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巴爾干半島的伊利里亞,狄奧克萊斯(即戴克里先)崛起為羅馬執(zhí)政官(譯注:此時的執(zhí)政官實為皇帝)。其于284年11月20日被羅馬軍隊推舉為執(zhí)政官以取代剛駕崩的努梅里安成為羅馬帝國共治者,在公元285年春,當另一位皇帝卡里努斯被刺殺后,其成為羅馬帝國惟一的皇帝,此時其正式改名為戴克里先。
此前,在235年至284年間,羅馬接連出現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兩至三年。
戴克里先在公元284年至298年間讓人感覺步上前數任短命皇帝的后塵,為保衛(wèi)帝國的疆域不斷挑起戰(zhàn)爭,使帝國平民不斷起義。然而,在298年,戴克里先成功阻止日爾曼人橫渡多瑙河與萊茵河,使其無法進侵羅馬帝國本土,又制止了波斯帝國對敘利亞與巴勒斯坦地區(qū)的進犯,并打敗了其國內的政敵,這使得他成功地穩(wěn)住帝位。
改革
屋大維開創(chuàng)了羅馬帝國,雖然我們稱其為羅馬皇帝,但實際上,當時他的稱號是“元首”。直到戴克里先執(zhí)政時,才將“元首”改為“皇帝”,正式確立了君主制。
公元284年,宮廷親衛(wèi)隊首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為帝。戴克里先繼位后,對內殘酷鎮(zhèn)壓高盧和阿非利加的起義,對外戰(zhàn)勝伊朗,打退日耳曼人的入侵,暫時鞏固了邊疆。于是,他便公開仿效波斯君主,以上地之神自居,穿戴有珍珠寶石裝飾的冠冕服裝,要求臣下晉見時行跪拜吻袍之禮。從此以后,“君主”代替了“元首”而成為皇帝的正式稱號,羅馬帝國也正式進入“君主制”統(tǒng)治的時代。
為了挽救羅馬帝國的危機,挽救腐朽沒落的奴隸制,維護和加強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戴克里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讓馬克西米安主管帝國西部,駐意大利北部的米蘭;他本人則主管帝國東部,坐鎮(zhèn)小亞細亞西部的尼科美底亞(今土耳其的伊茲米特),二人均稱奧古斯都。公元293年,兩位共治者各任命一位助手,稱為愷撒,分別治理部分地區(qū)。這樣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改革后原有的轄區(qū)較大的行省被劃小,行省總數由四十多個增到一百個,分別歸屬十二個行政區(qū)。各行省中,軍權和行政權分開。羅馬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仍然是帝國首都,但已不再是皇帝駐地。軍隊分為邊防軍團和機動軍團,人數大增。軍隊中“蠻族”成分不斷增加。
戴克里先還統(tǒng)一稅制,取消某些免稅特權。人頭稅和土地稅合一,作為財政主要收入。為保證稅源,禁止農業(yè)勞動者離開土地以及手工業(yè)者脫離同業(yè)行會。公元301年,為穩(wěn)定幣值,戴克里先確定了新的鑄幣含金、銀標準。同年,頒布物價敕令,對主要商品價格和勞動工資做了規(guī)定。他對基督教采取彈壓政策,公元303年和公元304年先后頒布了四道敕令,禁止舉行禮拜,清除軍隊和官員中的教徒,沒收教會財產,拆毀教堂,焚燒經書,逮捕神職人員,處死一些教徒。戴克里先的改革使面臨嚴重危機的帝國獲得暫時的穩(wěn)定。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同時退位。繼承戴克里先的是君士坦丁。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遷往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號稱“新羅馬”。
對基督教的迫害
在303年,羅馬帝國開始最后且最大的一次對基督徒的迫害。在戴克里先統(tǒng)治前期,并不極欲迫害基督徒,加萊里烏斯是唆擺其迫害基督徒的主要人物。然而戴克里先在其統(tǒng)治后期,卻變?yōu)閲揽崞群酵降木,并?03年2月24日發(fā)布首個逼害基督徒的法令。
首先,基督徒士兵需要離開軍隊,其后基督教堂的私產被充公,而且基督教的書籍被燒毀。在戴克里先的宮殿被兩次縱火后,其對基督徒采取更強硬的措施:基督徒要么放棄信仰,要么被處死。
這次對基督徒的逼害行動持續(xù)至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為止。這次逼害使得亞歷山大教區(qū)的教堂將戴克里先即位的年份,284年,視為殉道時期的新紀元。
殉道者包括教宗圣馬爾塞林努斯、圣女菲洛莫納、圣阿法、圣路濟亞、圣艾爾摩、圣弗洛里亞諾、圣喬治、圣艾格奈,而最后一位是于311年殉道的亞歷山太之彼得。
另一個逼害基督徒的影響是馬里努斯逃去蒂塔諾山,并在該地建立了圣馬力諾。
因為他嚴酷迫害基督徒所以得到一個稱號“黑色的十字”。
退休與死亡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宮殿,克羅地亞的斯普利特市正是依此而發(fā)展起來
在305年,戴克里先五十五歲時,在經過長期的病困后,戴克里先選擇退休,居住在權力中心,濱臨亞得里亞海的索羅那附近的宮殿里,并在該地實踐其最大的興趣,種卷心菜。在其后有人曾要求其重登帝位,卻被其斷然拒絕,并回復道:“當閣下看對在下于索羅那親手栽種的蔬菜時,閣下便不會再提出這種要求!笔俏ㄒ灰晃蛔栽阜艞壍畚慌c權力的羅馬皇帝;所有其他皇帝不是自然死亡,就是被人除去。 公元312年5月24日,于宮殿含笑而終,終年六十二歲。
戴克里先宮殿后來演變?yōu)榻袢盏目肆_地亞斯普利特的城市基石。
影響
戴克里先的改革在某些特定領域,如對軍事,民政與羅馬官僚系統(tǒng)的改革十分強而有力,并使羅馬帝國的生命延長一個世紀。然而,其創(chuàng)立的四帝共治制卻為日后內戰(zhàn)埋下伏線,并且在其死前已出現。四帝共治制只有在其直接管轄時才有效,當其放棄帝位與權力回到亞得里亞海海濱的田園里種菜時,四帝共治制很快便由內部崩潰,而一個新的,強大的統(tǒng)治者最終獲得勝利。其將帝國一分為二的政策,最終使帝國永久分裂,而東部帝國后來演變?yōu)榘菡纪サ蹏。西部帝國只持續(xù)多約兩個世紀,而拜占廷帝國,部份經由戴克里先的親自改革而來,則持續(xù)了另一個千年。其與其同志對基督徒與其他被其認為具有危害的宗教的逼害,卻使被逼害者更為聞名并影響更多民眾。這舉動與其開創(chuàng)的神權統(tǒng)治使君士坦丁大帝與基督教在日后興起。雖然其統(tǒng)治與貢獻被基督徒大幅度描黑,但事實上其統(tǒng)治時期為羅馬歷史里的轉折點,這點不容置疑。戴克里先自己則成為其中一位神秘與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其為羅馬帝國去掉了過多的羅馬共和國的殘余,而最后則如古羅馬政治家辛辛納圖斯一樣,退隱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