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馮綏安簡介
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位于南京四牌樓2號,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文理學院主體與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合并組建南京大學,設校址于南京鼓樓崗原金陵大學校址金陵苑;工學院在原國立中央大學四牌樓2號舊址組建南京工學院,1988年更名東南大學。馮綏安所在機械系為南京工學院所繼承)工學院機械系1948年畢業(yè)校友。
馮綏安,著名航天航空學家,1922年出生,浙江諸暨楓橋馮蔡人(今東和鄉(xiāng))人。1944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年畢業(yè)。后隨工作單位赴臺北,1952年輾轉赴美國深造,1953年獲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機械工程碩士,1955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之后曾先后在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康乃爾大學、艾文斯維大學、里海大學、南灣大學任教。由于業(yè)績卓著,曾獲美國福特基金獎、美國基金會研究獎、德州理工大學最佳教授獎等。1995年在美國病逝。
參加"阿波羅"登月計劃
1965年馮綏安應美國總統號召,參加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工作,受聘于加州北美航太公司(后并入洛克韋爾公司)至1988年退休,其間參加了"阿波羅"11號飛船的設計研究及航天飛機和太空站等的策劃與研制。他主要從事攻克低溫、隔熱、散熱、流體力學等難題的研究,作出了不少首創(chuàng)性的貢獻,成為"阿波羅"登月工程中舉足輕重的專家和領導者之一。登月計劃的難題之一是飛船在返回地球時因高速進入大氣層相摩擦而使船體外殼產生高溫會導致船毀人亡。馮綏安提出在船體外殼外裝上"鱗片"在穿越大氣層時把"鱗片"張開,以降低外殼的溫度,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它安全返回地球。他還解決了航天器與太空站在宇宙空間對接的方法及其機械設備。又和大家一起繼續(xù)研制完成"阿波羅"12號至17號飛船,并在1972年提出的航天飛機計劃為美國政府接受。
1986年初夏,他應我國國家科委之邀請回到北京,與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一道研討我國"七·五"期間宇航事業(yè)發(fā)展方案。馮綏安熱愛母校,曾先后7次回訪母校參加重大典禮及向老師匯報他幾十年來在教學、科研上的成就,并捐資設立了獎學金以獎掖后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