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薛胄,字紹玄,隋河?xùn)|汾陰(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鼎)人,生卒年不詳。
薛胄出生于一個官僚家庭,父薛端,仕北周,官至蔡州刺史。薛胄自幼天資聰明,每讀書頗曉其大義,常感嘆后世的訓(xùn)注者,不能領(lǐng)會先圣的深旨所在,經(jīng)常據(jù)己意辨證錯誤,受到當時諸儒的稱贊。他還講氣節(jié),志于功名,北周明帝時,他襲父爵為文城郡公入仕,以后還任過上儀同、司金大夫和開府等職。
隋文帝代北周以后,薛胄被任為魯州刺史,未及上任,又改派代管盧州,不久又委任充州(今山東兗州)刺史。薛胄到兗州后,刑獄侍審系囚達數(shù)百人,于是他首先處理這一問題。他親自分析案情.審理被捕人犯,十余天即處理完畢,系囚大多放還,一時刑獄為之空虛。
薛胄在兗州任職時,還注意興修水利。兗州地勢較平,城東沂、泅二水,在此合而南流,形成大澤。薛胄到兗州之前,這一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水患,他到任后,校自勘察地勢,組織人力,利用地形,壘石為堰,使水西流,以分其勢,這樣不僅免去水患,又使很多被水淹沒的田地顯露出來,漸改造成沃土。之后,薛胄又進一步發(fā)展水利,開通淮河至海的通路,以方便海上貿(mào)易,這樣兗州漸漸富裕起來。百姓們高興地將薛胄為溝通淮河至海所挖之渠稱為“薛公豐兗渠”。
兗州任后,薛胄轉(zhuǎn)遷郢州刺史,在郢州期間以惠政聞于時。郢州秩滿,朝廷征他為衛(wèi)尉卿,不久又轉(zhuǎn)遷大理卿。大理卿主管刑獄.薛胄任內(nèi)持法寬平稱職。
太理卿任后,薛胄遷刑部尚書,主管刑法。這時已是隋文帝統(tǒng)治后期,隋文帝日益猜忌任刑,功臣宿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就連被他倚重的大臣高額颎也被猜疏。值此,與高颎交厚的大臣王世積閱罪被誅殺,又牽連到高颎,于是,隋文帝想治高颎之罪,就將高颎交刑部審型,薛胄對高颎審理后認為無罪,從而違背了隋文帝的旨意被隋文帝囚禁起來,過了很久才得以釋放。之后,隋文帝讓他代理相州(夸河南安陽市)刺史,任內(nèi),頗有政績。隋煬帝即位不久,手握重兵、鎮(zhèn)守太原的漢王楊諒起兵反叛,并遣部將綦良東出太行山攻打磁州(今河北磁縣)。不久又加兵相州。薛胄在乒臨城下時.不敢抵抗,派親信魯世范去綦良營中游說。漢王楊諒的叛亂平息后,朝廷追查此役中末盡責(zé)的官吏,認為薛胄當時對朝廷懷有貳心,即將他革職,鎖送大理寺聽審。薛胄在相州深受吏民愛戴,及他被捕后,詣闕為薛胄申冤的達百余人。雖然如此,薛胄還是被判免官,流放嶺南,病死在到嶺南途中。
隋書薛胄傳
原文
薛胄,字紹玄,河?xùn)|汾陰人也。父端,周蔡州刺史。胄少聰明,每覽異書,便曉其義。常嘆訓(xùn)注者不會圣人深旨,輒以意辯之,諸儒莫不稱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時,襲爵文城郡公。累遷上儀同,尋拜司金大夫,后加開府。高祖受禪,擢拜魯州刺史,未之官,檢校廬州總管事。尋除兗州刺史。及到官,系囚數(shù)百,胄剖斷旬日便了,囹圄空虛。有陳州人向道力者,偽作高平郡守,將之官,胄遇諸途,察其有異,將留詰之。司馬王君馥固諫,乃聽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道力。有部人徐俱羅者,嘗任海陵郡守,先是已為道力偽代之。比至秩滿,公私不悟。俱羅遂語君馥曰:"向道力以經(jīng)代俱羅為郡,使君豈容疑之?"君馥以俱羅所陳,又固請胄。胄呵君馥曰:"吾已察知此人詐也。司馬容奸,當連其坐!"君馥乃止。遂往收之,道力懼而引偽。其發(fā)奸摘伏,皆此類也,時人謂為神明。先是,兗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濫大澤中,胄遂積石堰之,使決令西注,陂澤盡為良田。又通轉(zhuǎn)運,利盡淮海,百姓賴之,號為薛公豐兗渠。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禪,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觀古跡,撰《封禪圖》及儀上之。高祖謙讓不許。后轉(zhuǎn)郢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征拜衛(wèi)尉卿,尋轉(zhuǎn)大理卿,持法寬平,名為稱職。后遷刑部尚書。時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積之誅也,颎事與相連,上因此欲成颎罪。胄明雪之,正議其獄。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檢校相州事,甚有能名。會漢王諒作亂并州,遣偽將綦良東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請援于胄,胄畏諒兵鋒,不敢拒,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計卻之,遣親人魯世范說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為人臣,去就須得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于是釋去,進圖黎陽。及良為史祥所攻,棄軍歸胄。朝廷以胄懷貳心,鎖詣大理。相州吏人素懷其恩,詣闕理胄者百馀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嶺南,道病卒。有子、獻,并知名。
譯文
薛胄,字紹玄,是河?xùn)|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人。他的父親薛端,是北周的蔡州刺史(官職名)。薛胄從小很聰明,每次讀不同的書,都能理解書的意思。經(jīng)常感嘆給這些書寫注釋的人沒有理解圣人的深刻意思,每次用自己的理解解釋它們,儒家學(xué)者們沒有不稱贊的。薛胄生性慷慨,立志建立功名。北周明帝(宇文毓)時期,繼承了父親文城郡公的爵位。多次升遷到上儀同(官職名),不久被任命為司金大夫(官職名),后來封為開府(官職名)。唐高祖受禪即位,提拔他擔(dān)任魯州刺史(官職名),還沒有上任,改任為檢校廬州總管事(官職名)。不久又升任為兗州刺史(官職名)。到任以后,當?shù)乇O(jiān)獄里關(guān)押著好幾百囚犯,薛胄分析判案十多天就處理完了,監(jiān)獄里空蕩多了。有個陳州人叫向道力,假扮高平郡太守(官職名),將要去上任,薛胄在路上遇到他,發(fā)現(xiàn)不正常,打算扣留并訊問他。兗州司馬(官職名)王君馥堅持勸說,薛胄才放向道力去上任了。不久就后悔了,立即派主簿(官職名)追趕捉拿向道力。有個當?shù)厝私行炀懔_,曾經(jīng)擔(dān)任海陵郡太守,在此事之前也被向道力假扮取當了太守。到了任職期滿,官府和百姓都沒有發(fā)覺出來。徐俱羅于是告訴王君馥說:"向道力曾經(jīng)假扮我當過太守,薛大人怎么會懷疑他呢(意思是向道力也替我做過太守,有一定的經(jīng)驗,怎么能被懷疑上呢,看來替別人做官也是雙方自愿的)?"王君馥把徐俱羅的話稟告了薛胄,又繼續(xù)勸說薛胄。薛胄呵斥王君馥說:"我已經(jīng)察覺這個人是假扮的。你縱容壞人,要被牽連受到處罰的!"王君馥才停止了勸說。于是追趕捉拿向道力,向道力害怕說出了假扮的真相。薛胄揭發(fā)、懲處惡人,都是類似這樣的事,當時的人把他看作神明一般。起初,兗州城東邊的沂水、泗誰兩條河匯合在一起向南流,在大澤地區(qū)泛濫成災(zāi),薛胄于是堆積石頭堵上它,讓大河決口向西流淌,流經(jīng)的地區(qū)都成了良田。又疏通漕運,利用淮河、海河的便利,百姓信賴他,號稱此事為"薛公豐兗渠"。薛胄因為天下太平,皇帝應(yīng)該登泰山封禪,宣揚帝王的威風(fēng)、功績,于是派博士(學(xué)官名)登上泰山,觀摩古跡,編撰了《封禪圖》以及封禪禮儀獻給皇帝。唐高祖謙讓沒有接受他登泰山封禪的建議。后來改任郢州刺史,一直有很好的政績。朝廷征聘他擔(dān)任衛(wèi)尉卿(官職名),不久改任大理卿(官職名),他執(zhí)法寬容公平,朝廷考核都很稱職。后來升任刑部尚書(官職名)。當時左仆射(官職名)高颎漸漸被皇帝疏遠猜忌,到了王世積被處死,高颎于此事也有牽連,皇上因此打算治高颎的罪。薛胄替高颎申冤情,公正的建議應(yīng)當如何處理高颎。因此觸犯了皇上,被戴枷囚禁起來,很久才赦免了他。擔(dān)任相州檢校(官職名),很有聲望。趕上漢王李諒在并州作亂,派遣大將綦良向東攻占土地,攻打慈州。刺史上官政向薛胄求援,薛胄害怕李諒的士氣太盛,不敢出兵抵抗,綦良又帶兵攻打薛胄,薛胄打算用計謀打退他,派遣心腹魯世范游說綦良說:"天下落在誰手里還不一定,薛胄作為唐朝的臣子,何去何從都要依據(jù)法度,你為何這么急切的攻打我?"綦良于是撤退了,轉(zhuǎn)攻黎陽。后來綦良被史祥打敗,扔下軍隊投奔了薛胄。朝廷認為薛有叛亂的心思,把他捉拿到大理寺(唐朝審判機構(gòu))。相州的官員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到朝廷為薛胄說情的有一百多人,薛胄最后被削掉官職,發(fā)配到嶺南,半路上病死了。他的兒子薛子 、薛獻,都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