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shù)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傊藗兘(jīng)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但是,作為一位科學史家,薩頓的人文色彩是相當濃厚的,早期的教育使薩頓對于文學、藝術(shù)和哲學都有很濃厚的興趣,這種背景這不僅反映在他自己后來的科學史研究工作和活動中,甚至于也反映在他對女兒的影響中。
人物生平
喬治.薩頓的全名是George Alfred Leon Sarton,他生于1884年8月31日,喬治·薩頓出生在比利時佛蘭德省的根特。他出身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位工程師,也是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的負責人。在薩頓出生后僅僅幾個月,他的母親就去世了。
早期的教育使薩頓對于文學、藝術(shù)和哲學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yè)后,薩頓進入根特大學學習。最初,他學習的專業(yè)是哲學,但很快他就對哲學這門學科產(chǎn)生了厭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學和思考后,薩頓又回到根特大學,先后學習了化學、結(jié)晶學和數(shù)學,并曾獲得根特大學等四所高等學校受予的化學金質(zhì)獎章。1911年5月,他完成了題為“牛頓力學原理”的論文,并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一博士論文,也表明了他受到哲學家和科學史家孔德、迪昂和坦納里等人的哲學影響。
1911年5月份,在獲得了他的博士學位之后,薩頓與英國藝術(shù)家埃莉諾·梅布爾·埃爾維斯結(jié)了婚,轉(zhuǎn)年的5月,他們便有了一個女兒,并將其名字取為“梅”(與5月May是同一個詞)。薩頓的父親早在1909年去世了,而此時,薩頓已經(jīng)面臨著要負擔一家人開銷的重任,這位“不肖”的后代將父親的一個著名的酒窖拍賣,用拍賣所得在根特附近買了一所房子,而且開始具體著手籌劃和實施科學史的研究工作。也是在1912年,即他的女兒梅·薩頓出生的那年,薩頓邁出了非常大膽的一步:他要創(chuàng)辦一份科學史雜志,并用古代神話中專司生育與治病的女神“愛西斯”(Isis)的名字作為刊名。因此,后來薩頓不無驕傲地稱梅·薩頓和《愛西斯》為他的“兩個女兒”。
從個人的意義上來講,這一刊物也為薩頓提供了第一個他所迫切需要的體制化的工具,或者說,是記錄和傳播其科學史研究和思想的陣地。自從1913年《愛西斯》正式出版。它現(xiàn)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權(quán)威的科學史刊物之一。1924年,美國歷史協(xié)會為了鼓勵和支持薩頓的努力,成立了科學史協(xié)會,兩年后,《愛西斯》成了該學會的機關刊物。直到1951年為止,薩頓一直擔任《愛西斯》的主編,長達40年之久,并時常以自己和夫人的經(jīng)濟收來補貼雜志的虧損。從1936年起,薩頓又主持出版了《愛西斯》的姊妹刊物--專門刊登長篇研究論文的?抖碣惱锼埂罚∣siris,俄賽里斯也是傳說中古埃及的主神之一,是愛西斯的丈夫,負責掌管已故之人,并使萬物自陰間復生)。
1914年8月,德國的入侵比利時,這個事件對薩頓后來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德國人入侵后,1914年11月,德軍征用了他家的房子,薩頓只好將他的圖書拋棄,僅將筆記本埋在后花園中,就與家人一起匆匆離開了比利時,先是到了荷蘭,然后又前往英國的倫敦。他先是在英國為陸軍部工作了不長一段時間,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在英國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能夠?qū)崿F(xiàn)他的理想的工作位置,于是,在1915年初,他暫時將家人留在英國,只身前去美國尋求發(fā)展,把希望寄托在美國這樣一個他認為更具有對多樣性的包容和更具有一種進步精神的地方。
在薩頓剛到美國時,美國不能說沒有科學史,但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很少數(shù)人的一種業(yè)余活動而已,還遠無稱不上是一門學術(shù)性的學科,也就更不用說是一種職業(yè)了。因此,在大學中要謀到一個科學史教授的位置,在那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幸好在當時的哈佛大學,有一位名叫亨德森的教員,他雖然專業(yè)是生物化學,但卻是一位博學的人,從1911年開始就在哈佛大學定期地開設一門科學史的課程。與薩頓接觸后,亨德森最早認識到薩頓的計劃的意義,并成為其熱心的支持者。而且,亨德森也是一位在哈佛大學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到1916年5月份,亨德森終于可以告訴薩頓一個好的消息:通過從各種渠道籌集的資助,哈佛大學將以2000美元的薪水聘任薩頓做一年的科學史講師。他在哈佛作了“在科學家和藝術(shù)家列奧納多·芬奇時代的科學與文明”的洛厄爾演講。
不過,在職業(yè)性的工作位置方面卻好景不長,一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地是因為薩頓開設的課程并沒有吸引多少學生,一年以后,哈佛大學沒有繼續(xù)延長薩頓的聘期。另外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是薩頓夫人在1917年生下一個兒子,但只活了半過月就夭折了。
從1918年7月開始,薩頓被卡內(nèi)基研究院任命為科學史副研究員,最初的期限是兩年。但實際上,由此開始,薩頓整個后來的職業(yè)生涯都與卡內(nèi)基研究院聯(lián)系在一起。由于在哈佛任職的終止,薩頓有可能無法繼續(xù)利用那里最適于他工作的懷德納圖書館,再次還是由于伍德沃德的干預,才使得他可以繼續(xù)在那個“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的懷德納圖書館里工作。后來,他向哈佛大學校長提出,他可以不領薪水地免費為哈佛大學講一門科學史課,以此換得在圖書館中一間單獨的工作室。這一建議被接受了。于是,薩頓就開始了在坎布里奇和華盛頓兩地穿梭的工作,主要依靠來自卡內(nèi)基研究院的薪水生活,同時又可以利用最好的圖書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束,在1919年,薩頓回到比利時取回了他原來埋在后花園中的筆記本。1920-1921學年,薩頓再次擔任了哈佛大學的科學史講師,與前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除了有兩次相對長時間在國外工作,他一直擔任此職務到1940年9月,那時,在來到哈佛大學20多年之后,他終于被任命為這所大學的科學史教授。
雖然《愛西斯》在恢復出版后,有的時候還可以從卡內(nèi)基研究院獲得一些資助,而且在科學史學會成立兩年之后,科學史學會也把《愛雪斯》作為其機關刊物,并用一部分會費予以資助,但在總體上這些經(jīng)費依然遠不夠用,因此,許多年來,薩頓每年都要從他自己的薪水中拿出大約800美元左右來支付辦刊物的虧損。在當時這樣一筆錢是不小的數(shù)目,多虧了薩頓的夫人,在戰(zhàn)前,她曾是一個杰出的現(xiàn)代家具設計師,并在結(jié)婚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作為微型肖像畫家的生涯,《愛西斯》出版的第一期,就是由她自己包裝并郵寄的,正是依靠她自己教學的收入和從事服裝設計的收用來補貼家用,才使得家里的日子和刊物都能夠維持下去。
接下來,對于薩頓,則是相對穩(wěn)定的研究、教學和寫作。雖然薩頓曾向哈佛大學提出不想再一仆二主,希望只作為哈佛的教授而不再為卡內(nèi)基研究院工作,但出于預算的考慮,哈佛大學還是寧愿由卡內(nèi)基研究院來支付他薪水的主要部分,因上經(jīng),在某些場合,他以卡內(nèi)基研究院研究者的身份出現(xiàn),比如說,在其最輝煌的巨著《科學史導論》的扉頁上,主只注明了他在卡內(nèi)基研究院的任職,但在另外更多一些的場合,他則被認為是哈佛大學的正式成員。當然,作為教師,薩頓的聽眾雖然人數(shù)依然不多,但他對科學史的熱情,人格的媚力和博學卻充分地在他的教學中表現(xiàn)。在美國的許多大學進行演講,也成為薩頓的重要活動,這些演講的講稿的一部分,也經(jīng)修訂后正式出版。
1950年,薩頓的夫人去世,這給薩頓以很大的打擊,他覺得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也隨之熄滅了。
幾年后,在1956年3月22日早上,薩頓準備乘飛機去蒙特利爾做一次演講,他在乘出租車去波士頓機場的路上發(fā)病,被送回家里,就在起居室中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著述介紹
薩頓生前出版了15部專著,發(fā)表了300余篇論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學史著作有《科學史導論》(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和《科學史》(History of Science)。然而很可惜,這兩部著作都只完成了一部分。《科學史導論》從1927年至1948年共出版了3卷5冊,該書從公元前9世紀寫到14世紀。在第3卷出版之后,薩頓沒有繼續(xù)寫,而是開始著手他的另一部也是最后一部鴻篇巨制即《科學史》的工作。薩頓的這部科學史是以他1916年至1951年在哈佛大學所講授的科學史的講義為基礎的,按照計劃,這部著作應該寫8卷,分為4個部分,每部分為兩卷,這4個部分分別為古代、中世紀、15世紀到17世紀和18世紀到20世紀。這8卷既可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每卷又可獨立成章。遺憾的是,薩頓只寫完了古代部分的兩卷就去世了。
薩頓已完成的《科學史》的兩卷是《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A History of Science,Volume 1: Ancient Science through the Golden Age of Greece)和《希臘化時代的科學與文化》(A History of Science, Volume 2: Hellenistic Science and Culture in the Last Three Centuries B. C.)。《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于1952年出版,探討的范圍從史前時代到公元前4世紀!断ED化時代的科學與文化》在他生前已經(jīng)完成,并且由他對打字稿進行了修訂和校對,由于他的去世,該卷于1959年才出版,它所探討的范圍是公元前最后3個世紀。薩頓在這兩卷(正文原文)共計1139頁的著作中,論述了從科學發(fā)端到公元前1世紀末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發(fā)展、科學思想的傳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與互動。
《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分為三篇。第一篇從史前時期的數(shù)學、天文學以及其他科學的最早證據(jù)入手,描述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成就、希臘文化的黎明、古老的東方文明與希臘文明的關系以及公元前6世紀愛奧尼亞科學的繁榮;介紹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色諾芬尼以及其他著名思想家的理論,并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紹了頗有影響的畢達哥拉斯的學說。第二篇從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輝煌開始,展現(xiàn)了希臘人在詩歌、藝術(shù)、哲學和科學方面的顯著成就。作者清晰地描述了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薩戈拉、普羅泰戈拉、芝諾、巴門尼德、德謨克利特以及其他許多人前所未有的貢獻。同時,作者還以敏銳的眼光討論了公元前5世紀的地理學家和史學家(如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以及其他人),以及公元前5世紀(以希波克拉底醫(yī)學為主)的希臘醫(yī)學。第三篇集中討論了公元前4世紀那些非凡的希臘思想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色諾芬以及其他人,同時還介紹了犬儒學派、斯多亞學派、懷疑論學派以及伊壁鳩魯學派等重要的思想學派。這一部分主要關注的是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自然科學、亞里士多德人文科學和編史學等等的進展。
《希臘化時代的科學與文化》分為兩篇。第一篇探討了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歐幾里得、阿利斯塔克、阿基米德、埃拉托色尼以及其他思想家的成就。薩頓對希臘化的成就進行了廣泛的評價,勾勒了在地質(zhì)學、年代學、物理學、技術(shù)、解剖學、醫(yī)學、哲學以及宗教、語言等等領域中的發(fā)展。第二篇繼續(xù)探討公元前最后兩個世紀的情況。作者從希臘世界的社會背景入手,說明了希臘宗教與希伯來圣經(jīng)的關系,雅典各個哲學學派的發(fā)展,喜帕恰斯的天文學理論,并證明了人類在物理學、技術(shù)、博物學、醫(yī)學、地理學、哲學、藝術(shù)與文學等領域的進步。