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鄭海嘯(1900—1987),原名志權,參加革命后,曾用化名俠山、小覺等,群眾昵稱“老!,浙江省平陽縣鳳臥鄉(xiāng)(今鳳臥鎮(zhèn))人。家貧,僅讀兩年私塾。少年曾習拳棒,身體堅實。1927年,村里組織農民協(xié)會,被推為農會主任。1930年,創(chuàng)辦鳳林村初級小學,任校長。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鳳林村黨支部書記,并以鳳林小學校長身份競選為鳳臥鄉(xiāng)鄉(xiāng)長。1936年7月被捕,8月底經(jīng)黨組織托人保釋出獄。是年夏,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與浙南游擊隊會師,浙南黨與閩浙邊臨時省委取得了聯(lián)系,鳳臥鄉(xiāng)周圍村莊成為中共平陽縣委和浙南特委的游擊根據(jù)地。10月,被任命為中共平陽縣委書記;次年3月任浙南特委常委兼瑞平縣委(次年5月后復稱平陽縣委)書記,直至1949年5月。
在任縣委書記期間,先后擔負起駐在根據(jù)地的省委機關和抗日游擊總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浙南特委機關、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以及其他許多重要會議的安全和后勤供給工作。領導的縣赤衛(wèi)隊(后改武工隊),多次粉碎張寶琛、張韶舞對根據(jù)地的“清剿”。妻子金澄梅、女兒鄭明德、胞弟鄭志蔭在殘酷的斗爭中先后犧牲,房子被燒,祖墳被挖。
解放后,歷任平陽縣人民政府籌委會主任委員、溫州專員公署專員,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黨組成員,浙江省人民政府視察員,浙江省政協(xié)委員、常委等職。1987年在杭州病故,著有《鄭海嘯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