周武帝討伐北齊,以功勛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高邑縣公;隋文帝時(shí),跟隨楊廣伐陳,捕獲蕭瓛,平定晉陵、會(huì)稽,可謂戰(zhàn)功卓著;但燕榮為人嚴(yán)苛殘酷,多行欺壓凌虐之事,后因報(bào)復(fù)虐待元弘嗣事發(fā),被 隋文帝賜死 。
燕德妃之父燕寶壽,年輕時(shí)有 神童之美譽(yù),但似受父之累,未從 官途。不過燕寶壽的婚姻并未受此影響,燕氏之母是隋朝太尉、觀王 楊雄第三女,德高 孟母,學(xué)冠曹妻 。因此,燕德妃與隋朝皇室,可為表親。
德才佳人
燕德妃幼年時(shí),頗有乃父之風(fēng)。墓志這樣描述她的品性:“深受雙親寵愛而幼年不好玩耍,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體態(tài)沉靜、舉止幽閑,節(jié)操高尚、處事變通,擅長女紅,詩文俱加”,是一位德才兼?zhèn)涞母唛T淑女。
其兄燕敬嗣讓其讀《 上林賦》,燕德妃匆匆瀏覽,隨即便背誦出來,因此她的母親曾(常)說:“(燕德妃) 性情 聰慧,見識廣博,善于 文辭。如果是個(gè)男子,一定會(huì)成為國家的棟梁 ”。因此在燕德妃十三歲時(shí),她已經(jīng)名滿于當(dāng)時(shí),621年(武德四年),被禮聘入 秦王府,封為“貴人”。
627年( 貞觀元年),燕氏正式拜冊 賢妃,644年(貞觀十八年)遷封德妃。第二次冊封,聯(lián)系 齊王 李佑于貞觀十七年謀反,而昭陵有陰嬪墓志出土,而燕賢妃恰巧在一年之后冊德妃,推測陰德妃因受子株連左遷為嬪,使得四妃有一空缺,因此燕妃改封德妃。
燕德妃先后為唐太宗生育過兩位皇子,但是次子早夭,長子即越王李貞,則順利長大,堪稱宗室才王,由此可見燕德妃不但自身才情佳美,亦教子有方。
650年(永徽元年),依朝例,唐高宗冊拜燕德妃為 越國太妃 。燕太妃隨同兒子越王李貞遠(yuǎn)赴藩地,嚴(yán)加教誨,治家得法,自成一格。燕德妃以忠孝約束晚輩的行為,以盛衰興亡辨別是非道理,堪稱典范。但燕德妃晚年多疾,尤其患有眼病,但她不喜好絲竹娛樂,只讓侍從誦讀文章,以聽為樂 。
高武良交
值得一提的是,武后之母楊氏是楊達(dá)之女,而楊達(dá)又是楊雄的弟弟,所以燕德妃的母親與武后的母親(楊達(dá)之女)乃是堂姐妹,故而燕德妃、巢 王妃楊氏(即 李元吉之妻,楊雄之子 楊師道的從侄女)、武后俱為表親。因此,后世猜測,637年(貞觀十一年),在 武則天以貌美、進(jìn)入 李世民后宮成為五品 才人這件事上,位列四妃之一的燕德妃或?yàn)槠渲Α?
燕 太妃平常行為處世謙和 溫恭,因此在高宗朝武后關(guān)系良好。高宗與武后對她非常尊敬,拜謁昭陵時(shí)將其奉于長輩之席 ,在京時(shí)亦常請她入宮聚會(huì),平時(shí)其子 越王李貞所受恩禮也在諸王之上。665年(麟德二年),高宗 泰山封禪,燕太妃次于武后而主持終獻(xiàn),與武后一起,以女性的身份參與了國家最高級別的祭祀大典,可謂榮寵已極 。
670年( 咸亨元年),武后之母 榮國夫人去世,燕太妃趕赴洛陽致哀,于671年(咸亨二年)七月病逝于鄭州傳舍,享年63歲,十二月陪葬昭陵。武后對燕德妃的病逝極為哀痛 ,唐高宗令 工部尚書 楊昉負(fù)責(zé)葬儀、 許敬宗為其神道碑撰文,賜東園秘器、贈(zèng)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儀仗送到她的墓地再返回,并特別給予鼓吹 ;武后令東都寺觀為她齋戒,宋州僧尼為她設(shè)道場超度三日,并度二十七良人,造佛陀繡像二尊,親筆制銘繡于座下,給予了這位表姐極其隆重的飾終之典 。不僅如此,公元688年( 垂拱四年),李貞起兵反武,失敗自殺,武則天并未因此而牽連燕德妃墓葬。
家族成員
長輩
祖父燕侃,出仕西魏,為 車騎大將軍、 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左衛(wèi)大將軍、 楚州刺史、 上柱國、 陽平郡開國公 。
祖父 燕榮,出仕北周,為開府儀同三司、 晉州刺史、隋 蒲州刺史、揚(yáng)州總管、邢瀛恒定營幽平檀滄易媯貝一十二州大總管、左武候大將軍、上柱國、洛叢郡公 。
父燕寶壽,母楊氏。
子女
越敬王 李貞。
江殤王 李囂,早殤。
后世紀(jì)念
燕妃墓,位于昭陵陵山東南方向,離主峰較近,規(guī)格頗高。墓前有石羊、 石虎、石柱、碑為龜背。前墓道未清理,墓道、墓室出土有陶俑、壁畫,以及墓志一方 。
燕妃神道碑,672年(唐咸亨三年)刻,楷書,許敬宗撰文,高正臣書,總約3400余字,有缺字。原存于 禮泉縣煙霞鄉(xiāng) 東坪村東燕妃墓前,清末出土,后又埋沒。1964年重新出土。1975年移入 昭陵博物館。
墓志銘,671年(唐咸亨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刻,楷書,約2000字,保存為良好。1990年后,5月出土于禮泉縣煙霞鄉(xiāng)東坪村東燕妃墓中。志蓋厚18厘米,底邊長96.5厘米,蓋面篆書“大唐 越國故太妃燕氏墓銘”; 志石邊長96.5厘米,厚18.2厘米,五十行,行四十八字。
史籍記載
1、《 舊唐書》:
《本紀(jì)第五》 、《列傳第二十六》 、《志第三.禮儀三》 。
2、《 新唐書》:
《列傳第五》 、《志第四.禮樂四》 。
3、《 唐會(huì)要卷二十》。
4、《 資治通鑒卷二十一》。
5、《大唐 越國故太妃燕氏墓志銘并序》。
6、《封貴人燕氏為 賢妃制》。
7、《封賢妃燕氏為德妃制》。
8、《封德妃燕氏為越國太妃制》。
人物評價(jià)
1、李世民 :軒曜垂象,閨廷列位,助宣陰教,取則上玄,爰從古昔,寔惟通典。貴人燕氏識悟開朗,性履清暢,譽(yù)流笄翟,義彰蘋藻。擅美公宮,移芳椒掖,情深惟舊,宜正恒序? 賢妃。
2、李世民 :二南垂范,王風(fēng)之所基;六宮分職,陰教之所系。故能清眺側(cè)于九霄,弘禮樂于八表。賢妃燕氏器懷 明淑,志識詔令,地惟軒冕之華,德備言容之美。夙陪巾櫛,早侍 宮闈。幽閑之譽(yù),播 蘭芳 于彤管;婉嫕之風(fēng),流玉潤于紫殿。授以徽命,寔允茂典?傻洛。
3、李治 :德妃燕氏操履貞正,婉順騰芳,德范椒宮,聲華 桂殿。宜加徽命,以申朝獎(jiǎng)?稍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