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在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足下幾子,長子,曹因其父曹嵩為中常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后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好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蕩不羈,但很有才華,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汝南名士許劭,善于評論人物,評論曹操“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jù)《后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保
人物生平
漢靈帝死后,大將軍何進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在誅殺宦官十常侍時,反被伏擊謀害。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進駐洛陽。卓入城不久盡攬朝政,他廢黜少帝,改立少帝之弟劉協(xié)為帝,即漢獻帝。大部分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詐獻刀謀刺董卓,事敗,逃至陳留,集結(jié)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諸候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但因各自心懷鬼胎,終使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盟軍土崩瓦解。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二人又遭卓部下李傕、郭汜攻擊。獻帝乘亂與眾大臣逃出長安,被李、郭二人追捕。曹操接受荀彧、程昱建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后,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后平定關東、關中一帶。 袁紹盤據(jù)幽、冀、并、青四州,實力雄厚。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不及袁紹。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zhàn)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軍因軍糧被燒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zhàn)勝利后,曹操追擊袁氏兄弟(紹兵敗后不久病死)。此后用數(shù)年時間穩(wěn)定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位,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并乘勢東伐孫權(quán)。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jù)江東,人心歸順,更有長江天險,孫氏政權(quán)已有穩(wěn)定基礎。當孫權(quán)收到曹操“會獵于江夏”的信件后,文臣主降,武將主戰(zhàn)。最后孫權(quán)聽取周瑜和魯肅的意見,決定出戰(zhàn)。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quán)大軍在赤壁迎戰(zhàn)曹軍。黃蓋用苦肉計騙取曹操信任,使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諸葛亮巧借東風,(一說曹軍瘟疫)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 如果說官渡之戰(zhàn)決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敗便是決定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zhàn)。此后,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zhàn)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