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專家信息
儲澤祥,男,1966年10月生,安徽省岳西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2004年1月被教育部聘請為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法與語篇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曾任湖南師大國際漢語言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助理、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漢語學報》副主編。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華中師范大學與暨南大學聯合培養(yǎng)),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1年6月至8月: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
1994年6月至2002年9月: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工作。
2002年10月至現在: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工作。
社會兼職
⒈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科研副院長。
⒉國際雙語學會理事。
⒊湖南省語言學會副會長。
⒋教育部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法與語篇分技術委員會委員。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本科生:《現代漢語》、《語言學論文寫作》、《論文寫作與規(guī)范》
碩士生:《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現代漢語語法學》
博士生:《語言研究方法論》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漢語語法、漢語方言和漢語語用學。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1.現代漢語400名詞語義特征之考察(96BYY01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起止年月:1996年3月-1998年12月
2.一項是“漢語聯合短語的多角度考察”(00BYY02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起止年月:2000年3月-2001年12月
3.“漢語處所詞的類型和共性研究”(04BYY030),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起止年月:2004年3月-2006年11月
4.“動詞與賓語的多維研究與漢語語法特點的探究”(05JJD740011),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起止年月:2005年6月-2008年6月
5.“高考漢語能力測試內容的優(yōu)先序列及題型創(chuàng)新研究”(07JY05),湖北省教育考試院重點課題,起止年月:2007年6月-2009年12月
6.“漢語方言復句關聯標記模式的類型學研究”(09YJA74004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起止年月:2009年-2012年12月,經費:7萬
7.“漢語序數表達系統(tǒng)研究”(10BYY06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起止年月:2010年3月-2012年12月,經費:12萬
出版專著
1.《現代漢語方所系統(tǒng)研究》 華中師大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2004年重印)
2.《邵陽方言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3.《名詞及其相關結構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4.《漢語聯合短語研究》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
5.《岳西方言志》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
6.《漢語空間短語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發(fā)表論文
1 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 儲澤祥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09-12-22
2 “地下”的參照體系與匹配限制 儲澤祥; 肖任飛;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0-05-10
3 “謝謝”的原因賓語凝結式及其南北差異 儲澤祥; 世界漢語教學 1995-12-15
4 動賓短語和“服從原則” 儲澤祥;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9-15
5 通比性的“很”字結構 儲澤祥; 肖揚; 曾慶香; 世界漢語教學 1999-03-15
6 漢語語法化研究中應重視的若干問題 儲澤祥; 謝曉明; 世界漢語教學 2002-06-15
7 固化的“用來”及其相關的句法格式 儲澤祥; 曹躍香; 世界漢語教學 2005-06-15
8 “有定居后”與現實性的無定NP主語句 魏紅; 儲澤祥;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7-05
9 漢語口語里性狀程度的后置標記“去了” 儲澤祥; 世界漢語教學 2008-07-05
10 動詞的“重新理解”及其造成的影響 儲澤祥; 王寅; 古漢語研究 2009- 09-15
11 現代漢語小句的判斷標準 儲澤祥; 王文格;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7-30
12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 劉清平;儲澤祥;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11-25
13 “單音動詞+往”里“往” 的語法化 劉光明; 儲澤祥; 陳青松; 古漢語研究 2006-06-15
14 湖南慈利通津鋪話中的“兩個” 儲澤祥; 丁加勇; 曾常紅; 方言 2006-08-25
15 處所角色賓語及其屬性標記的隱現情況 儲澤祥; 彭建平; 語言研究 2006-12-30
16 漢語處所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類型學意義 儲澤祥; 中國語文 2006-05-10
17 明清小說里“數量詞+N·們”式名詞短語的類型學價值 儲澤祥; 南開語言學刊 2007- 01-15
18 語言表述與認知心理 儲澤祥; 文學教育(上) 2007-03-15
19 固化的“一條龍”及其使用情況考察 儲澤祥; 金鑫;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8-01-10
20 句式義與詞項:英漢“共同耗用”句式的比較 唐燕玲 ; 儲澤祥;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8-07-20
21 制約“想NV”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兼談與其相關格式“想VN”的比較 儲澤祥; 程書秋; 漢語學習 2008-02-15
22 漢語因果復句的關聯標記模式與“聯系項居中原則” 儲澤祥; 陶伏平; 中國語文 2008-09-10
23 空間實體的可居點與后置方位詞的選擇 儲澤祥; 王寅; 語言研究 2008-10-15
24 湖南祁東話表示雙數的“兩個” 彭曉輝; 儲澤祥; 漢語學報 2008-05-10
25 “一個人”的固化及其固化過程 儲澤祥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10-27
26 “老小· 姓+稱謂性指人名詞”格式的使用情況考察儲澤祥語言文字應用 2003-08-15
27 “V往+O”的語義約束 儲澤祥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08-30
28 里外關系變化的四種表達式及其標記模式 劉光明; 儲澤祥語言研究 2005-09-30
29 肯定、否定與時量成分在動詞前后的位置 儲澤祥; 漢語學報 2005-11-15
30 漢語量詞“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現 儲澤祥;魏紅; 語言科學 2005-04-15
31 影響短語成立的重要因素 儲澤祥; 姚雙云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30
32 指示代詞的類型和共性 儲澤祥; 鄧云華 當代語言學 2003-12-15
33 漢語動詞后時量、動量、名量成分不同現情況考察 姚雙云; 儲澤祥; 語言科學 2003-10-15
34 贛語岳西話的過程體與定格體儲澤祥方言 2004-05-24
35 小句是漢語語法基本的動態(tài)單位 儲澤祥; 漢語學報 2004-05-15
36 “十五”期間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儲澤祥漢語學習 2005-02-15
37 異類詞聯合短語研究 儲澤祥; 謝曉明; 中國語文 2003-05-10
38 漢語“在+方位短語”里方位詞的隱現機制 儲澤祥; 中國語文 2004-03-10
39 處所角色賓語的判定及其典型性問題儲澤祥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4-11-25
40 近代漢語的“V出+N外”格式──兼說該式現代為什么不多見 儲澤祥; 徐朝暉; 賀福凌; 黃春平; 尹戴忠 古漢語研究 1999- 12-25
41 指物時“它”、“它們”與it、they的比較研究儲澤祥; 吳軍; 廖光蓉 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03-30
42 標點符號的象似性表現 儲澤祥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0-02-10
43 數詞與復數標記不能同現的原因 儲澤祥民族語文 2000-10-05
44 是“綠樹成陰”還是“綠樹成蔭” 儲澤祥語文建設 2000-07-13
45 敲門時的問和答 儲澤祥修辭學習 2000-12-30
46 現代漢語的準方位標 廖志鴻; 儲澤祥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1-30
47 廣告語言的“結果——條件”勸說模式 儲澤祥; 梁勇 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5-30
48 近兩年廣告語言存在的一些問題 儲澤祥; 廖志鴻 株洲工學院學報 2001-02-28
49 “連用”手段下的多項NP 儲澤祥; 中國語文 1999-03-10
50 相似性的“N_1似的N_2”格式———兼談比喻的典型性問題 儲澤祥!410081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12-10
51 “名+數量”語序與注意焦點 儲澤祥; 中國語文 2001-09-10
52 明星廣告效果探析 曾慶香 ; 儲澤祥; 新聞傳播 2002-04-15
53 “底”由方位詞向結構助詞的轉化 儲澤祥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2-01-25
54 《毛澤東著作語言論析》出版 儲澤祥理論月刊 1994-03-10
55 現代漢語名詞的潛形態(tài)──關于名詞后添加方位詞情況的考察 儲澤祥古漢語研究 1995-12-30
56 現代漢語后綴語助詞的數排式 儲澤祥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11-25
57 方位標的性質、意義及標的替換 孫漢萍 ; 儲澤祥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5-04-10
58 “務實”學風與“表—里—值”驗證方法 儲澤祥語言文字應用 1995-05-15
59 漢語空間方位短語歷史演變的幾個特點 儲澤祥古漢語研究 1996-03-25
60 論語法規(guī)范的彈性 儲澤祥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6-08-10
61 “在” 的涵蓋義與句首處所前“在”的隱現 儲澤祥漢語學習 1996-08-01
62 漢語規(guī)范化中的觀察、研究和語值探求──單音形容詞的AABB差義疊結現象 儲澤祥語言文字應用 1996-02-15
63 關于“處所范圍原則”的適用范圍 儲澤祥云夢學刊 1996-05-15
64 敘事體中施事主語省略的語用價值 儲澤祥修辭學習 1996-08-15
65 漢語存在句的歷時性考察 儲澤祥; 劉精盛; 龍國富; 田輝; 葉桂郴; 鄭賢章 古漢語研究 1997- 12-25
66 語法比較中的“表-里-值”三個角度 儲澤祥漢語學習 1997-06-01
67 “細節(jié)顯現”與 “副+名” 儲澤祥; 劉街生 語文建設 1997-06-10
68 名詞的空間義及其對句法功能的影響 儲澤祥語言研究 1997-12-30
69 從動賓短語的演變情況看漢語句法結構的特點 儲澤祥古漢語研究 1998-06-25
70 兩個指人名詞組合造成的復指短語 儲澤祥漢語學習 1998-06-01
71 語氣兼容與句末點號連用儲澤祥語文建設 1998-01-10
72 說“木” 儲澤祥; 森林與人類 1994-01-30
73 “滿+N”與“全+N”朋 儲澤祥; 中國語文 1996-09-10
74 現代漢語的命名性處所詞 儲澤祥; 中國語文 1997-09-10
75 動詞的空間適應性情況考察 儲澤祥; 中國語文 1998-07-10
76 VV粘結同向帶賓現象之考察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10-27
77 贛語岳西話表被動的“讓”字句 儲澤祥; 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10-01
78 西南官話里“兩個”的連詞用法及其類型學意義 儲澤祥; 丁加勇; 曾常紅; 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第二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12-01
79“這/那”的“使通指化”作用及其語用后果,見蔣冀騁、儲澤祥主編《現代漢語研究》,湖南師大出版社,2004年,與蔣華合作
80“對著”的虛化過程及其語法地位,《語言學論叢》第29輯,商務印書館,2004年
81 小句是漢語語法基本的動態(tài)單位,《漢語學報》2004年第2期
82 處所角色賓語的判定及其典型性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6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5年第1期
83 漢語量詞“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現,《語言科學》2005年第3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5年第8期,與魏紅合作
84 固化的“用來”及其相關的句法格式,《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第2期,與曹躍香合作
85 “V+O”的語義約束,《江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86 里外關系變化的四種表達式及其標記模式,《語言研究》2005年第3期,與劉光明合作
87 肯定、否定與時量成分在動詞前后的位置,《漢語學報》2005年第4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6年第3期
88 英漢聯合短語的共性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與鄧云華合作;
89 漢語處所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類型學意義,《中國語文》2006年第3期;
90 “單音動詞+往”里“往”的語法化,《古漢語研究》2006年第2期,第二作者,與劉光明、陳青松合作;
91 湖南慈利通津鋪話中的“兩個”,《方言》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與丁加勇、曾常紅合作
92 贛語岳西話表被動的“讓”字句,見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46-56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93 處所角色賓語及其屬性標記的隱現情況,《語言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彭建平合作
94 語言表述與認知心理,《文學教育》2007年第3期(上),4-9頁
95 明清小說里“數量詞+N·們”式名詞短語的類型學價值,《南開語言學刊》2006年第2期(總第8期)62-67頁,商務印書館,2007年1月
96 “有定居后”與現實性的無定NP主語句,《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3期,38-51頁,第二作者,與魏紅合作;又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7年第12期
97 制約“想NV”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兼談與其相關格式“想VN”的比較,《漢語學習》2008年第1期19-27頁,與程書秋合作,第一作者
98 固化的“一條龍”及其使用情況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1-7頁,與金鑫合作,第一作者
99 湖南祁東話表示雙數的“兩個”,《漢語學報》2008年第2期11-17頁,第二作者,與彭曉輝合作
100 句式義與詞項:英漢“共同耗用”句式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與唐燕玲合作;
101 漢語口語里性狀程度的后置標記“去了”,《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3期43-49頁;
102 漢語因果復句的關聯標記模式與“聯系項居中原則”,《中國語文》2008年第5期410-422頁,第一作者,與陶伏平合作。
103 空間實體的可居點與后置方位詞的選擇,《語言研究》2008年第4期50-62頁,第一作者,與王寅合作。
104 現代漢語小句的判斷標準,《寧夏大學學報》(CSSCI)2009年第4期,28-35頁,第一作者,與王文格合作。
105 動詞的“重新理解”及其造成的影響,《古漢語研究》2009年第3期,20-26頁,第一作者,與王寅合作。
106 漢語后置方位詞的范圍、性質和歷時變化情況,戴慶廈主編《漢藏語學報》第3期,186-196頁,北京:商務印書館。
107 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中國社會科學報》總第49期第4版,2009年12月22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出版。
108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6期97-100頁,與劉清平合作,第二作者。
109 “地下”的參照體系與匹配機制,第一作者,與肖任飛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期,43-50頁。
榮譽獎勵
1.2001年首批入選“新世紀湖南省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百人工程”。
2.2002年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八屆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三等獎。
3.2002年獲湖南省首屆社科基金研究課題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4.2003年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5.2003年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
6.2003年起,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7.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8.2005年獲第二屆湖北省圖書獎(排名第三)。
9.200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0.2008年入選華中師范大學“桂子學者”。
11.2009年4月,主持的“u2018現代漢語u2019研究型教學改革與實踐”獲湖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