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好才愛士
王龔最初被推舉為孝廉,升任青州刺史,上奏彈劾貪污的二千石官員數(shù)人,受漢安帝劉祜嘉獎,被征召入朝擔(dān)任尚書。
公元121年(建光元年),升任司隸校尉,于次年調(diào)任汝南太守。為政主張溫和,好才愛士,引進(jìn)郡人黃憲、陳蕃等人。黃憲盡管不屈就,陳蕃卻應(yīng)命做了官。陳蕃性氣高明,最初到太守府時,王龔沒有立即召見他。他于是留了個字條就稱病回去了,王龔發(fā)怒,要將陳蕃除名。汝南功曹袁閬要求見王龔,說:“聽說《傳》有言:u2018人臣不為君所了解,不敢立于朝。u2019陳蕃既然是按賢者引見的,就不應(yīng)當(dāng)按非禮辭退!蓖觚彏橹淖兡樕f:“是我的過失!”于是又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因此后進(jìn)知名的人都敬佩王龔。
恭慎任職
公元126年(永建元年),王龔被征召入朝擔(dān)任太仆,調(diào)任太常。
公元129年(永建四年)九月,升任司空。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五月戊午,王龔因地震被罷免 。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十二月乙巳,升任太尉。他在任上嚴(yán)肅謹(jǐn)慎,如果不是公事,不與州郡官員通書信。他所辟舉任命的,都是海內(nèi)德高望重的長者。
劾奏宦官
王龔深深痛恨宦官專權(quán),有志挽救這種局勢。于是上書極言宦官的禍害,請順帝放逐他們。宦官們都感到害怕,指使門客上奏誣蔑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及早親自講明真實情況。王龔以前的掾?qū)倮罟坍?dāng)時任大將軍梁商的從事中郎,痛恨宦官專權(quán),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李固向梁商上書說:“王公具有堅貞的節(jié)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說這個消息,無不為之嘆息恐懼。以三公的尊嚴(yán)地位,沒有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訴冤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于審問三公。假如王公突然發(fā)生其他意外,那朝廷就會蒙受謀害賢能的惡名,群臣就沒有營救和保護(hù)忠良的氣節(jié)了!俗話說:u2018好人正處在患難之中,我們即使再餓,也顧不上吃飯。u2019這正是救人的時候!绷荷瘫懔⒓聪蝽樀圻M(jìn)言,事情才告平息。
公元137年(永和二年),王龔因中常侍張昉等獨攬朝廷大權(quán),打算提出彈劾,要求順帝誅殺他們。后由于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前朝太尉楊震的遭遇進(jìn)行勸阻,王龔這才作罷。
免官去世
王龔在職五年,于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以因老且病為由辭職回家,最后在家中去世。
歷史評價
李固:“王公束行厲節(jié),敦樂藝文,不求茍得,不為茍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gòu)毀,眾人聞知,莫不嘆栗...王公沈靜內(nèi)明,不可加以非理!
曹植:“自君二祖,為光為龍,僉日休哉,宜翼漢邦。或統(tǒng)太尉, 或掌司空,百揆惟敘,五典克從,天靜人和,皇教遐通!
張璠:“龔字伯宗,有高名於于天下。”
范曄《后漢書》:“①張晧、王龔,稱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發(fā)升薦,仁人之情也。夫士進(jìn)則世收其器,賢用即人獻(xiàn)其能。能獻(xiàn)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其利甚博,而人莫之先,豈同折枝于長者,以不為為難乎?昔柳下惠見抑于臧文,淳于長受稱于方進(jìn)。然則立德者以幽陋好遺,顯登者以貴涂易引。故晨門有抱關(guān)之夫,柱下無朱文之軫也。” “②安儲遭譖,張卿有請,龔糾便佞,以直為眚。”“③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xué)進(jìn),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祐、蘇章、種暠、欒巴牧民之良干,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guī),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shù)特妙,東京之士,于茲盛焉!
沈欽韓:“薛勤慕莊子之達(dá),生判合之親,喪同行路,固可譏矣。若龔率由典禮、齊衰期杖,十五月而禫,期喪之重未有過于妻子者,于龔何所譏乎?”
周壽昌:“王龔諸子并杖,亦過矣,大約當(dāng)時譏龔者譏其與諸子并杖行服,不能列在服位也!
軼事典故
山陽太守薛勤在妻子去世時不哭,等到將要下葬時,前往說:“所幸不是夭折,還有什么可以遺憾的呢?”等到王龔妻子去世時,王龔與幾個兒子一同拄杖服喪,時人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來譏諷。[20]
親屬成員
兒子
王暢,字叔茂,官至司空。
孫子
王謙,官至大將軍何進(jìn)的長史。
曾孫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以文才知名,漢末官至侍中,封關(guān)內(nèi)侯。[22-23]
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衛(wèi)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后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一·漢紀(jì)四十三》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二·漢紀(j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