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昌是沛縣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等到漢高祖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jiān),這樣,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資歷追隨沛公,沛公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xí)簳r在帳下當賓客。后來他們都跟從沛公入關(guān),推翻強秦的統(tǒng)治。沛公被封為漢王,漢王任命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203),楚軍在滎陽把漢王團團圍住,情況緊急,漢王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滎陽城。楚軍圍滎陽,周苛以“反國之臣,難與共守”殺了魏豹。楚軍攻破了滎陽,想任命他為將領(lǐng),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yīng)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地就要做俘虜了!”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于是,漢王就拜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經(jīng)常跟隨漢王,并且多次擊敗項羽軍。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父親為國捐軀的原因,也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于直言不諱。自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經(jīng)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時進宮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后,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么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备叩勐犃斯笮Γ菂s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廢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后來,幸好張良為呂后定下計策,使高帝暫時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極力爭辯,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事過之后,呂后因為在東廂側(cè)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jù)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此后,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高祖擔心如果自己死后,趙王會被人殺掉。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璽的御史、趙國人方與公對御史大夫周昌說:“您的御史趙堯,年紀雖輕,但他卻是一個奇才,您對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將來要代替您的職位!敝懿χf:“趙堯年輕,只不過是一個刀筆小吏罷了,哪里會到這種地步!”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么會這樣。趙堯上前請問道:“皇帝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后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后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對。我私下里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么辦法來!壁w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备咦嬲f道:“對。我考慮此事是想這樣,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趙堯說道:“御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后、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备咦嬲f:“好。”于是高祖就召見了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敝懿拗卮穑骸拔覐囊婚_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么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了諸侯王呢?”高祖說:“我非常了解這是降職,但是我私下里又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調(diào)任趙國相國。
周昌走了以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高祖手拿著御史大夫的官印,輕輕地撫弄著說:“誰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適的人選呢?”然后仔細地看了看趙堯,說道:“沒有人比趙堯更合適了!边@樣,就任命趙堯為御史大夫。趙堯在以前也有軍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職跟隨攻打陳豨立了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后,呂太后派使臣召趙王入朝,相國周昌讓趙王推說身體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于是呂后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周昌進京之后,拜見呂后,呂后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么?”周昌被召進京城之后,呂后又派使者召趙王,不久,趙王果然來到了京城。他到長安一個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藥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軼事典故
“期期”見于《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不奉詔。”“艾艾”見于《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u2018艾……艾u2019!
當時,漢高祖劉邦想廢掉太子劉盈,另立如意為太子。周昌對此堅決反對,并向劉邦提出勸諫,說:“我不善言辭,但知此事不能這么辦,如陛下想廢太子,我就不服從您的命令了。”因為周昌口吃,在說上述話時,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說成了“期期”。而成語期期艾艾也典出于此。
史書記載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參見:張丞相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