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張乃燕(1894-1958)字君謀,號蕓廬,浙江吳興人。先后在吳興南潯鎮(zhèn)正蒙學塾、杭州府中學堂、蘇州東吳大學肄業(yè),1912年參加中國國民黨。1913年赴歐洲留學,先后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倫敦皇家理工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習化學。1919年獲日內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國。1920年任國立北京大學化學教授,兼任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北京工業(yè)專門學;瘜W教授。1923年當選為浙江省教育會會長,同時兼任浙江省立工業(yè)專門學;瘜W教授。1924年5月,任廣州大本營參議。1925年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1926年1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2月任外交部秘書;5月派為教育行政委員會委9員;同時任國立廣東大學工科學長。1927年4月,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1月兼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28年6月,任國民政府大學院參事。1929年至1930年兩次兼任浙江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193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同年當選為國民會議代表。1932年1月,任建設委員會副委員長。1933年5月,任駐比利時國全權公使,并受建設委員會之托,考察歐洲各國建設事業(yè)。1935年5月,辭職返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隱居上海,學畫山水,有古拙渾樸之致。1958年在上海逝世。終年64歲。著有《世界大戰(zhàn)全史》《蕓廬歷史叢書》、《有機染料學》、《藥用有機砒化物》、《歐戰(zhàn)中之軍用化學》等。
人物生平
民國元年(1912)參加中國國民黨,民國二年,出國去歐洲留學,先后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倫敦皇家理工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專攻化學。民國8年(1919)獲日內瓦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同年歸國。民國9年受聘北京大學任化學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北京工業(yè)專門學;瘜W教授。民國12年(1923),當選為浙江省教育會會長,并兼任浙江省立工業(yè)專門學;瘜W教授。次年1月,應孫中山之聘,出任廣州大本營參議。孫中山采取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在廣州召開國民黨改組后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張乃燕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民國14年(1925),回上海任光華大學化學教授。次年春,出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外交部秘書。5月聘為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同年發(fā)表為國立廣東大學校長(后改中山大學)。
北伐勝利,蔣介石建都南京后,張乃燕于民國16年(1927)4月,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是年秋,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改組為國立中央大學,任命張乃燕為首任校長。民國17年6月,出任國民政府大學院參事。
民國18年(1929)張靜江二度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任命張乃燕為浙江省政府委員,并當選為國民會議代表。1929 1930年兩次兼任浙江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民國20年(1931),張靜江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仍擔任全國建設委員會委員長,1932年1月任命張乃燕為建設委員會副
委員長。1933年國民政府任命張乃燕駐比利時國特命全權公使,同時受全國建設委員會之托,考察歐洲各國的建設事業(yè)。民國24年(1935)辭職返國,寓居上海養(yǎng)病。在此期間,他常與文藝家梅蘭芳、俞振飛、徐悲鴻、齊白石等友好往來?谷諔(zhàn)爭上海淪陷期間,他杜門謝客,過隱居生活,以書畫文物收藏鑒賞自娛。在他六十歲生日時,因甲午年生,屬馬,徐悲鴻特繪贈他一幅駿馬圖為祝壽禮。張乃燕潛心著作,有《歐洲大戰(zhàn)史》、《世界大戰(zhàn)全史》、《蕓廬歷史叢書》,《歐戰(zhàn)中之軍用化學》、《藥用有機砒化學》及《有機染化學》等,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58年病逝于上海,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