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1975年2月生,男,漢族,遼寧鐵嶺人。博士,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助理,政治學系主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2001年7月~2002年1月,韓國鮮文大學留學。2005年7月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工作。2005年10月~2007年10月,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2007年8月~2008年1月,美國埃默里大學卡特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西方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學原理》、《政治學理論前沿問題》、《自由主義專題》和《國家與社會》等課程。
科研情況
(一)學術(shù)著作
1、《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參編。
2、《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副主編。
3、《自由多元主義的實踐》,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譯者。
4、《中西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社科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編。
5、《中國政治建設(shè)與發(fā)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參編。
6、《異中求和: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政治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參編。
7、《自由多元主義》(修訂版),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譯者。
8、《現(xiàn)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理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獨著。
9、《中國公民讀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參編。
10、《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第3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主要作者。
11、《自由多元主義》,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譯者。
12、《世界著名思想家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參編。
(二)學術(shù)論文
1、《弱政府抑或強政府:當代西方的國家觀論爭》,載《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2期,獨著。
2、《從概念選擇到方法解構(gòu):佩迪特無支配自由觀的邏輯與缺陷》,載《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1期,第一作者。
3、《文化強國戰(zhàn)略不可回避的五個問題:以政治學的視角》,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獨著。
4、《文化建設(shè)有五個問題不能回避》,載《人民法院報》,2011-10-28,獨著。
5、《孟德斯鳩自由觀的內(nèi)在邏輯》,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6期,獨著。
6、《近代西方國家觀念的邏輯與譜系》,載《政治學研究》,2011年第5期,獨著。
7、《最弱國家的內(nèi)在邏輯與現(xiàn)實困境:諾齊克的消極國家觀探析》,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8、《從無支配自由到論辯式民主:佩迪特共和主義國家觀探析》,載《學海》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9、《身份、差異與認同: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的公民觀》,載《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2期,獨著。
10、《從權(quán)利到代議:托馬斯·杰斐遜民主理論的邏輯與特點》,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第1期,獨著。
11、《國王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國家賠償觀念的由來與變遷》,載《法制日報》2009年10月29日版,獨著。
12、《從權(quán)利訴求到路徑選擇: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理論的近代圖譜》,載《政治文化傳統(tǒng)與政治發(fā)展》,社科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13、《弱政府是如何可能的:保守自由主義國家觀及其批評者》,載《中西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社科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14、《當代西方自由主義弱政府理論探析》,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獨著。
15、《遠離神話:三權(quán)分立的缺陷與困境》,載《理論參考》2008年第8期,獨著。
16、《全球化進程中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模式的理論之爭》,載《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2期,獨著。
17、《國家與社會:近代西方的理論視角》,載《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獨著。
18、《族群身份與國家認同:多元文化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現(xiàn)代爭論》,載《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獨著,人大復(fù)印資料《文化研究》卷轉(zhuǎn)載。
19、《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與公民社會――當代西方的理論視角》,載《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0、《在族群與國家之間: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的政治解讀》,載《中西政治文化論叢》(第六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
21、《消極國家與中道選擇:近代西方自由主義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的邏輯與特點》,載《科技文匯》2007年第4期,獨著。
22、《大政府是如何可能的:新自由主義國家觀及其批評》,載《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獨著。
23、《近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理論的邏輯與特點》,載《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獨著,人大復(fù)印資料《政治學》卷轉(zhuǎn)載。
24、《應(yīng)對全球化:當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理論的新趨向》,載《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10期,獨著。
25、《當代公民社會與民主化:一種可能性的分析》,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獨著。
26、《終極還是范式:西方三權(quán)分立思想的再解讀》,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3期,獨著。
27、《社會契約和它的批評》,載萊斯諾夫:《社會契約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譯者。
28、《國家與社會: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維度》,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5期,人大復(fù)印資料《政治學》卷轉(zhuǎn)載,獨著。
29、《當代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guān)系的新解讀》,載《文史哲》2004年第5期,人大復(fù)印資料《政治學》卷轉(zhuǎn)載,獨著。
30、《<在上帝與凱撒之間 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評介》,載《政治學研究》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
31、《當代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guān)系的再思考》,載《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期,獨著。
32、《“西方政治思想史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載《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4年第1期,獨著。
33、《希望還是偶像:全球化視野中的公民社會與民主化》,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第6期,人大復(fù)印資料《政治學》卷轉(zhuǎn)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摘錄,獨著。
34、《溝通、交通與深化》,載《政治學研究》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35、《公民社會:組織及作用》,載《學習時報》2003年9月1日版,獨著。
36、《當代西方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guān)系理論中的文化維度研究》,載《中西政治文化論叢》(第三輯)2003年3月版,獨著。
37、《入世與我國政治文化的嬗變》,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38、《西方公民社會理論的復(fù)興與特點》,載《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第二作者。
項目情況
(一)主持項目
1、中國政法大學人文社科規(guī)劃一般項目“西方政治思潮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xiàn)代政治意識的變遷”(2011)
2、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shù)創(chuàng)新團隊研究項目“政治文明與政治發(fā)展”(2011)
3、中國政法大學教改項目“西方政治思想史課程中的情境教學:基于四元建構(gòu)模型的分析”(2010)
4、中國政法大學教改項目“多媒體技術(shù)在課堂教學中的應(yīng)用”(2008)
5、中國政法大學教改項目“西方政治思想史C等級課件建設(shè)”(2007)
6、中國政法大學政管學院青年項目“現(xiàn)代西方公民文化形成與當代中國公民文化建設(shè)”(2007)
7、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思想研究” (2006)
8、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西方公民文化的起源與形成”(2006)
9、中國政法大學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當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理論研究”(2006)
(二)參與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2009)
2、教育部重大攻關(guān)項目“我國公共文化服務(wù)體系構(gòu)建”(2008)
3、文化部委托項目“我國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政策法制體系研究”(2008)
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現(xiàn)代政治文明關(guān)系模式比較研究”(2007)
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政治思想研究”(2007)
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理論與實踐”(2006)
7、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建設(shè)項目“政治哲學”(2006)
8、天津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西方政治思想史”(2005)
9、天津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西方政治文明比較研究”(2005)
獲獎情況
1、中國政法大學優(yōu)秀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1)
2、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10)
3、中國政法大學優(yōu)秀教師特別獎(2010)
4、中國政法大學優(yōu)秀教師(2009)
5、北京市優(yōu)秀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9)
6、中國政法大學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08)
7、中國政法大學優(yōu)秀實習指導(dǎo)教師(2008)
8、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