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覽,東漢末年袁紹部將,后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
在一些民間藝術(shù)中,高覽被譽為“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武藝高強,渾身是膽,高義傲骨。 高覽,與張郃并為袁紹大將。官渡之戰(zhàn),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fù)譖于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于曹操。
《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zhàn),高覽曾和許褚大戰(zhàn)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于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
后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被趙云一槍刺于馬下。
人物評價
個人傳記
臣裴松之案語:《武帝紀》以及《袁紹傳》都云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于瓊破,遂來降,紹眾於是大潰。是則緣郃等降而后紹軍壞也。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后歸太祖,為參錯不同矣。
官渡之戰(zhàn),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fù)譖于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于曹操。
演義傳記
官渡之戰(zhàn),高覽曾和許褚、徐晃大戰(zhàn)而不分勝負。
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于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后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卻被趕來的趙云一槍刺于馬下。
評話三國
在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高覽為柱河北四庭(河間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武力與張飛相若。
相關(guān)原文:
張國良《評話三國·長坂坡》
張飛邊跑、邊殺、邊找。突然,一員大將騎著馬從他左邊擦肩而過。張飛知道定是曹將,因為劉備手下一共只有幾個將。一看就有數(shù)的。其實,這員曹將非是旁人,正是高覽。你在找劉備,他也在找劉備;你要救,他要捉。高覽倒未曾注意到張飛。張飛眼快手快,勒住馬匹,回身向高覽右腿一矛刺去。未知高覽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張飛向高覽右腿一矛刺去,若是一般的角色,早就中矛落馬了,高覽畢竟是名將,久戰(zhàn)沙場,對突如其來的行動他知道如何應(yīng)付,只見他坐在馬上高舉巨斧,鉆子朝下,矛尖剛到右腿邊上,他這一對銅鈴大眼的余光已經(jīng)帶到。高覽想,劉備手下的將都是刁滑之輩,打仗專講發(fā)冷槍的。高覽動作極其敏捷,立即圈起右腿,起斧鉆往矛尖上“當啷……”點上去。一時哪里點得開!張飛矛上吃到分量,雙臂用足十分力氣,“當啷……”往上抬。兩柄武器卡住。
張飛這條矛,三國中稱為一桿秤,五十斤起花,六十斤也可以稱,一百斤時稱秤砣到秤梢上。許多名將的武藝都要到他這桿秤上來衡量一下,如:虎牢關(guān)的呂布,西涼的馬超,古城時自己二哥云長,包括三國的百萬曹兵的頭隊正先鋒高覽,等等,都在這桿秤上掂過分量。如今高覽的分量足足一百斤,張飛心想,大哥若然遇到這曹將,一百個劉備死掉五十雙。高覽也在想,劉備的手下蹩腳將多,如今后面這個是誰?我用足力氣竟點不開他的武器!如果此人保護劉備,我難以生擒玄德。瞪著鋼鈴大眼回頭一看,正好張飛也抬起頭來,睜大環(huán)眼對他看,四只大眼睛碰頭。高覽一看,原來是張飛,怪不得厲害。張飛一望,原來是高覽,果然不錯。大家心里都佩服。但張飛是在揀外快,戳一矛試試看,戳得到賺,戳不到就算,沒有心思多打,找大哥要緊。高覽也不高興多打,心想,如今先要捉劉備,捉牢劉備后,再同你打上一日一夜!張飛想,救到大哥后,同你打三天三夜!大家收回武器,背對著背跑開。跑了一段路,高覽心想,張飛到底不錯;剡^頭來看看。張飛想,高覽真乃河北名將,話不虛傳。也回過頭來望望。自己人看見了是“再會再會”,敵人相見怎么樣?罵山門!高覽罵一聲:“呔!你這黑臉張飛!”
“嘿,你也是黑臉!”
高覽想,我倒忘記了,我自己也是黑臉。罵了一句,大家各走各的路。
藝術(shù)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芒萊飾演高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