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林五娘(1261—1309) ,佚其名,因排行第五,人稱五娘,后人尊其為“義姑”。五娘生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是閩縣崇善西鄉(xiāng)永慶里塔林村(今福建閩侯縣尚干鎮(zhèn))人。林五娘生在官宦世家。祖林禹臣,系南宋紹定二年神童科進(jìn)士。父林津龍,字若云,寶祐元年進(jìn)士,官至尚書干官,后漸以他的官職名其故鄉(xiāng)為尚干。
林五娘從小隨父居官在外,知書達(dá)理,喜覽劉向編寫的《列女傳》,秉性溫良,端莊賢淑,聰慧能干,為父母掌上明珠。
林五娘19歲時,南宋王朝滅亡,父母相繼病故。五娘兄長林維本擔(dān)任廣東鹽運(yùn)使,見南宋已亡,棄官回到故里,隱居茶峰山(五虎山)下半月池。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日,林維本帶一家人乘船往光裕里籌岐村(今長樂縣轄)祭津龍之墓時,渡江遭大風(fēng),船翻沉,維本等溺死。家中僅存津龍生母黃氏、維本妻鄭氏、九歲侄女及五娘四人。
兄嫂鄭氏有遺腹,同年十一月廿七日,生下男兒,名元士。后嫂亦因悲痛過度而亡。眼看一家“重闈皤皤人已老,孤雛呱呱母長眠”慘景,五娘悲痛不已,認(rèn)為家庭的支撐,非老稚所能為力,決心以《列女傳》中魯義姑等為榜樣,矢志不嫁,上事祖母,下?lián)峁轮,“為林氏延續(xù)”。她治家有方,對侄兒教育嚴(yán)而有恩,勝似親生子女。時人向她求婚不絕,然終不能移其志。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五娘29歲時,祖母黃老太病逝,她治喪如禮。逾年,侄女(林元士的胞姐)出嫁,她亦盡心備辦嫁妝。
五娘含辛茹苦,終于培養(yǎng)侄兒林元士長大成人,擇偶成婚。她功成身退,喜曰:“吾今可卸責(zé)矣!”將所有資產(chǎn)憑證,全部交付元士掌管,自己則念經(jīng)吃素。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日壽終。
后人為表彰林五娘,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拓尚干宗祠西邊建造“林義姑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