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70年3月出生于陜西省綏德縣。
1997-2000年,在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讀書,師從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一代學術(shù)宗師霍松林先生,并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起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
2003年―2004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4年―2006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2006年—2010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2012年11月——2017年12月,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校長辦公室主任。在繼續(xù)自己學術(shù)道路的基礎(chǔ)上,將從事相當?shù)男姓芾砉ぷ,如今社會上學者向管理者的轉(zhuǎn)型在康教授身上也開始展現(xiàn)。
2017年12月 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分黨委書記。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7年1月,成為《中國詩詞大會》嘉賓中的一位。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評委經(jīng)歷
1、2008年6月,由中央文明辦,國家教育部,北京奧組委和中央電視臺共同打造的“奧運加油 中國加油”特別節(jié)目在CCTV2播出,康老師是嘉賓評委之一。
2、2008年7月,由CCTV與國家漢辦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正式啟動。決賽于7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成功舉行,本次大賽是在國際漢語熱的背景下第一次專門面向在華學習的留學生的電視漢語大賽?道蠋熓窃u委之一。
3、2008年9月8日至9月14日,CCTV10《子午書簡》播出《放誦中國節(jié):中秋抒懷》系列特別節(jié)目,康老師是評委之一。
4、2008年9月,北京奧組委“中國故事運行團隊”、CCTV10《百家講壇》欄目組主辦“走進中國故事、走進祥云小屋” 系列文化展示活動,康老師是10位學者嘉賓之一。
5、2009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評委。
6、2009年7月13日—9月15日,CCTV2、CCTV3《開心辭典》之《開心學國學》評委之一。
7、2010年8月18日—8月28日,第三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決賽評委之一。
8、2011年8月18日—8月28日,第四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決賽評委之一。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9、2011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評委之一,本屆辯論會由中央電視臺和新加坡新傳媒集團主辦,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和青島市委宣傳部承辦。
10、2012年1月29日,第三屆成都詩圣文化節(jié)暨杜甫誕辰1300周年,祭拜詩圣活動主祭人。
11、2012年8月22日—8月31日任第五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決賽評委之一。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12、2013年第六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導師與評委。
13、2014“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評委。
14、2015年3月任陜西衛(wèi)視《唐詩風云會》主持人。
15、2016年2月12日—4月15日任《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評委。
16、2017年1月29日—2月7日任《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評委。
17、2018年3月23日—4月4日任《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評委。
18、2020年1月28日—2月9日任《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評委。
19、2020年2月15日,參加的綜藝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第三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社會兼職
2019年,受聘為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顧問。
發(fā)表作品
論文
1、《賈平凹中篇小說研討會紀要》,載《小說評論》1991年第5期
2、《唐詩審美特征與中國傳統(tǒng)思維》,載《唐都學刊》1992年第4期
3、《李白矛盾心態(tài)初探》,載《唐都學刊》1994年第1期
4、《隋代詩歌的文化淵源》,載《求是學刊》1996年第5期
5、《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6、《隋代詩歌的文化闡釋》,載《唐都學刊》1997年第2期
7、《王維研究》,載《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95、1996年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8、《李白仙俠文化人格的美學精神》,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9、《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美學意義》,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0、《新文化格局與經(jīng)典的命運》,載《蘇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1、《唐太宗政教詩的文化反思》,載《唐都學刊》1999年第4期
12、《李安綱與〈東方人生智慧珍品叢書〉》,載《河東學刊》1999年第1期
13、《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導向》,載《河東學刊》1999年第4期
14、《王維研究》,載《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98年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5、《中國王維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唐都學刊》2000年第3期
16、《李白政治文化心態(tài)的內(nèi)在矛盾》,《人文雜志》2000年第3期
17、《禪思意蘊與詩性智慧》,《中國圖書評論》2001年第12期
18、《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0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9、《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學精神》,《南昌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0、《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1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1、《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學意義》,《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22、《唐長安城布局與初盛唐詩歌》,《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23、《唐代長安城微觀布局與初盛唐詩歌》,《人文雜志》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2002年第3期全文轉(zhuǎn)載)
24、《南北朝三地詩歌的文化精神》,《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25、《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2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6、《王維政治理想的內(nèi)涵》,香港《新亞論叢》2003年第2期
27、《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3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8、《李白的藝術(shù)與人生》,《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教案選編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29、《東坡的中秋》,《文史知識》2004年第10期
30、《唐代俠文化傳統(tǒng)與唐詩的俠主題》,《人文雜志》200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2005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
31、《王維政治思想的內(nèi)涵與意義》,《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6期“論著精華”全文轉(zhuǎn)載)
32、《唐代詩歌與唐長安城建筑文化》,《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1期,論點摘編)
33、《評〈郘亭詩鈔箋注〉》,《貴州文史叢刊》2005年第2期
34、《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4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5、On the Leading Spirit of the Blend of Styles in Poems of Northern Dynasty and Southern Dynasty,香港《新亞論叢》2005年第3期
36、《唐詩勝景與長安形勝》,《文史知識》2005年第7期
37、《文化整合視野中的世事進程——論隋代詩歌的文化史意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6年輯重點轉(zhuǎn)摘)
38、《品牌,在品質(zhì)中提升》,《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39、《弘揚尊師重道傳統(tǒng)》,《光明日報》2005年
40、《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on the Hanlin Scholars in the Xuanzong Period》,《新亞論叢》2006年第3期
41、《唐代私學教育的文學性特征》,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42、《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5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3、《文學與政治之間——唐玄宗朝翰林學士述論》,載《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44、《天寶初年的王維、裴迪與輞川》,載《文史知識》2007年第1期
45、《詩圣杜甫終老之夕》,載《文史知識》2007年第4期
46、《莊子的生命境界》,載《文史知識》2007年第7期
47、《李白的翰林生涯》,載《文史知識》2007年第9期
48、《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6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9、《文化地理視野中的詩美境界——唐長安城建筑與唐詩的審美文化內(nèi)涵》,載《文藝研究》2007年第9期
50、《南北朝時期“關(guān)隴集團”文學觀念的發(fā)展演變》,載《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
51、《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7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2、《關(guān)隴集團與隋唐之際的文學觀念》,載《文藝研究》2010年第4期
53、《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8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4、《王維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09年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出版著作
1.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吉藏大師評傳》,佛光山出版社(臺灣)2005年版,
3. 《〈邵氏聞見錄〉校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4. 《中國古代文學史》(下卷),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
5. 《唐詩注析》,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6. 《宋詞注析》,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7.《唐宋八大家文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版,
8.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主編),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
9. 《詩仙李白》(音像),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2006年版,
10. 《康震品李白》,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
11. 《詩圣杜甫》(音像),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2006年版,
12. 《蘇軾》(音像),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2006年版,
13. 《中國古代文學史》(參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4.《康震評說李清照》,中華書局2007年版,
15.《康震評說蘇東坡》,中華書局2008年版,
16.《長安文化與隋唐詩歌》,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7.《詩國文苑—古代文學經(jīng)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8.《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家·韓愈》,中華書局2010年1月出版,
19.《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中華書局2010年1月出版,
20.《康震評說詩圣杜甫》中華書局2010年1月出版,
21.《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家·歐陽修 曾鞏》,中華書局2010年10月出版,
22.《康震評說唐宋八大家·三蘇》中華書局2012年出版。
23.《中國散文通史·隋唐五代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研究課題
1、2000―2002年,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長安文化與初盛唐詩歌”(獨立主持)
2、2000―2002年,陜西省教育委員會專項科研計劃“陜西古代文學史研究”(主要參與人)
3、2002―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唐代學士與文學”(獨立主持)
4、2004―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唐代散文史研究”(獨立主持)
5、2004―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唐詩研究史”(獨立主持)
6、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文學教育與文學的生成、發(fā)展與傳播”(主要參與人)
7、2005年,北京市精品課程項目“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參與人)
8、2005年,北京師范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勵耘文科綜合實驗班跟蹤管理”(獨立主持)
9、2006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國古典文學教學電子化平臺的建設與發(fā)展” (主要參與人)
10、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基礎(chǔ)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項目(主持人)
11、2006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研究項目“唐代文學教育發(fā)展史論”(獨立主持)
12、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唐代文學教育與文學的生成、發(fā)展與傳播”(獨立主持)
榮譽記錄
1、1999年,榮獲西安市政府第三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
2、1999年,榮獲西安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語言文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
3、1999年,榮獲陜西省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4、2000年,榮獲陜西省教育委員會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
5、2003年,榮獲北京師范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
6、2004年,榮獲北京市高校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第一名)
7、2004年,榮獲寶鋼教育基金理事會全國優(yōu)秀教師獎
8、2004年,榮獲北京市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
9、2005年,榮獲北京師范大學最受本科學生歡迎“十佳”教師10、2006年,榮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
11、2006年,榮獲北京市高校首屆“十佳”優(yōu)秀班主任
12、2006年,榮獲北京師范大學勵耘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
13、2007年,榮獲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高校優(yōu)秀輔導員”稱號14、2007年,榮獲人事部、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模范教師”稱號
15、2008年,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圖書館分會頒發(fā)的“余志明u2018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u2019學術(shù)成果獎”
16、2009年,教學成果“北京師范大學u2018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的探索u2019”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
17、2009年,教學成果“北京師范大學u2018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創(chuàng)新人才的教育改革與教學實踐u2019”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
18、2009—2012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
19、2010年,獲得北京市精品課程獎1項。
20、2012年,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1、2013年,《康震評說蘇東坡》一書獲得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
22、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集體)。
23、2014年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教學成果特等獎(集體)
講座列表
1.2004年―2009年,在新加坡新躍大學先后負責教授《古代文學》、《中國詩歌》與《唐宋詩詞》課程
2.2005年7月,在商丘市一實小主講《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講座
3.2005年3月12日,在新加坡藥師行愿會主講《佛教與中國文學》講座
4.2005年11月18日―20日,在新加坡藥師行愿會主講《唐宋詩人與佛教文化》講座(3 場)
5.2006年2月,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頻道『百家講壇』主講《詩仙李白》講座(10集)
6.2006年5月,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頻道『百家講壇』主講《詩圣杜甫》講座(7集)
7.2006年5月,在華東交通大學主講《唐代詩歌的現(xiàn)代意義》講座
8.2006年9月,在中國政法大學主講《唐宋詩詞的現(xiàn)代魅力》講座
9.2006年10月,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頻道『百家講壇』主講《蘇軾》講座(10集)
10.2006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學主講《唐代士人生活》講座
11.2006年11月,在安徽工業(yè)大學主講《李白的現(xiàn)代價值》講座
12.2006年-2007年,先后在遼寧鞍山統(tǒng)戰(zhàn)部主講《唐詩與人生》、《李白詩歌藝術(shù)》講座
13.2007年1月6日―7日,在新加坡藥師行愿會主講《禪宗六祖惠能》與《盛唐詩佛王維》講座(2場)
14.2007年4月7日,在北師大文學院“金聲玉振”系列講壇第三講——康震副教授主講的《想象蘇軾——超越苦難,成就人生》
15.2007年10月16日,北師大風云論壇學術(shù)系列講座第一講——康震副教授主講的《唐詩的人生境界》講座
16.2007年11月,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頻道『百家講壇』主講《李清照》講座(10集)
17.2008年5月3日―4日,在新加坡藥師行愿會主講《吉藏大師的人生與哲學》講座(2場)
18.2008年6月15日,在揚州大學主講《詩詞·人生·境界》講座
19.2009年2月21日,在新加坡藥師行愿會主講《大唐王朝中的佛教生活》講座
20.2009年3月25日,應北京師范大學南山詩社邀請——康震教授主講《唐宋詩詞之美》主題講座
21.2010年1月23日,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 頻道『百家講壇』主講《唐宋八大家》系列講座
22.2011年8月27日,在成都市金沙博物館“金沙講壇”主講《儒家精神是中國文化的主干》
23.201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15日,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10頻道『百家講壇』主講《唐宋八大家》之《三蘇》(蘇軾、蘇洵、蘇轍)、《唐宋八大家大結(jié)局》
24.2013年2月23日,在常州行政中心龍城大廳主講《老莊的人生境界》講座
25.2013年7月25日,和《百家講壇》欄目攝制組王立群、趙冬梅2位知名講師共同抵達開封清明上河園攝制《百家講壇》周末版節(jié)目,一改其課堂式的風格,第一次走出演播廳嘗試實景拍攝。
26.2014年9月7日,做客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jié)《名家大講堂》欄目,講述《古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