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吉林長春人。十五歲開始吃素,勸人放生。1980年在長春般若寺依天臺宗大德澍培法師出家。1981年在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學習深造后回到長春般若寺任方丈。社會兼職: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政協(xié)常委、吉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
成剛法師以言傳身教引導后學,生活樸素、深入經(jīng)藏、嚴謹修學,盡心維護道場,為法忘軀。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15日受中國佛教協(xié)會委派赴莆田廣化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茗山長老、一誠長老、傳印法師任三師,學誠法師、成剛法師、妙華法師等七人為尊證。
成剛法師自1983年住持般若寺以來,除恢復道場,安住徒眾。尤注重于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并于1992年創(chuàng)辦般若講堂,常年講經(jīng),常隨聽法大眾三百余人。近十幾年來講解了《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楞嚴經(jīng)》《佛遺教經(jīng)》《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溈山大圓禪師警策》《大乘起信論》等經(jīng)典,闡述大乘教理,令大家悟明實相,同時法師更注重導歸凈土,近年講解了凈土法門并有《凈土法語集要》和《般若法雨》等書出版。
?
講述:修行開示
在不危害眾生的前提下,我們這個心和阿彌陀佛的心才一致,我們這個美好的愿望--上極樂世界,才能夠成辦。因為什么呢?這里沒有妄想隔離障礙,沒有業(yè)緣牽扯,我們才能夠脫身而去。債沒還完,那債主不讓去呀,你縱然念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固然大慈大悲,要接引我們,可是債主他不放過我們。必須避免。另外呢,利益眾生不危害眾生,也是我們佛門弟子應當盡的義務,應當履行的,必須這樣做的,我們?yōu)榱耸贡娚隹嗟脴罚娚汲隹嗟脴妨,我們也就出苦得樂?/p>
不偷盜這一法也是這樣,和殺生這一法一樣,粗重的不犯、微細的不犯,心不犯口犯、口不犯身犯,也不容易,想把它修到嚴處,修到圓滿,真正的不偷盜,秋毫無犯,這個很不容易。我們不要拿人家一草一木,減損別人,增益自己,這就是將來受貧窮下賤、愚癡暗昧之因,不能得佛的大富貴。所以必須斷除偷盜,心不偷,身不偷,口不說,和殺生一樣,要不我們還得來三界酬還宿債,受生死貧困。不予而取為盜,所以一草一木我們也不非理而取,外財要舍,身外之物,不但不盜而且要放舍,放舍世間的錢財、名利......這一切利生、資生之物。不但不偷盜別人的,而且我們布施,去利益一切眾生。佛就是這樣,秋毫無犯。內(nèi)財也要放舍,內(nèi)財就是我們的五蘊身心,我們不但不欠債,而且要廣行利益 ,廣行布施,這樣才能行呢。
因為這個心行很微細,我們稍微有一點想追求點什么,得到點什么,這都超越規(guī)范,這就是我們的貪心,由于貪心過格了,才去拿人家的,才去盜取別人的財物,增益自己,減損別人。所以我們要防范于未然,在學習、工作、生活、修學佛法當中,不要去追求、貪著,想獲得點什么,就是一心修學佛法,這樣我們偷盜之心就不能發(fā)起。想占便宜,或者間接地占便宜,都能構(gòu)成我們的偷盜行為,心犯、口犯、身犯,戒律上規(guī)定得非常微細了。
淫欲,就是所說的貪愛之心,在家居士不邪淫,一夫一妻制,不干犯他人男女, 這樣呢,家庭和睦,符合社會法律、道德倫理,能使我們不發(fā)起過非,不失人天之道。出家僧人不管是男眾、女眾,心不淫、身不淫,斷性亦無,就是三業(yè)清凈。
淫欲是生死根本。
不妄語,就是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說慌騙人,危害人,危害眾生,我們世間人為了世間的利益,有的說無,大的說小,都叫妄語,這是小妄語。另外更不要大妄語,就是自己沒證圣,說自己證圣了,自己沒得道,說自己得道了,那就是生死苦因了。直心是道場,心直言直,按著事情本來面目去說,不要隱諱,這樣利益自己、利益他人,這個很重要。
不飲酒,酒是一種無情色法,但是它有麻醉性,飲了酒以后,隨便想、隨便說、隨便造,發(fā)起過非,酒后無德。那么在家居士不許飲酒,這是五戒之一,出家僧人更不許飲酒,犯大過非,所以必須斷除之。
上面是說的三皈五戒。十善,這不但是世間善,人天所修之法,不失人天果報,要從我們修證無上菩提畢竟得作佛來說,它又是無上菩提的階基,離開這個,三世諸佛都不得成就。三皈、五戒、十善修得最圓滿的就是十方諸佛。我們正在修學當中,三皈法我們沒修得圓滿,五戒法我們沒修得圓滿,十善法我們還沒修得圓滿。佛法是由淺入深,次第增進的,就像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人才是這樣出來的,我們基礎沒打好,想得成無上覺道那就不可能了,不管是出家、在家,都從三皈、五戒、十善開始,然后再次第深入,如果這個修學不好,說我想修上乘法--成佛之法,那無有是處,不可能。
上面我就這個三皈五戒大致地說了一下。 再就是十善,十種善法:心不貪、嗔、癡,我們的心必須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口不兩舌、惡口、妄語、綺語,身不殺、不盜、不淫。必須斷除這十種過惡,十惡若止,是名十善,惡止了就是善,十惡不止就是十惡。
心不貪,引取無厭為貪,希求為貪,希望求取這個,希望求取那個,都是貪,我們修學佛法,不是讓我們追求點什、貪著點什么、獲得點什么,而是讓我們把這一切追求、貪著、獲得的妄心全部歇息下來,必須斷除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