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概述
費迪南德·霍德勒(1853~1918)
Ferdinand Hodler生于伯爾尼的古茲朗,逝于日內(nèi)瓦.他生前已經(jīng)獲得巨大成功,得到全歐洲的承認.但他死后,名氣卻日見低落.現(xiàn)在,有些人給他以異乎尋常的好評,而其余的人對他卻并不注意.無疑這是由于人們對于這位自學成材,先是含情脈脈,后來變得強硬的畫家本來就有兩種根本不同的看法,奇怪的倒是,在四分之一世紀之中所向披靡的印象派竟對這位作家及其作品毫無影響.霍德勒毫無過渡地從柯羅式的抒情繪畫-就象尋求巴比松題材作品的畫商搜羅到的那樣-一下子跳到了慕尼黑派的粗野理論上.對這樣驚人的差別應(yīng)作如何解釋?對此,必須想到在這位畫家所生活的年代里,作為一般瑞士人的相當普遍的思想感情.他們認為存在著兩派繪畫;法國派和德國派,巴黎和慕尼黑.對于印象派呢?人們則對它的日見衰退,對它取消繪畫中線的運用表示擔心,對它色彩的大膽表示恐懼.他們認為在萊茵河流域之外的教授們那里發(fā)現(xiàn)了對這種大膽色彩的解毒劑.事實上,那些教授在重新注重素描的籍口下,使用的教學方法旨在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登內(nèi)(Denner)而非丟勒。
藝術(shù)作品
《夜》
這是一幅在構(gòu)圖和表現(xiàn)上既來自傳統(tǒng)又隱含與傳統(tǒng)的決裂。畫家用極為寫實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超越現(xiàn)實的空間布局來表現(xiàn)人物,畫面具有一種真實的不真實感,既表現(xiàn)了生活的真實,又充滿著象征意義。
《被選者》
畫中描繪一個男孩跪在一座微型的花園前面,在一群身著睡衣,排成半圓形的天使保護下,進行奇思遐想。這是一個具象的人物造型和抽象的神秘境界相結(jié)合的畫面。六位美麗的人間女子,身著天使般的外套,騰空而立,每個人手中所持不同小花,兩側(cè)天使手勢各異,這些小花和手勢究竟象征什么?耐人尋味。
《失望的人們》《中選者》
《節(jié)律》
《馬利尼昂的愛》
《真理》
《伊埃納的志愿軍出發(fā)》
《一致》
藝術(shù)導師
1.風景畫家森馬
2.麥恩
3.荷爾拜因(并為拜師,深受影響)
人生經(jīng)歷
霍德勒在十九歲上來到日內(nèi)瓦美術(shù)學校,在安格爾的學生和柯羅的朋友巴爾德勒米·麥恩指導下,進行嚴格的學習,并以《小學生》一畫(1875年)蜚聲.這是他假期時在朗根塔爾,以荷爾拜因風格所作的一幅肖像.他在畫各種勞作中的工人和手工業(yè)者一鞋匠、鎖匠、木匠、鐘表匠的同時,還以樸素的風格,特別是洗練的手法和簡單的大面,畫了一些明亮、清澈、可能過于明確,總之不算生硬的風景.而這就已經(jīng)是開始與傳統(tǒng)畫風決裂了.1891年,霍德勒在三月廣場國家畫會展出作品《夜》.翌年,他參加了由一位有點荒誕的預(yù)言者主辦的玫瑰-十字沙龍.在該展最轟動的《失望的人們》一畫中,他表現(xiàn)出當時猖獗一時,并沖昏很多先進頭腦的嚴重疾病:象征主義.對于有些粗野的人來說,走向象征主義會是一場災(zāi)難.這就是霍德勒當時的情況.他在表現(xiàn)日常生活情景上本來是得心應(yīng)手的,這時卻開始創(chuàng)作《中選者》(1894年):一個男孩跪在一座微型花園的前面,在一群穿著睡衣,排成半圓形的天使保護下,進行奇思遐想.另外,他還畫了《節(jié)律》(1895年).這種有些荒唐的神話如若不是要斷送我們的繪畫,起碼也會使它喜愛浮夸,就如當時日耳曼地區(qū)畫家們所干的那樣.從這時起,我們看到他連續(xù)進行大幅歷史創(chuàng)作,從《馬利尼昂的愛》(1899年),《真理》(1903年),直到《伊埃納的志愿軍出發(fā)》(1908年).然后,霍德勒便恪守一種生硬簡單的身心平行論,《一致》(1913年)就是這種過分生硬的、白堊一般的、無秘密的畫作典型.在暮年,他畫了一些顏色高雅的湖泊風景.在留下決定性作品方面,他到底缺乏什么東西呢?作為畫家,他的命運和挪威的愛德華·蒙克有些相似.可以說,他是位呆在各種影響的十字路口上的畫家,其作品時好時壞.在某些方面,他是位先驅(qū),他的某些傾向在他死后得到了確認.然而,他不擅于給自己的畫以傳遞激情的深刻精神生活.他在自然之中,貧困之下成材,因而首先了解的是技巧.在他身上,可能畫匠的成份多于畫家.但某些作品卻也不乏雄強之氣,一種胸有成竹、富有表現(xiàn)力和準確非凡的畫風使這些作品具有持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