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吳昆田(1807~1882)清代官員、詩人。原名大田,改名昆田,字云圃、伯海,號稼軒,晚號漏翁。清河(今淮安)人。昆田早年師從山陽高士魁、丁晏,成人后又到車橋拜入潘德輿門下。道光十四年(1834)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授中書舍人。咸豐八年(1858)任刑部河南司員外郎。咸豐十年(1860)主持清河縣北部團(tuán)練與太平軍對抗。晚年主講于清河書院。平生以朋友為性命,提攜后進(jìn)青年如子弟。人稱孝文誠篤,尊師敬友,樂育博施。著作多毀于戰(zhàn)亂中。所傳《漱六山房全集》收詩四卷、札記二卷、《師友記》一卷。其詩多人值朝廷紀(jì)事之作及與朋友應(yīng)酬之作。其文多當(dāng)時文人傳記。因大興莊有他家的田,從昆田起始遷居吳城大興莊,他的后世子孫皆在大興莊,所以他也是大興莊人。在老輩文人凋謝之后,吳昆田成為當(dāng)時績學(xué)名人,地方上修志都請他出山。他主持或參與修纂的方志有光緒《淮安府志》、咸豐《清河縣志》、同治《山陽縣志》、光緒《安東縣志》等。
代表詩作
【紀(jì)夢】
驅(qū)車出我里,周道方倭遲。半涂悵阻絕,舍車行委蛇。
忽然入廣廈,碧樹交階墀。轉(zhuǎn)轉(zhuǎn)得湫隘,荒歲不可治。
就中一仄徑,仰首山嵚巇。沿緣升其頂,怪石愁伏獅。
下視濁浪高,風(fēng)帆莽東馳。北流界一線,水色清漣漪。
號啕出水底,入耳心驚疑。旁有二士語,落漈固如斯。
深淵萬萬丈,一羽沈若遺。墮落果何代,終古聲在茲。
聞之增嘆惋,卻立神為疲。打窗夜雨急,蛩響徒傷悲。
【潤臣將之官武林繡山餞之于公邸同人分韻賦詩并乞吳君冠英繪圖以紀(jì)得惜字】
杯酒欲為歡,離懷那可釋。識面三十年,始自相公宅。
立雪依山陽,函丈聯(lián)講席。五載中書省,出入同左掖。
仕宦先氣節(jié),交游豈形跡。兄事重增羞,師資實懷益。
借書經(jīng)仇校,催詩急逋索。每從問掌故,星斗信手摘。
有時出郊原,并轡振輕策。郁蔥樹森栝,突兀塔立石。
回頭見蒼鹿,病臥傍木柵。嘆此山林姿,輕作風(fēng)塵客。
沽飽上市樓,明鐙照霜夕。更深不言去,往往遭眼白。
清寒啟深堂,戶大眾辟易。一斗不盈舟光,春色明琥珀。
行樂愛及時,憂來忽相迫。將母我南歸,泣血目空赤。
君則胡為者,暫脫薇垣籍。風(fēng)起榑桑陰,霧漲波斯舶。
城郭付蒼茫,何處王喬舄。陟岵驚心神,填海駴魂魄。
相見兩無言,中情永脈脈。長沙冬月書,高堂幸清適。
祿養(yǎng)豈易謀,歡承庶無斁。武林好湖山,詩人所共癖。
春雨米家船,秋風(fēng)謝公屐。矯首五云中,天涯儻咫尺。
主賓各繾綣,悲愁雜笑劇。且復(fù)拌一醉,此日足可惜。
【蘇州吊徐莊愍公】
系纜城邊瓦礫堆,當(dāng)年歌舞錦帆開。倉皇揖盜誰流毒,慷慨臨戎必倚才。
早有豺狼酣臥榻,竟看麋鹿上層臺。尚留一死垂青史,西市何人亦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