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俞陛云(1868—1950),字階青,號樂靜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聞名中外的經(jīng)學大師俞樾之孫,現(xiàn)代才著文學家俞平伯之父,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3月17日生于蘇州。父親俞祖仁有病,故俞陛云出生后即跟隨他的祖父母,由祖父親自教育,《曲園課孫草》就是俞樾(號曲園)為此而編寫的。 1881年與彭雪琴(尚書之長孫女,名見貞,字素華)結(jié)婚。 光緒十年(1884年)應縣試考取秀才第一名。1885年9月赴浙江應鄉(xiāng)試,俞陛云中舉人第二名,稱亞元。 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為他續(xù)娶杭州名門之女許之仙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詩文)。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戍科中進土后參加殿試,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賜探花及第,授編修。 1902年欽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蘇巡府以俞陛云長經(jīng)史,不獨以科貿(mào)見長,保舉應經(jīng)濟特科復試,名列一等。 民國元年(1912年)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1914年被聘為清史館協(xié)修,編修清史,由此移居北京。 1937年蘆構(gòu)橋事變后,他不愿出任敵偽工作,閉門以書、畫自娛,保持民族氣節(jié)。 俞陛云幼承家學,受祖父俞樾的親自指導,因此在文學、書法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于詩詞。著有《小竹里館吟草》、《樂青詞》、《蜀輶詩記》、《詩境淺說》、《詩境淺說續(xù)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蜀輶詩記》是他出任四川主考時,因當時沒有火車,乘轎子行走緩慢,歷時經(jīng)月,故而能仔細地欣賞沿途風光,并逐一用詩來描述,寫成了這本《蜀輶詩記》,是一部描述蜀道中風光的詩集。1986年由上海書店出版。陳從周教授對這本詩集評價是:“詩文并茂,情景交融,山水之靈遂顯……令人向往不已! 《詩境淺說》1936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4年又再版。是一本學習做詩的好書。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以《唐詞選釋》、《五代詞選釋》、《南唐二主詞輯述》與《宋詞選釋》為題陸續(xù)發(fā)表。計共收唐詞二十三家,六十首;五代詞(包括南唐二主)二十五家,一百八十三首;宋詞七十二家,六百六十六首,合計詞人一百二十家,詞九百零九首。 俞陛云是當代知名學者、詩人并精通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