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畫家
王紱
[明](1362-1416),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號友石,又號九龍山人、青城山人,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少為弟子員,永樂初以善畫蔫,供事文淵閣,拜中書舍人。以墨竹名天下,得石室( 文同)、橡林( 吳鎮(zhèn))遺法,為明朝第一。山水師 王蒙、 倪瓚自有一種風(fēng)度,用筆精到,超出幼文( 徐賁)、天游( 陸廣)之上,而與蒙并駕。長江遠(yuǎn)山,叢篁怪石,有意所適,無不妙絕。作家士氣皆備,然其人品特高,能不為藝事所役,雖片紙尺縑,茍非其人不可得也。嘗月夜聞鄰笛,乘興畫幅竹訪遺之。其人乃大賈,喜甚,與羢綺各二,更求配幅。紱笑曰:“我為簫聲訪,汝以簫材報(bào)。汝俗子也!彼髑爱嬃阎。博學(xué),工詩。卒年五十五。 《明史本傳》、《畫史會要》、《無聲詩史》、《珊瑚網(wǎng)》、《王進(jìn)友石先生詩序》、《六研齋二筆》、《名山藏》、《式古堂書畫匯考》、《列朝詩集小傳》。
清畫家
尤擅小寫意花卉,兼承繼家學(xué),廣藏金石碑帖,其藏?cái)?shù)之富有“干蠱”之譽(yù),尤以“隋唐墓志”全張?jiān)刂≌錇槭廊朔Q頌。所藏珍品多有其藏印及原跋題記,惜日本入侵淪陷時(shí)幾乎被日人洗盜一空,零散下來的鳳毛麟角。著有《杭州師范學(xué)堂展覽書畫經(jīng)眼錄》、《百梅庵全韻梅花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