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旭滄(1913-1966年),吳興(今湖州)南潯人,為劉錦藻第九個兒子,劉承干的小兄弟,中國著名的自學成才的攝影家。1932年加入三友影會。1945年參與創(chuàng)辦《美術(shù)生活》月刊,任編輯。1945年后任中青攝影學會指導,邦達廣告公司經(jīng)理,宇宙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器材供應(yīng)公司攝影部攝影師,中國攝影學會理事。建國后,歷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第一、二屆常務(wù)理事和上海分會副主席。早期作品曾入選國際沙龍攝影展覽,并多次獲獎。作品有《窺》、《黃山蒼松》、《將相和》等。
人物生平
劉旭滄先生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受到較好的文化熏陶,青年時期曾自學德文和英文。從十二歲開始,他就從事攝影活動。他的青少年時代在南西街新開河的劉貽德大住宅內(nèi)度過。當時離他家不遠的南西街寸池潭口,有一家顧影軒照相館,主人王時蔚,對攝影有研究。劉旭滄常去顧影軒觀看攝影,沖洗和放大,從而結(jié)識了館主王時蔚。劉旭滄購買了照相機,經(jīng)王精心指點,逐漸入門,學會了攝影和暗房沖洗放大等整套技術(shù)。后來劉旭滄隨家人去上海,閱讀有關(guān)攝影的書刊畫報,經(jīng)常觀摩各家攝影展覽,結(jié)識了上海有名的攝影家郎靜山,虛心探討,自學鉆研,在攝影上長進很快,漸露頭角。三十年代初,已成為蜚聲上海影壇的業(yè)余攝影師。
1932(民國21年),他參加“三友影會”,曾為支援賑災(zāi),在上海舉辦義賣影展,博得社會好評。1936(民國25年),他與朋友合作;創(chuàng)辦《美術(shù)生活》月刊,自任編輯,發(fā)揚攝影藝術(shù)。劉為進一步提高他的作品藝術(shù)水平,從師張充仁學習素描、水彩畫、油畫。他吸收了國畫的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到攝影藝術(shù)中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945年他擔任上海中青攝影學會指導,1946年擔任邦達廣告公司經(jīng)理。1948年擔任宇宙電影公司攝影師。
1956年中國攝影學會成立時,他當選為常務(wù)理事及評選委員。1959年擔任中國攝影學會上海分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62年上海分會正式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
劉旭滄于1966年病逝于上海,終年54歲。他一生獻身于攝影事業(yè)!吨袊鴶z影家辭典》有傳。
成就及榮譽
從1932年起,劉旭滄的作品先后參加過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上海預(yù)展、全國美展、天津影展、法文學會影展、大同大學影展、北京聯(lián)合影展、中國攝影學會影展、黃山名勝影展等。還曾選送英、美、法、德、日、瑞士等25個國家,295個國際沙龍影展,并獲獎54項,在國際影壇上有較大影響。
1961年他和金石聲在上海舉辦聯(lián)合影展,展出他的新舊作品166幅,深受觀眾贊揚。1962年第一期《中國攝影》刊登陳雁如的文章《傳神添彩、各顯其長》,認為“這兩位攝影家不僅善于賦予普通的物體(如日常用具)以美的感染力,同時也能使原來已具有美的形象(如工藝美術(shù)品)添上動人的神韻,使他們的作品表里如一,形神兼?zhèn)。從而達到引人入勝和耐人尋味的境界!辈⑿駵嫦壬闹饕髌贰端涂退伞、《蒼勁挺拔》、《黃山蒼松》、《小健將》、《放爆竹》、《胡椒瓶》、《引馬圖》、《短笛》、《將相和》等作了一一介紹,他拍攝的《窺》,獲《中國攝影》優(yōu)秀作品三等獎,1956年到1966年,每屆全國影展都有他的作品入選,在攝影界有較高的知名度。
個人作品
劉旭滄的作品構(gòu)圖嚴謹穩(wěn)實,細膩雅致,富有情趣感,其作品常散見于《萬象》、《良友》、《時代》、《文華》、《申報·畫刊》、《時報·畫刊》、《晨報·畫刊》、《中國生活畫報》、《中華攝影雜志》、《中國攝影月刊》、《柯達雜志》、《上海圖片新聞》、《中華圖畫雜志》、《中國影藝》、《星洲日報》等報刊。
他先后拍攝過《琢玉》、《縫衣》、《爆竹》、《木偶》等彩色短片。
全國解放后,他投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覓取鏡頭,拍攝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先后發(fā)表在《中國影》、《新聞攝影》、《大眾攝影》、《桂林山水畫冊》、《新中華》、《人民畫報》、《中國》、《上海》等大型畫冊、報刊和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