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巴伯 巴伯(Barber, Samuel)(1910.3.9,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西切斯特~1981.1.23,紐約州 紐約市)
美國作曲家。曾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聲樂、指揮和作曲。1934年畢業(yè)后,他全力投入作曲。巴伯的風格經(jīng)常是抒情和新浪漫主義的,很受大眾喜愛。作品包括流行的《弦樂的柔板》(1936)、兩首《管弦樂曲》(1937、1942)、歌劇《萬涅薩》(1957, 獲普利策獎)、以及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1962, 獲普利策獎)。
。坳P于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 1910-1981)
美國作曲家塞繆爾o巴伯在1910年3月9日生于賓夕法尼亞州西切斯特(West Chester)的一個具有良好音樂環(huán)境的家庭.十來歲時,巴伯曾在當?shù)亟烫弥腥喂茱L琴師,并就學于西切斯特中學.1926年,巴伯中學畢業(yè),但早在 1924年,他已同時就學于費城柯蒂斯音樂學校,在這里,他學習鋼琴、作曲、歌唱和指揮.1928年,巴伯因一首小提琴奏鳴曲而首次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巴恩斯獎,這使他得以首次出國旅行,訪問了意大利等歐洲國.1933年,巴伯以他的第一部由較大型樂隊演奏的序曲《造謠學!吩俅螛s獲巴恩斯獎,1935年又獲得了美國的羅馬獎,1935與1936年兩次獲普利策旅行獎金.1935至1936年間,他又一次赴歐洲旅行.
當巴伯逗留在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時,他拜見了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此后,他來到羅馬,在"美國研究院"從事作曲.在這段時期,巴伯寫出足以證實他有旺盛的創(chuàng)作天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交響曲》最為著稱.這是一部單樂章交響曲,由羅馬奧古斯特奧樂隊于1936年12月13日首演,次年又在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上演出,這是該音樂節(jié)第一次演奏美國人的作品.此后,巴伯又分別于1936年和1937年寫出了《弦樂柔板》和《第一樂隊散文》,這兩部作品在1938年被著名意大利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 1867-1957)選中,成為他指揮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交響樂隊演出的最初兩部美國作品.
1938年,巴伯離開戰(zhàn)云密布的歐洲,回到美國,在柯蒂斯音樂學校教授作曲與配器,并繼續(xù)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寫出了《第二樂隊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與軍械圖》等作品.1943年4月,巴伯應征入伍,在美國空軍中服役.他應約為空軍寫了《第二交響曲》.巴伯在戰(zhàn)爭年代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有《小提琴協(xié)奏曲》(1939-1940年)、《摩羯宮協(xié)奏曲》(1944年)和《大提琴協(xié)奏曲》(1945年,曾獲1947年紐約音樂評論界獎)等.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巴伯隱退在紐約州基梭(Kisco)山的寓所(他把這一寓所稱之為"摩羯宮"),和他的同學、歌劇作家梅諾蒂(G.C.Menotti,1911- )同住.巴伯在這里寫出了芭蕾舞劇《米狄亞》(原名《蛇蝎心腸》),還寫了《bE調(diào)鋼琴奏鳴曲》.
五十年代以后,巴伯把他的創(chuàng)作重心移到了歌劇與聲樂作品上,而此后所寫的器樂作品只有《鋼琴協(xié)奏曲》(1962年)聞名于世,勛伯格認為這部協(xié)奏曲與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作品相提并論,該曲還獲得了普利策獎.巴伯的第一部歌劇《萬涅薩》完成于1957年,歌劇腳本是梅諾蒂寫的.巴伯的另一部歌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1965-1966年)是應大都會歌劇院之約而寫的,腳本源出于莎士比亞的同名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