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陶尚德,字祖容,號劍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出生于 星子粟里,為陶淵明41世嫡孫。尚德少雖家貧然勤學不輟,嘉靖元年(1522)鄉(xiāng)試中第選為府學生員。正德十四年(1519),襲封南昌的 寧王 朱宸濠借口 明武宗荒淫無道,集兵十萬造反,掠九江、攻 南康,時府縣官員多棄城而走,府學生員陶尚德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我 星子乃真儒過化之地,先賢宮殿在焉,不得為逆賊所毀,仁人志士,當奮力死守!”眾皆響應(yīng),叛軍久攻不下,乃逃。
個人生平
嘉靖五年(1526),尚德中進士,授刑部主事職。三年后轉(zhuǎn)任云南御史。在滇期間,他抑制豪強、整頓邊防、倡導耕讀、獎勵農(nóng)桑,政績斐然。并向朝廷上疏,提出“ 議大禮、慎大臣、修邊防、劾奸黨”四策。因此與權(quán)臣 嚴嵩發(fā)生激烈沖突。朝野皆稱其為“忠直股肱之臣”,世宗亦欣賞有加,于嘉靖十三年調(diào)任都御史,協(xié)助吏部遴選考察京官。
嘉靖十六年(1537),北京城因人口激增且年久失修亟需加筑拓寬。世宗意欲挑選一賢良干練之臣擔當此任,時任 內(nèi)閣首輔的 夏言便以尚德為人忠直、辦事果敢為由力薦其出任工部左侍郎,主管筑城之事。尚德受命后精心籌措、親臨現(xiàn)場督工,很快完成了任務(wù)。新建外城長14公里,位于舊城之南,有永定、左安、或安、廣渠、 廣寧、東西偏門7個城門,基本形成后世北京城的規(guī)模。世宗對此非常滿意。之后,又命尚德督造十王府,從勘探到施工,尚德事事親力親為,終使氣度恢宏、工藝精良的十王府如期竣工。因尚德數(shù)立功,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擢升為 刑部尚書,加封 太子太保,取一品俸祿。是時, 星子鄉(xiāng)黨皆以其為榮,江西巡撫應(yīng)當?shù)厥考澦垶槠浣ㄔ炫品唬Q“內(nèi)臺總憲”坊。
嘉靖二十七年(1548),嚴黨設(shè)計陷害 內(nèi)閣首輔 夏言致死,嚴嵩取而代之。尚德心灰意冷,又不愿在渾濁官場委曲求全,遂上書請辭告老還鄉(xiāng)。世宗念其功德,賜予金玉、準其歸田。
身居鄉(xiāng)野心憂天下
尚德返鄉(xiāng)后,依然勤奮質(zhì)樸、每日耕讀不輟。先后錄有《賓廬堂稿》、《歐波亭集》等。但尚德雖躬耕于田野仍心憂朝廷社稷,更有效仿前人 周敦頤、朱熹傳承儒學、教化萬民之意。
嘉靖末年,權(quán)臣嚴嵩父子終于倒臺。耄耋老人陶尚德得知后,頓感云開月明、心情極為爽朗。他廣邀賓朋,設(shè)宴慶賀。隆慶三年(1569),明穆宗念及尚德為官時的諸多德政,特賜牛羊牲禮及布帛等物,遣人送至 星子,慰問時年82歲的老人。當年, 南康府又為其建了一座“天恩存問”牌坊。兩年后,這位忠良賢臣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