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慧忠國師俗姓冉,越州諸暨(浙江諸暨)人,其生平可分三個(gè)階段:一是出家、受法和參學(xué),他從六祖慧能處得受法印,并在吳、楚諸山參學(xué);二是隱居淅川白崖山黨子谷四十余年;三是因道譽(yù)日隆,被迎至長安,被肅宗、代宗兩任皇帝奉為“國師”,法傳甚廣。
出家
慧忠,幼時(shí)不會講話,從未踏越家門前的橫橋一步。十六歲時(shí),家里來了一位禪師,他遠(yuǎn)遠(yuǎn)迎面遙向禪師禮拜,雙親及親友見了這種情形,都為他的舉止感到驚訝不已,慧忠當(dāng)時(shí)便乞求出家。他聽聞六祖惠能大師之名,就前往叩謁參學(xué)近十一年的歲月。因此在禪林中,他與青原行思、南岳懷讓、神會、永嘉玄覺等四人,并稱為六祖門下五大宗匠,與神會同在北方弘揚(yáng)六祖禪風(fēng),批評當(dāng)時(shí)在南方(江西)闡揚(yáng)“平常心是道”的馬祖道一,駁斥南方禪者不重視經(jīng)典而隨意說法的作風(fēng),所以慧忠國師平日特別重視經(jīng)律論的教學(xué)。
其后,慧忠國師游歷無數(shù)名山大川,例如五嶺、羅浮、四明、天目、白崖、紫閣、武當(dāng)?shù)戎T山,或者在松下安居,或者在巖石禪定。清風(fēng)朗月,白日江河,皆能身心融為一境。在參訪惠能大師的十一年中間,六十二、三歲左右。
隱居黨子谷
中宗嗣圣七年(690年)時(shí),進(jìn)入淅川白崖山黨子谷(河南淅川縣倉房鎮(zhèn)),自此長居于此,四十多年不下山,天下的學(xué)者風(fēng)從而至,超過千人。白崖山黨子谷,坐落在蓮花形山間臺地上,四周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結(jié)庵說法的慧忠,在此放任“佛性”,機(jī)鋒頻出。人與地,鐘靈毓秀。人是禪宗史上的大腕,地成禪宗史上的坐標(biāo)。
慧忠在白崖山黨子谷的四十年,慧忠致力于對佛理的探詢,“公案”很多,主要見于《景德傳燈錄》、《祖堂集》、《五燈會元》、《佛祖統(tǒng)記》、《佛法金湯編》卷七、《宋高僧傳》等書。
被封為國師
唐玄宗因?yàn)闅J仰慧忠禪師的道風(fēng),開元八年(720年)將他迎請入京;壑曳铍窊(dān)任南陽龍興寺的住持。不久,遇到安史之亂,師便遁隱。到了肅宗在位時(shí),上元二年(761年),再召師入京城,以師禮相見,并敕住千福寺西禪院,公卿士庶紛紛參叩求法。他向皇帝闡述“理人治國之要,暢唐堯虞舜之風(fēng)”,受到肅宗的肯定,待以國師之禮。他詔請朝廷于武當(dāng)山立太一延昌寺,又于白崖山黨子谷置長壽寺,各置大藏經(jīng)一部。
大歷三年(768年),唐代宗召請慧忠入宮傳法,后賜居寶光寺。大師隨宜說法,極受尊崇,僧俗弟子逾萬人。
大歷十年十二月(775年),慧忠圓寂,謚號“大證禪師”。
禪法思想
慧忠禪法思想,從禪悟方法論,可總結(jié)為三點(diǎn):
在禪悟上,慧忠注重以教理辨析見地,破斥南方種種錯(cuò)誤知見,提出“無情說法”禪法思想,成為教禪融會的杰出范例,倍顯大乘空有雙融、理事無礙的不二精義,是慧忠禪法中最具特色的。故以“無情說法”列首位。
其次,慧忠嚴(yán)持戒律,重視經(jīng)教,以教解禪,表現(xiàn)出一個(gè)博學(xué)經(jīng)教的禪宗學(xué)人的禪法風(fēng)格。故以“禪教一致”列第二! ≡俅危壑叶U法,源本曹溪,首重直指,發(fā)揚(yáng)頓悟;然融會禪教,抉擇見地,兼以漸修。故以“頓漸并重”列第三。
事跡
有一次,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大師在曹溪那里得到什么法?”
慧忠國師回答:“陛下還看見空中那一片云嗎?”
肅宗說:“看見!
慧忠國師問:“它是釘在那兒呢,還是掛在那兒呢?”
肅宗又問:“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身心?”
慧忠國師就站起來,問:“明白嗎?”
肅宗說:“不明白。”
慧忠國師說:“那你把凈瓶拿過來!泵C宗還要再問,慧忠國師不理會他,連看都不看他。肅宗說:“我是大唐天子,你膽敢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慧忠國師說:“你看得見天上的虛空嗎?”
肅宗說:“看見。”
慧忠國師:“陛下!它曾向你看一眼嗎?”
有個(gè)印度沙門大耳三藏來到京城,自稱有他心通,唐肅宗請慧忠去試驗(yàn)。大耳三藏一見到慧忠就施禮下拜,站到一邊。
慧忠國師問他:“你會他心通嗎?”
大耳三藏說:“不敢!”
慧忠國師說:“你看看我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
大耳三藏說:“和尚是一國之師,怎么跑到西川看劃船競賽去了?”
過了一會兒,慧忠國師又問:“你說我現(xiàn)在又在什么地方?”
大耳三藏說:“你是一國之師,怎么又跑到天津橋上看人耍猴把戲?”
過了一會兒,慧忠國師又問:“你說我現(xiàn)在究竟在什么地方?”大耳三藏深入禪定,覓不可得;壑覈鴰煶庳(zé)他:“你這野狐精,你的他心通怎么不靈光了呢?”大耳三藏慚愧得說不出話來。
代宗即位之后,對慧忠國師更是禮遇有加,于是遷住光宅寺。有一天,代宗召見一人,自號太白山人,不明真實(shí)姓名與年齡。代宗告訴慧忠國師:“此人自認(rèn)是一代奇人,頗有見解,敬請國師考驗(yàn)!被壑覈鴰熛瓤纯刺咨饺,然后問道:“陛下說你是一位異士,請問你有什么特長?”
太白山人說:“我會識山、識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認(rèn)字,無一不精,并長于算命!
慧忠國師道:“請問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還是雌山呢?”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對。
慧忠國師又指著地問道:“請問這是什么地呢?”
山人說:“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國師又在地上寫了“一”字,問:“這是什么字?”
山人回答:“一字!
慧忠不以為然,糾正他的話:“土上加u2018一u2019,應(yīng)當(dāng)是u2018王u2019字,為什么會是u2018一u2019字呢?現(xiàn)在,我再請問你:三七共是多少?”
山人回答:“三七是二十一,誰人不知?”
慧忠國師說:“三和七合起來是十,怎么一定會是二十一呢?”
站在一旁的代宗欣悅地說:“朕有國位,不足為寶;朕有國師,國師是寶!”
慧忠國師不但博通訓(xùn)詁,并且窮究經(jīng)律,雖受到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的禮遇,但以天性淡泊,自樂天真。由于仰慕南岳慧思大師的遺風(fēng),奏請?jiān)诤庠牢洚?dāng)山興建太一延昌寺;又在黨子谷創(chuàng)立香嚴(yán)長壽寺,各請藏經(jīng)一部作為鎮(zhèn)山之寶。大歷八年(七七三),奏請朝廷度化天下名山之僧,遴選精通經(jīng)律論三藏者。后來,歸隱黨子谷,大歷十年示寂,享壽八十有余。謚號“大證禪師”。世人稱他為“南陽慧忠”、“南陽國師”。
著名公案
慧忠國師有許多著名公案流傳后世,以“國師三喚”、“無情說法”、“無縫塔”等三則,最為禪林所傳誦。另有“九十七種圓相”,是由他的侍者耽源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