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世界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中國大熊貓研究研第一人、大熊貓生態(tài)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四川開江縣人,1929年出生,1955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生物系。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脊椎動物研究班。1973年前先后從事脊椎動物學教學和研究、長江水產資源研究。
1974~1977年組織和領導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的調查研究,
1978~1984年代表中方專家組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研究保護大熊貓,并兼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后從事研究生教育,先后三次帶領研究生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大熊貓研究項目。
發(fā)表論文近200篇,專著23本,先后獲省部級獎14項。1987年國家科委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的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歷任西華師范大學(原四川師范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臥龍保護區(qū)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西華師范大學(原南充師范學院、四川師范學院)珍稀動植物研究所教授、所長、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獸類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和中國動物園協(xié)會理事。長期從事大熊貓研究工作,對保護大熊貓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一等獎獲得者,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授予胡錦矗教授的瀕危動物研究團隊“自然保護貢獻獎”最高榮譽稱號。2008年應邀接受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大家》欄目專訪。另有多項榮譽。
1973年前先后從事脊椎動物學教學和研究、長江水產資源研究。1974~1977年組織和領導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的調查研究,1978~1984年代表中方專家組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研究保護大熊貓,并兼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后從事研究生教育,先后三次帶領研究生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大熊貓研究項目。發(fā)表論文近200篇,專著23本,先后獲省部級獎14項。1987年國家科委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的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著作
《臥龍的大熊貓》、《大熊貓生物學研究與進展》、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生態(tài)生物學研究》、
《四川資源動物志》(第二卷獸類)、
《大熊貓的風采》、
《九萬里熊貓故鄉(xiāng)考察記》、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