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堯宸(1894~1926) 生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祖籍霞浦,出生于福清。
人物生平
早年就讀于倉前山培元書院。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初,加入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同盟會。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在福州組織青年響應起義。此后,又先后入陸軍小學、清河預備軍官學校學習。民國6年(1917年)秋,考入保定軍校第七期,編在騎兵科第三連。民國8年秋,堯宸從保定軍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福建李厚基部任見習軍官。后在福建靖國軍方聲濤部任上尉副官、連長等職。民國9年,任粵軍第六團團副、衛(wèi)隊司令部參謀長等職。民國11年初,隨粵軍參加孫中山舉行的北伐,在江西贛州同直系軍閥作戰(zhàn)。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亂,反對孫中山。堯宸所部又奉命回師廣州平叛,在韶關與叛軍激戰(zhàn)十余日,失敗后撤至福建,改任營長。民國12年冬,進駐福建的粵軍改編為東路討賊軍,劉任第六旅第十一團第一營營長。東路討賊軍奉孫中山之命進軍廣東,討伐陳炯明。第六旅戰(zhàn)敗潰散。堯宸收集舊部700余人,重建第十一團,任團長。不久,該團又因部隊嘩變及遭土匪襲擊而潰散。民國13年6月,黃埔軍校成立,堯宸被任命為軍事教官。同年12月,黃埔軍校教導第二團成立,劉任第二營營長。翌年2月,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6月,參加平定劉楊叛亂。7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團團長。10月13日,在攻打陳炯明老巢惠州的戰(zhàn)斗中,第四團擔任主攻部隊。堯宸指揮全團官兵,連續(xù)猛烈攻城,遭到敵軍頑強抵抗,部隊傷亡很大。在這種形勢下,劉親率奮勇隊攻城,不幸膀胱中彈,壯烈犧牲。東征軍攻克惠州后,為堯宸和陣亡官兵召開了追悼會。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宣讀祭文并發(fā)表演說,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和蘇聯(lián)顧問也相繼發(fā)表演說。蘇聯(lián)顧問切列潘諾夫在演說中指出:“你的戰(zhàn)斗功績載入中國革命史冊,它將成為中國青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