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謝霖( (1885-1969年,字霖甫)教授,江蘇武進人,男。中國會計界先驅,知名會計學者,中國會計師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會計改革實干家和會計教育家,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創(chuàng)辦者,中國會計改革的先驅中國會計師制度的拓荒者。
擔任職務
除擔任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總會計、中央銀行秘書長職務外,還先后兼任湖南明德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商學院、光華大學、復旦大學、光華大學成都分校、四川大學、成華大學、川康農工學院、四川省會計?茖W校等院校教授、以及光華大學商學院會計系主任、光華大學成都分校副校長等重要職務。
人物生平
少年東渡日本,攻讀明治大學商科,1909在畢業(yè)獲商學士學位。
回國后,應試經濟特科,清政府收入商科舉人學衙。因才華過人,深受當局重視,先后派任大清銀行(即后中國銀行)總司賬,交通銀行總會計,四川總督署文案委員,四川勸業(yè)道商務科長等職。在任商務科長時,即舉辦商務傳習所,自任所長講授復式會計,為中國培養(yǎng)了第一批新式會計人才。由當時教育家胡元聘為兩湖明德大學教授,講授復式會計,著有《薄記學》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先于《銀行會計學》),是中國第一部有關記賬的著作,對學生啟迪很大。
謝霖教授以“母實業(yè)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擔任各種職務的同時,十分重視會計教育。他在熱心教育事業(yè),建立會計師制度,改革會計制度,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和傳播會計知識等方面,為中國會計科學發(fā)展和會計工作實踐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愧為中國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在工作中謝霖感到,甲午戰(zhàn)爭(1894年)后割地賠款,清政府更加衰弱。外國人乘勢來華興辦實業(yè),掠奪中國資源剝削中國廉價勞工。有識國人不甘坐待宰割,于是一些官辦、商辦企業(yè)相繼出現,這是振興實業(yè)的開端,這是大好事!但中國舊式收支會計已不能適應需要。謝師提出應改革會計,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因多數有識之士贊同,改革才得開始。謝師一面開展調查研究,主要以錢莊、票號的中式賬為對象,同時開設講習所,分批調集大清銀行、交通銀行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將收支單式記賬改為借貸復式記賬。1912年總結兩行會計改革實踐,加以系統化、規(guī)范化,編著了《實用銀行會計》一書(商務印書館出版),并為小商店設計了《改良中式賬》,著有專輯,使小商店在結賬、納稅時具有規(guī)范的數據。他在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會計一舉成功,震動了經濟界,全國工商企業(yè)爭相效法,使中國由傳統的單式記賬向科學的復式記賬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并為借貸復式記賬法在中國的運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結束時。戰(zhàn)爭期間(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戰(zhàn)場上互相拼殺,顧不上東方了,中國的官僚和民族資該企業(yè),乃乘機急劇發(fā)展起來。公司商行的組建、資本的籌集、會計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經濟糾紛的解決,都迫切需要公共會計師的服務,而當時中國卻沒有這種學有專長、以業(yè)主身份自行開業(yè)、獨立、公正、為社會公眾擔任審計查賬、會計咨詢的公共會計師。一切對外經濟糾紛、涉訟案件都要聽公共會計師的意見的,都要受在中國開業(yè)的外國公共會計師的操縱,中方往往吃虧,甚至雙方都為中國人的案件,也要找外國公共會計師解決。謝霖深感于此,又鑒于日本在1914年前后紛紛創(chuàng)立了“會計事務所”,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謝霖于1918年6月上書舊農商、財政兩部,建議設立“中國會計師制度”。農商部是當時北洋政府主管全國工、農商業(yè)經濟的部門,認為謝的申請“有利商民”,很快同意,并委托謝霖起草了《會計師暫行章程》10條!墩鲁獭芬(guī)定:凡中國人民年滿30以上、大學經濟學科畢業(yè)主修會計的,或曾在資本50萬元的銀行或公司任主要會計人員5年以上的,經農商部批準,即給予會計師證書,準其開業(yè),辦理會計的組織、查核、整理、證明、鑒定、和解等事務。于同年9月7日(也有資料說為9月6日)公布試行。同時向他頒發(fā)了第一號會計師證書,是中國第一個會計師。也曾被孫中山大總統聘為孫中山陸海大元帥府的會計長。
191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去北京大學講授新會計,后又任教于上海商學院、光華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商學院、銘賢學院等。
為執(zhí)行會計師制度,謝霖在銀行周報上刊出廣告,在北京、天津分別成立正則會計師事務所(和秦開等人),面向社會公眾,執(zhí)行公共會計師業(yè)務。這樣,謝就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公共會計師,正則會計師事務所就成為中國辦理公共會計師業(yè)務的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隨著業(yè)務的開展,“正則”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遍及中國南北,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鎮(zhèn)江、揚州、杭州、蕪湖、南昌、長沙、常德、漢口、廣州、重慶、成都、青島、濟南、開封、太原、衡陽、湘潭、沙市等二十多個大中城市,都開展了執(zhí)業(yè)會計師業(yè)務。當時,“正則”與“立信”齊名,在全國會計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譽。為1949年前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凡設有會計師事務所的地方,都辦有正則會計補習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初、中級會計人才。謝霖在北京設正則會計事務所后,某律師認為搶了他的生意,對謝曾惡語相傷,進行人身攻擊。謝認為新生事務的出現,總會有人不能理解,一笑置之,未與爭辯。
謝霖先后設計會計制度若干種,設計前必須先進行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如1934年山西省政府修建同蒲鐵路時,邀請上海幾家會計師事務所代擬會計制度,只正則應邀前去。經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將會計科目、憑證、賬冊、報表等系統化、規(guī)范化,實施后效果明顯,得到國內其它幾條鐵路的會計專家的高度贊賞。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諄諄告誡: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即或當時法律不夠完善,只能遵從,但可反映意見。要學法懂法,要學習民法及刑法有關部分,要學習有關商事法規(guī),辦事要持公正態(tài)度。要以單據、賬冊為依據,不應虛偽呈述,不能稍涉偏私,必須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謝師于百忙中仍堅持履行會計顧問職責,1944年重慶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作為中國實業(yè)界代表,將出席美國國際通商會議,特來成都請謝霖同去。會上盧與加拿大代表談妥以1275萬加元,購買九艘輪船。謝師向加方索要造價單及預算方案。經審核發(fā)現,按照美國國際造船價格標準,加方定價偏高。雙方再次研討,加方同意減收150萬加元和十年本息一次還清。此事使外國代表非常佩服。不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即授予謝霖名譽博士。
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后,時任上海光華大學商學院院長的謝霖受光華大學校長張壽庸的委托,前往成都籌辦分校。謝毅然辭去中央銀行秘書長職務,銜命籌辦光華大學分部。謝早年曾在四川工作,具有崇高威望。先在城內王家壩租賃房屋,于1938年3月1日開學(為西南財經大學淵源之一)。繼則多方奔走集資。土地、建房和一切資金都由社會士紳捐助。在建校期間,謝既領導校務又上課,還管建房,經常城內城外往返奔忙,嘔心瀝血,備受辛勞,終于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白手起家,在成都草堂寺西建起了一所新校舍。教室、圖書館、實驗室、辦公廳、體育場、食堂、宿舍、浴室一應俱全。小橋流水,垂柳疏籬,鳥語花香,窗明幾凈,是一處幽靜的讀書環(huán)境。1938年秋末冬初即全部遷入新校舍。師生們對建房速度之快,深為感佩,認為學校的一草一樹都凝聚著謝師的心血。謝霖對學生要求嚴格,常在朝會上告誡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前方將士正浴血抗戰(zhàn),才換來個安寧的學習環(huán)境,不努力學習,怎么對得起抗日戰(zhàn)士?中國遭受日本侵略,原因是中國貧窮落后。要使國家富強,大家就要努力學習,學成后為國出力,我們是炎黃子孫,要發(fā)揚祖先遺德,光我華夏!”
謝霖對學生既嚴又愛,上課時要點名,晚上要查寢室。考試很嚴格,不及格者要補考或重讀,成績特差者要留級、直至退學。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獎學金。獎懲分明,激勵學生勤奮向上。對個別生活作風不好的學生諄諄告誡,如堅持不改情節(jié)嚴重者要給予退學處分。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盡量安排半工半讀,或給予私人幫助,對經濟困難的教工也常給私人幫助。
謝霖生活儉樸。在光華大學只領上課工資,不領校長津貼。他有許多事務所,收入不是很少。他的事務所除發(fā)給工作人員工資外,還免費供給伙食,對少數無住處者,還提供住房。最后他還是兩袖清風,節(jié)儉度日,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謝霖以務實精神辦學,主張學以致用。要求學生不但要學理論,還要有操作能力。他擔任多種課程的教學工作,由于他有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講課深入淺出,富于啟發(fā)。他在講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等課時,不是簡單地講條文,而是用大量的案例,形象而生動地運用條文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處理。這樣的講課,學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但在課堂上,他不是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完。有一些問題,他有意地引而不發(fā)不作結論,留待學生去思考。他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要有所思,才能有所得”,這種富于啟發(fā)的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很大。此外,他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講授銀行會計鐵路會計等課時,除課堂講授和課堂實習外,在學完這些課程后,留有一套總習題,讓學生在假期內習作,下期開學報到時交卷。這套實習題從憑證到報表,都是正規(guī)賬頁,由商務印書館發(fā)售。他說是練兵。如只用“T”字形賬戶,將來工作時會不知所措。他還利用假期安排高年級學生去工商企業(yè)實習,實習地點多由謝霖介紹。學生在實習期間擔任部分具體工作,對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起很大作用。當時大學生畢業(yè)即面臨失業(yè),有些學生在實習中和企業(yè)建立了關系,畢業(yè)后即到這些企業(yè)工作。謝霖為學生謀求工作至為操勞,為不少學生介紹了工作,而且曾成批地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直接稅局、田糧管理處、鹽管局等。
謝霖對青年教師十分關懷,要求嚴格,他常檢查助教的實習課,抽查實習題和批改的作業(yè)卷,發(fā)現問題及時指正。在新留助教前,他親自談話說:留在學校工作,要有吃苦精神,學校經費困難,待遇菲薄,你們如另有高就,會得到更多的薪金。但人生在世,不能只為自己著想,應該先為社會盡義務、安貧樂道。其次教師要作“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作。首先自身要“學而不厭”,要“業(yè)精于勤”,自己要刻苦學習,如你知道的和學生差不多、或只略高一籌,你在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非常被動,教學是艱苦的工作,要下苦功才行,同時教師不能只是獨善其身,不能只是“學而不厭”,還要“誨人不倦”。誨人是教師的職責,不能把教書當作是販賣知識,上課就講、下課不管。不能把先生和學生的關系只是當作知識的接受關系。先生要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體諒學生、要急學生所急、要引導學生奮發(fā)向上,這就叫“誨人!边@個誨人不是偶爾為之,而是“誨人不倦”,不如此,那就會造成上課是先生下課是路人……。這些話確是一個教育家的名言,有很深的哲理,至今仍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著作
謝霖教授為傳播會計和經濟管理知識,他撰寫出版了大量著作。其中有《銀行簿記學》、《簿記學》、《改良中式會計》、《中國之會計師制度》、《實用銀行簿記》、《實用銀行會計》、,銀行會計》、《會計學》、《成本會計》、《鐵道會計》、《審計學要義》、《商人通義講義》、《現行公司法要義》、《現行票據法要義》、《海商法要義》、《破產法要義》、《實用政府會計》、《實用基礎簿記》等等。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而且他的治學態(tài)度、求實精神、對我們今天會計理論和實際工作者仍有指導意義。其中《實用會計》一書,為中國會計學引入了“借”、“貸”兩詞和“借貸記賬法”,從而奠定了中國現代會計學的基礎。與孟森合著的《銀行簿記學》在日本東京出版,并在中、日兩國同時發(fā)行,成為中國學者所撰的第二部系統介紹西方復式簿記的會計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